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前度刘郎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前度刘郎

典源出处 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绝句》并引:“余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未有花。是岁出牧连州,寻贬郎州司马。居十年,召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今十有四年,复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百亩中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前篇诗为:“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唐·孟棨《本事诗·事感》:“刘尚书自屯田员外左迁郎州司马,凡十年,始征还。方春作赠看花诸君子诗曰:“紫陌红尘……。’其诗一出,传于都下。有素嫉其名者,白于执政,又诬其有怨愤。他日见时宰,与坐,慰问甚厚,既辞,即曰:‘近者新诗,未免为累,奈何?’不数日,出为连州刺史。”
释义用法 唐·刘禹锡 (字梦得)因朝廷内政治集团斗争被贬官,十年后回京都,游玄都观,见满观桃花如霞。后又被任外官,十余年后再回京都,只见观内已无一桃树。又题诗以记此事,实际诗中抒发了对政治斗争的感慨。后以此典指人去而复来,多带有感伤、追怀之意; 也用以咏桃花。亦有参用刘、阮二人上天台山遇仙女事者。参见“刘阮入天台”。
用典形式
【刘郎归】 宋·苏轼:“刘郎归何日,红桃烁残霞。”宋·周密:“寻芳较晚,东风约,还约刘郎归后。”
【栽桃刘】 宋·张元干:“从来谁数折巾郭,重到似是栽桃刘。”
【梦得桃】 宋·汪元量:“拟折渊明柳,重寻梦得桃。”
【去后桃花】 清·黄遵宪:“闰余桐叶闲来数,去后桃花笑复拈。”
【玄都千树】 宋·辛弃疾:“前度刘郎今重到,问玄都千树花存否?”清·江宏文:“青琐几人犹索米,玄都千树莫留题。”
【玄都秀句】 宋·吴文英:“玄都秀句,记前度刘郎曾赋。”
【玄都春老】 宋·陆游:“玄都春老人何在?华表天高鹤未归。”
【玄都前度】 宋·张炎:“正翠阴迷路。年光荏苒成孤旅。待趁燕樯,休忘了玄都前度。”
【玄都遗恨】 宋·冯取洽:“叹刘郎那回轻别,霏霏三落红雨。
玄都观里应遗恨,一抹淡烟残缕。”
【刘郎重到】 宋·周密:“向水院维舟,津亭唤酒。叹刘郎重到,依依漫怀旧。”
【刘郎前度】 宋·范成大:“范叔一寒如此,刘郎前度曾来。”清·王夫之:“刘郎前度人无恙,日日看花不厌来。”清·陆嘉洲:“刘郎前度身犹在,杜牧三生事惘然。”
【两度刘郎】 清·诸可宝:“奈两度刘郎来到,望眼凄清,巷陌堆蓬,板桥髡树。”
【种桃前度】 宋·张炎:“问种桃莫是前度,不似桃花轻误。”
【前度心情】 金·元好问:“刘郎争得似当时,比前度心情又减。”
【前度刘郎】 宋·苏轼:“去年崔护若重来,前度刘郎在千里。”宋·王易简:“前度刘郎,三生杜牧,赢得征衫尘土。”元·张翥:“前度刘郎,重来访玄都燕麦。”
【前度看花】 清·钱谦益:“他年结子空悲杜,前度看花尚忆刘。”
【前度桃花】 宋·刘展翁:“问前度桃花,刘郎能记,花复认郎否?”清·朱彝尊:“怅明珠佩冷,紫玉烟沉,前度桃花,依然开遍江浔。”
【桃花前度】 明·徐渭:“旧事比君堪一笑,桃花前度属刘郎。”
【桃花梦破】 宋·陆游:“桃花梦破刘郎老,燕麦摇风别是春。”
【玄都观里花】 清·金渐皋:“曾探织女机边石,再见玄都观里花。”
【刘郎去后花】 宋·陆游:“尚嫌勾漏养丹砂,况种刘郎去后花。”
【刘郎去后栽】 宋·陆游:“桃花荣谢吾何须,一任刘郎去后栽。”元·许有壬:“老友相逢,清谈绝倒,休校刘郎去后栽。”
【刘郎观里花】 宋·苏轼:“莫寻群玉山头路,莫看刘郎观里花。”
【问讯旧玄都】 元·钱应庚:“东邻有客归来,应讶山翁瘦如鹤。问讯旧玄都,今非昨。”
【桃花记刘郎】 宋·刘克庄:“回首明年何处在? 问桃花尚记刘郎否?公莫笑,醉中语。”
【梦得诮桃红】 清·王夫之:“为遣汾阳营李白,徒教梦得诮桃红。”

