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前度刘郎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前度刘郎典源出处 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绝句》并引:“余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未有花。是岁出牧连州,寻贬郎州司马。居十年,召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今十有四年,复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百亩中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前篇诗为:“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唐·孟棨《本事诗·事感》:“刘尚书自屯田员外左迁郎州司马,凡十年,始征还。方春作赠看花诸君子诗曰:“紫陌红尘……。’其诗一出,传于都下。有素嫉其名者,白于执政,又诬其有怨愤。他日见时宰,与坐,慰问甚厚,既辞,即曰:‘近者新诗,未免为累,奈何?’不数日,出为连州刺史。” 前度刘郎 【出处】 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诗并引》:“余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未有花。是岁出牧连州,寻贬朗州司马。居十年,召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今十有四年,复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百亩中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释义】 唐代刘禹锡(字梦得)因朝内党争而被贬外迁,十年后回京。适值玄都观传有道士种仙桃,刘心生感慨而作诗,又被妒忌者告发,即又被放外官。经十四年后才又回到朝廷任职,这时重游玄都观,见观内已没有一株桃树,刘又不禁感慨而复作一诗,诗中道“前度刘郎今又来”,暗寓自己不屈之志。后以此典形容人去而复来,多含感伤追怀之意;也用以咏桃花。 【例词】 刘郎重到 刘郎归 刘郎前度 梦得桃 前度刘郎 前度桃花 桃花前度 玄都前度 刘郎去后花 前度看花 两度刘郎去后桃花 玄都遗恨 种桃前度 桃花梦破 玄都花谢 旧观千红 重来刘郎 【用例】 〔重来刘郎〕 宋·吕渭老《齐天乐》:“重来刘郎又老,对故园桃红春晚。” 〔两度刘郎〕 清·诸可宝《莺啼序》:“奈两度刘郎来到,望眼凄清。” 〔刘郎前度〕 清·陆嘉洲《芜城感 旧》:“刘郎前度身犹在,杜牧三生事惘然。” 〔前度刘郎〕 宋·王易简《齐天乐·客长安赋》:“前度刘郎,三生杜牧,赢得征衫尘土。” 〔桃花梦破〕 宋·陆游《追感往事》:“桃花梦破刘郎老,燕麦摇风别是春。” 〔桃花前度〕 宋·刘辰翁《金缕曲》:“记画桥,黄竹歌声,桃花前度。” 〔玄都花谢〕 宋·刘克庄《沁园春》:“宣室厘残,玄都花谢,回首旧游存几人。” 前度刘郎 前度刘郎唐刘锡《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再游玄都观绝句》并引:“余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未有花。是岁出牧连州,寻贬朗州司马。居十年,召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今十有四年,复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百亩中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后以此典形容人去而复来,多有感伤追怀之意;也用以咏桃花。史达祖《贺新郎》:“前度刘郎虽老矣,奈年来,犹道多情句。” ☚ 搴帷问俗 前度桃花 ☛ 前度刘郎【出处】 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诗并引》:“余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未有花。是岁出牧连州,寻贬朗州司马。居十年,召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今十有四年,复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百亩中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前度刘郎qiándù-liúláng刘郎,刘禹锡自称。比喻离去后又回来的人。出自唐诗人刘禹锡的《再游玄都观绝句》诗。 前度刘郎古时称去而复来的人为“前度刘郎”。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记载: 东汉永平年间,刘晨、阮肇在天台桃源洞遇仙。还乡后,至太康年间,两人重到天台。故称。唐刘禹锡《刘梦得集》 四 《再游玄都观绝句》:“种桃道士归何处? 前度刘郎今又来。” 前度刘郎qián dù liú láng据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载,相传东汉时刘晨和阮肇到天台山采药,遇到两女子,结为夫妻。归家后知在山中已过了七年,方知女子为神仙。再重返天台山,不见两女子。后用“前度刘郎”比喻离去后又回来的人。