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前歌后舞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歌舞

歌舞

舞衫歌扇
乡村民间歌舞:村歌社舞
南方的歌舞:楚舞吴歌
嬉笑歌舞:笑歌戏舞
优游歌舞:游歌
欢呼歌舞:欢舞
以足踏地为节拍而歌舞:踏舞 踏臂
歌妓舞女在人多的场合唱歌跳舞或穿梭走动:钗飞钏动 钏动钗飞 钏击钗飞
优闲的歌舞:游歌
接连多次歌舞:屡舞
彻夜地歌舞娱乐:笙歌彻夜
长时间尽情歌舞:恒舞酣歌
尽情忘我地歌舞:酣歌醉舞 酣歌嬉舞 酣歌恒舞 酣歌畅舞
纵情歌舞,非常热闹:前歌后舞
既擅长唱歌,又擅长跳舞:能歌善舞
歌声婉转如黄莺,舞姿轻盈如飞燕:歌莺舞燕 舞燕歌莺 舞蝶歌莺 舞燕歌莺
(唱歌和跳舞:歌舞)

另见:唱歌 跳舞 歌曲 调音 歌咏

☚ 歌舞   美妙的歌舞 ☛

前歌后舞

成语。形容军中士气高昂,斗志旺盛。原指武王伐纣深得军中士卒的拥护。后多用以称颂为民讨伐暴君的军队。《尚书大传·大誓》:“前师乃鼓噪,师乃慆,前歌后舞。”《三国志·蜀志·庞统传》:“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

前歌后舞

形容军中士气高昂,斗志旺盛。原指武王伐纣深得军中士卒的拥护。 《三国志·蜀志·庞统传》:“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

前歌后舞

《辞源》源云:《尚书大传·三·大誓》:“前师乃鼓拊噪,师乃慆,前歌后舞。”意思是说武王伐纣,军中士气旺盛。后来多用以颂美吊民伐罪之师。《三国志·蜀志·庞统传》:“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
按,此语尚有他义,河南版《汉语成语大词典》补逸云:后也形容人心欢乐或场面热烈。宋·辛弃疾《沁园春·再到期思卜筑》:“频教花鸟,前歌后舞,更催云水,暮送朝迎。”章炳麟《革命军约法问答》:“云南革命军,自河口至蒙自、江那,市井不惊,民安其业,庶几孟津观兵,前歌后舞。”

前歌后舞qián gē hòu wú

口唱歌,手舞足蹈。原用于颂扬吊民伐罪之师。后泛指欢乐场面。《尚书大传·大誓》:“前师乃鼓噪,师乃慆,前歌后舞,格于上天下地。”汉·班固《白虎通义·礼乐》:“乐所以必歌者何?夫歌者口言之也。中心喜乐,口欲歌之,手欲舞之,足欲蹈之,故《尚书》曰:‘前歌后舞,假于上下。’”《三国志·蜀志·庞统传》:“武王伐纣,前歌后舞。”

前歌后舞qián ɡē hòu wǔ

❶ 原指武王伐纣,士气旺盛,军心欢悦。《尚书大传·大誓》:“惟丙午,王逮师,前师乃鼓䵾(拊)噪,师乃慆,前歌后舞。”
❷ 后多歌颂正义之师。
❸ 也形容人心欢快或场面热闹。

前歌后舞qiángē-hòuwǔ

〔并列〕 ❶原指武王伐纣时军心欢快,士气旺盛。语出《尚书大传·大誓》:“惟丙午,王逮师,前师乃鼓噪,师乃慆,前歌后舞。”《三国志·蜀书·庞统传》:“武王伐纣,~。”
❷后形容人心的欢乐或场面的热烈。宋·辛弃疾《沁园春·再到期思卜筑》:“频教花鸟,~,更催云水,暮送朝迎。”
△ 褒义。现多用第二义。用于描写欢快热闹方面。

前歌后舞qián gē hòu wǔ

原指武王伐纣,士气大盛。后用以歌颂受到民众欢迎的军队。《尚书大传·大誓》:“前师乃鼓拊噪,师乃慆,前歌后舞。”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5: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