前度刘郎

 【出处】 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诗并引》:“余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未有花。是岁出牧连州,寻贬朗州司马。居十年,召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今十有四年,复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百亩中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释义】 唐代刘禹锡(字梦得)因朝内党争而被贬外迁,十年后回京。适值玄都观传有道士种仙桃,刘心生感慨而作诗,又被妒忌者告发,即又被放外官。经十四年后才又回到朝廷任职,这时重游玄都观,见观内已没有一株桃树,刘又不禁感慨而复作一诗,诗中道“前度刘郎今又来”,暗寓自己不屈之志。后以此典形容人去而复来,多含感伤追怀之意;也用以咏桃花。

【例词】 刘郎重到 刘郎归 刘郎前度 梦得桃 前度刘郎 前度桃花 桃花前度 玄都前度 刘郎去后花 前度看花 两度刘郎去后桃花 玄都遗恨 种桃前度 桃花梦破 玄都花谢 旧观千红 重来刘郎

【用例】

〔重来刘郎〕 宋·吕渭老《齐天乐》:“重来刘郎又老,对故园桃红春晚。”

〔两度刘郎〕 清·诸可宝《莺啼序》:“奈两度刘郎来到,望眼凄清。”

〔刘郎前度〕 清·陆嘉洲《芜城感 旧》:“刘郎前度身犹在,杜牧三生事惘然。”

〔前度刘郎〕 宋·王易简《齐天乐·客长安赋》:“前度刘郎,三生杜牧,赢得征衫尘土。”

〔桃花梦破〕 宋·陆游《追感往事》:“桃花梦破刘郎老,燕麦摇风别是春。”

〔桃花前度〕 宋·刘辰翁《金缕曲》:“记画桥,黄竹歌声,桃花前度。”

〔玄都花谢〕 宋·刘克庄《沁园春》:“宣室厘残,玄都花谢,回首旧游存几人。”

前度刘郎

前度刘郎

唐刘锡《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再游玄都观绝句》并引:“余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未有花。是岁出牧连州,寻贬朗州司马。居十年,召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今十有四年,复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百亩中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后以此典形容人去而复来,多有感伤追怀之意;也用以咏桃花。史达祖《贺新郎》:“前度刘郎虽老矣,奈年来,犹道多情句。”

☚ 搴帷问俗   前度桃花 ☛

前度刘郎

【出处】 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诗并引》:“余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未有花。是岁出牧连州,寻贬朗州司马。居十年,召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今十有四年,复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百亩中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释义】 唐代刘禹锡(字梦得)因朝内党争而被贬外迁,十年后回京。适值玄都观传有道士种仙桃,刘心生感慨而作诗,又被妒忌者告发,即又被放外官。经十四年后才又回到朝廷任职,这时重游玄都观,见观内已没有一株桃树,刘又不禁感慨而复作一诗,诗中道“前度刘郎今又来”,暗寓自己不屈之志。后以此典形容人去而复来,多含感伤追怀之意;也用以咏桃花。
【例词】 刘郎重到 刘郎归 刘郎前度 梦得桃 前度刘郎 前度桃花 桃花前度 玄都前度 刘郎去后花 前度看花 两度刘郎去后桃花 玄都遗恨 种桃前度 桃花梦破 玄都花谢 旧观千红 重来刘郎
【用例】
〔重来刘郎〕 宋·吕渭老《齐天乐》:“重来刘郎又老,对故园桃红春晚。”
〔两度刘郎〕 清·诸可宝《莺啼序》:“奈两度刘郎来到,望眼凄清。”
〔刘郎前度〕 清·陆嘉洲《芜城感旧》:“刘郎前度身犹在,杜牧三生事惘然。”
〔前度刘郎〕 宋·王易简《齐天乐·客长安赋》:“前度刘郎,三生杜牧,赢得征衫尘土。”
〔桃花梦破〕 宋·陆游《追感往事》:“桃花梦破刘郎老,燕麦摇风别是春。”
〔桃花前度〕 宋·刘辰翁《金缕曲》:“记画桥,黄竹歌声,桃花前度。”
〔玄都花谢〕 宋·刘克庄《沁园春》:“宣室厘残,玄都花谢,回首旧游存几人。”

