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前170万年±10万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前170万年±10万年

元谋人制造的最简单的石器工具出现。这是人、猿区别的根本标志,也是人类技术性活动的最初表现。元谋石器的原料为石英岩,其类型有石片、石核、尖状器、砍砸器、刮削器。其中最典型的是刮削器,有的保留有较平的岩面,在较宽的边缘进行了第二步加工;有的较小较薄,略呈长方形,在一侧边缘加工成微凹的刃部;有的近似方形,三个边缘都有修整的痕迹。它们共同的特征是都进行了第二步加工,这说明它们并不是最原始的石器。而在元谋人之前,中国原始人类的出现及其工具的制造,还有更早的历史。
元谋石器呈现出典型的人工痕迹,具有台面、打击点、半锥体、放射线、疤痕和同心波,体现了极其典型的旋转90度角人工转向打砸过程,并反映了有形、有位、有向的人工修整过程。
原始工具因几种不同用途而发展为几种不同形状:砍砸器粗大厚重,用于砍劈、砸击;刮削器前端轻薄锐利,刃缘平直、凹入或凸起,分别用于刮削木片、木棒或木槽。这些原始工具体现了人类对构造与功能关系的最初认识。
石器的天然断裂面和人为打击面出现明显区别:在其垂直面上转向打击出单刃或双刃,表现了它只能是来自于人的有目的的劳动实践过程这一特征。
石器的加工、修整开始有了一定的打击方向。元谋人的石器加工主要是单面背向加工,且基本是循原破裂面的平面加工。这与非洲、欧洲、近东早期石器的交向打击和双面打击修整痕迹不同,反映了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不同劳动习惯。
元谋猿人及其他同期猿人开始使用木质工具。由于木材易得、易利用、易加工,现成的断枝与现成的石块同样可被当做武器直接使用,也容易制作成木矛、木锥等工具。
元谋人的生活遗址中,有炭屑存留。炭屑分布在黏土、粉沙质黏土中,少量夹杂在砾石透镜体内,分布不均,集中处呈鸡窝状,稀疏处呈散点状,并有黑色烧骨化石,似为野火所致。


前170万年±10万年

中国最早的“完全形成的人”——云南元谋人出现于滇北元谋县上那蚌村,称为直立人元谋新亚种(Homo erectus yuanmoensis),简称元谋直立人或元谋人。元谋人在种系渊源上接近蒙古人种,其发达的铲形舌窝,是蒙古人种最显著的特征。通过对元谋人与类人猿、巨猿、南方古猿、北京人的比较,可知元谋人较接近于南方古猿和北京人,说明种系衍变上的历史连续性。
更新世早期典型的河湖相沉积形成,主要是杂色沙、亚黏土和黏土;上部为沙砾层,沉积物为粉沙亚黏土和黏土。此为元谋人生活的地质条件。
第一次间冰期的温暖湿润的草原、森林环境出现,并以草原、灌木林为主。从孢子花粉分析,元谋植物以松属为主,另有落叶杉科、榿木属、榆属树木;草本植物以禾本科、藜科、艾属等草甸植物较多。元谋盆地群山起伏、林木繁盛,山上松林常青,间或有榿木、桦树零星分布。湖滨、草丛、林间,是元谋人活动的主要场所,它们构成元谋人生存的地理环境。
由云南马、中国犀、爪蹄兽、泥河湾剑齿虎、桑氏鬣狗、原始麂、斯氏鹿、云南水鹿等40余种动物组成的动物群与元谋人相伴生,形成元谋人的生态环境。在这些动物中,云南马、爪蹄兽、原始狍、枝角鹿是第三纪的残余种,反映了元谋人在生存环境上的承续性。伴生动物中数量较多的云南马、牛、羚羊是草原动物,鹿是热带雨林动物,较小的竹鼠、兔、爪蹄兽、小灵猫是灌木丛间低湿草地上的动物。它们反映了元谋人生活环境的复杂性、多变性,这是迫使人类在智力与技能上不断发展进化的必要的环境压力。
大型凶猛的森林动物虎、豹、象、犀牛、野猪、大型鹿等始与元谋人相伴生。作为中国南方最早的直立人代表,元谋人并无足够的个体力量与这些大型凶猛动物相抗衡,而其长期并存的事实,则说明了元谋人所依靠的是群体力量,即社会性力量的发挥。伴生动物群的总体特性属于更新世早期类属。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4:1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