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绝句》:“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前度刘郎(同)再作冯妇 前度刘郎度:次。上次的刘郎。比喻去而复来的人。相传东汉明帝永平年间,剡地人刘晨、阮肇一块到天台山采药。他们在桃源洞遇到了两位仙女,并各自结为夫妻。半年后二人回到家中,发现他们的子孙已经传下七代了。西晋武帝太康年间,二人重游天台山,仙女把他们称之为“前度刘郎”。(见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 来去的人 来去的人来的人或物:来者(~不拒) ☚ 行者 游人 ☛ 前度刘郎 前度刘郎唐代著名文学家刘禹锡,系唐朝贞元年间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因受朝廷内政治集团斗争牵连,于永贞元年 (805) 被贬为朗州 (今常德) 司马。元和十年(815) 调返长安,做诗《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其诗一出,传于都下,其政敌诬其以桃花讽大臣,告于当朝,复贬为连州刺史。至太和二年 (828),复调京为屯田员外郎,又作 《再游玄都观》诗: “百亩中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后以此指离开过后又回来的人,或喻发生过的事再次发生。 ☚ 南岳夫人 柳子写愚 ☛ 前度刘郎qian du liu langthe young Master Liu of those days—a person revisits a place 前度刘郎qián dù liú lánɡ度:次,回。比喻离去又回来的人。a person who returns to a place he once abandoned, A former lover comes back. 前度刘郎qián dù liú láng【解义】度:次,回。刘郎:指东汉的刘晨,他和阮肇在天台山得遇神仙,于是在天台山住了几年。归家后方知事情原委,后来重返天台山,已不见神仙。比喻人走后,又再次回来。 前度刘郎qián dù liú láng比喻去了又回来的人。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记有东汉刘晨和阮肇永平年间,在天台遇到神仙。到太康年间,二人又重游天台。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诗:“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宋·苏轼《留别释迦院牡丹呈赵倅》诗:“去年崔护若重来,前度刘郎在千里。” 前度刘郎公元805年,唐朝著名文学家刘禹锡在担任监察御史时,参加了以翰林学士王叔文为首的革新集团,在唐顺宗的支持下,抑制宦官势力和藩镇的权势,加强中央集权。可是没多久,这场革新行动便在宦官和大官僚的反对下失败了。顺宗皇帝退了位,王叔文被赐死,刘禹锡等支持者都被贬到边远州郡去当地方官。 前度刘郎qiándù-liúlánɡ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诗:“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诗前有长序,言作者元和十年曾有玄都观看花诗,讥讽权贵,被贬出京,十四年后被召回,再游玄都观,写下此诗。后以“前度刘郎”比喻离去后又回来的人。 前度刘郎qián dù liú lánɡ上回的刘郎。指代离去后又回来的人。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载,东汉刘晨与阮肇在天台采药遇仙,回乡后又重返天台寻仙。又,唐·孟棨《本事诗·事感》载,刘禹锡初游长安玄都观见桃花盛开,有“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句,十四年后再游见桃树已荡然无存,又有“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句。也作“刘郎前度”、“前度阮郎”。 前度刘郎qián dù liú láng【解义】 度:次,回。刘郎:指东汉的刘晨,他和阮肇在天台山得遇神仙,于是在天台山住了几年。归家后方知事情原委,后来重返天台山,已不见神仙。比喻人走后,又再次回来。 前度刘郎qiándù-liúláng〔偏正〕 度,次。郎,旧时对青年男子的敬称。上次来过的刘郎。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载:东汉时刘晨、阮肇二人,曾在天台山遇仙女,回家后二次又入天台。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绝句》:“种桃道士归何处,~今又来。” 前度刘郎qián dù liú láng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载,东汉人刘晨和阮肇到天台山采药,遇见两女子,遂结为夫妻。归家后知在山中已过了7年,方知女子为神仙。再重返天台山,不见两女子。度:次,回。比喻离去而又回来的人。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诗:“种桃道士知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也作“再度刘郎”。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