前度刘郎qiándù-liúláng

刘郎,刘禹锡自称。比喻离去后又回来的人。出自唐诗人刘禹锡的《再游玄都观绝句》诗。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和柳宗元辅佐王叔文执政,搞了一些革新措施。但不久王叔文就被贬官,刘禹锡也被贬到朗州(今湖南常德)当司马(官名)。9年后,刘禹锡被下诏返回京城长安(今西安市)。游京都玄都观时,他有感而发题诗一首:“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诗中包含了对新贵的讽刺之意,惹怒了皇帝,又被发往连州(今广东连州市)做刺史。14年后被召回京,又写了《再游玄都观绝句》,其中“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两句,仍含讥讽之意,显示了诗人的不屈精神。因这首诗,刘禹锡再次被调出京都,直至去世。
后人根据刘禹锡的一生经历及其不向恶势力低头的精神,将“前度刘郎”作成语用,比喻去而又来的人。

前度刘郎

古时称去而复来的人为“前度刘郎”。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记载: 东汉永平年间,刘晨、阮肇在天台桃源洞遇仙。还乡后,至太康年间,两人重到天台。故称。唐刘禹锡《刘梦得集》 四 《再游玄都观绝句》:“种桃道士归何处? 前度刘郎今又来。”

前度刘郎qián dù liú láng

据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载,相传东汉时刘晨和阮肇到天台山采药,遇到两女子,结为夫妻。归家后知在山中已过了七年,方知女子为神仙。再重返天台山,不见两女子。后用“前度刘郎”比喻离去后又回来的人。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绝句》:“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前度刘郎

(同)再作冯妇

前度刘郎

度:次。上次的刘郎。比喻去而复来的人。相传东汉明帝永平年间,剡地人刘晨、阮肇一块到天台山采药。他们在桃源洞遇到了两位仙女,并各自结为夫妻。半年后二人回到家中,发现他们的子孙已经传下七代了。西晋武帝太康年间,二人重游天台山,仙女把他们称之为“前度刘郎”。(见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

来去的人

来去的人

来的人或物:来者(~不拒)
归来的人:归人
离去又回来的人:前度刘郎
从仕途或旅游地返回故乡的人:归林倦翼投林倦翼
去的人,离开的人:往者
离家在外的人:客子

☚ 行者   游人 ☛
前度刘郎

前度刘郎

唐代著名文学家刘禹锡,系唐朝贞元年间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因受朝廷内政治集团斗争牵连,于永贞元年 (805) 被贬为朗州 (今常德) 司马。元和十年(815) 调返长安,做诗《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其诗一出,传于都下,其政敌诬其以桃花讽大臣,告于当朝,复贬为连州刺史。至太和二年 (828),复调京为屯田员外郎,又作 《再游玄都观》诗: “百亩中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后以此指离开过后又回来的人,或喻发生过的事再次发生。

☚ 南岳夫人   柳子写愚 ☛

前度刘郎qian du liu lang

the young Master Liu of those days—a person revisits a place

前度刘郎qián dù liú lánɡ

度:次,回。比喻离去又回来的人。a person who returns to a place he once abandoned, A former lover comes back.

前度刘郎qián dù liú láng

【解义】度:次,回。刘郎:指东汉的刘晨,他和阮肇在天台山得遇神仙,于是在天台山住了几年。归家后方知事情原委,后来重返天台山,已不见神仙。比喻人走后,又再次回来。
【用法】人在一处做事或居住,走了之后,又再回来,可用此语。
【例句】王明对公司来说是~,三年前他在这里做过会计主任,这次是经理请他回来的。
【近义】再作冯妇
【反义】有去无回

前度刘郎qián dù liú láng

比喻去了又回来的人。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记有东汉刘晨和阮肇永平年间,在天台遇到神仙。到太康年间,二人又重游天台。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诗:“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宋·苏轼《留别释迦院牡丹呈赵倅》诗:“去年崔护若重来,前度刘郎在千里。”

前度刘郎

公元805年,唐朝著名文学家刘禹锡在担任监察御史时,参加了以翰林学士王叔文为首的革新集团,在唐顺宗的支持下,抑制宦官势力和藩镇的权势,加强中央集权。可是没多久,这场革新行动便在宦官和大官僚的反对下失败了。顺宗皇帝退了位,王叔文被赐死,刘禹锡等支持者都被贬到边远州郡去当地方官。
刘禹锡的贬谪之地是朗州,职务是朗州司马。由于他不愿丧失气节去乞求当权者的宽容,他在朗州整整度过了10年。直到公元815年,他才被召回长安任职。
回到长安后不久,他听说玄都观里有道士栽种的千树桃花,十分好看,就和朋友们一起前去观赏,并写下一首七绝:“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这首七绝,不过抒写了刘禹锡久经谪官后的一点感慨之情,并没什么讽刺意味。不料仍触怒了执政的权臣。他们硬说刘禹锡作诗“讥刺朝政”,把他贬到更远的播州(今贵州遵义)去做刺史。接着又改任连州刺史、夔州刺史。
这次贬官,刘禹锡在外地度过了14个年头,直到公元828年,在宰相裴度的推荐下,他才再次被召回京都,担任主客郎中的职务。这时,刘禹锡已是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了。
回到长安后不久,时值春天,他想起当年玄都观的桃花胜景,便抽空再次去看看。谁知玄都观已面目全非,无数的桃树已经荡然无存,观中一片衰败景象,和过去桃花盛开、游人如云的景象形成鲜明的反差。
刘禹锡不由无限感慨,于是写了一首《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后来,“前度刘郎”这一成语,用来比喻离去后又回来的人。

前度刘郎qiándù-liúlánɡ

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诗:“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诗前有长序,言作者元和十年曾有玄都观看花诗,讥讽权贵,被贬出京,十四年后被召回,再游玄都观,写下此诗。后以“前度刘郎”比喻离去后又回来的人。

前度刘郎qián dù liú lánɡ

上回的刘郎。指代离去后又回来的人。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载,东汉刘晨与阮肇在天台采药遇仙,回乡后又重返天台寻仙。又,唐·孟棨《本事诗·事感》载,刘禹锡初游长安玄都观见桃花盛开,有“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句,十四年后再游见桃树已荡然无存,又有“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句。也作“刘郎前度”、“前度阮郎”。

前度刘郎qián dù liú láng

【解义】 度:次,回。刘郎:指东汉的刘晨,他和阮肇在天台山得遇神仙,于是在天台山住了几年。归家后方知事情原委,后来重返天台山,已不见神仙。比喻人走后,又再次回来。
【用法】 人在一处做事或居住,走了之后,又再回来,可用此语。
【例句】 王明对公司来说是~,三年前他在这里做过会计主任,这次是经理请他回来的。
【近义】 再作冯妇
【反义】 有去无回

前度刘郎qiándù-liúláng

〔偏正〕 度,次。郎,旧时对青年男子的敬称。上次来过的刘郎。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载:东汉时刘晨、阮肇二人,曾在天台山遇仙女,回家后二次又入天台。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绝句》:“种桃道士归何处,~今又来。”
△ 多用于表示旧地重游方面。
也作“刘郎前度”。

前度刘郎qián dù liú láng

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载,东汉人刘晨和阮肇到天台山采药,遇见两女子,遂结为夫妻。归家后知在山中已过了7年,方知女子为神仙。再重返天台山,不见两女子。度:次,回。比喻离去而又回来的人。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诗:“种桃道士知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也作“再度刘郎”。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4: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