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前1200年~前1101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前1200年~前1101年


自然科学

铁器的广泛使用和文字流传使青铜文化解体。工匠们开始读书写字,他们在自己制造的器具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平民的铁制工具也可以与贵族们享有的青铜器具媲美。铁器和文字从物质和精神上把人们从贫乏的世界里解放出来,青铜时代所造成的地域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一下子缩小了许多,以致未开化的民族部落(比如希腊部落)有力量征服青铜时代的文化,并建立新的文明。


工程技术


前1200年~前1101年商·祖甲~帝乙


文化

商代有丰富的文献典籍。甲骨卜辞是当时文献记录的一部分,还有专职史官的“作册”、现存《尚书》中的《商书》是其中的一部分。
商代已有成组的乐器,如陶埙、石磬、铜铃、铜铙、鼓等。安阳武官村大墓的大石磬,长84厘米,高42厘米,浮雕成瞪目张牙的虎形,纹饰与器物浑成一体,是中国最早的大型乐器。


政法


前1200年~前1101年


文化


前1200年~前1101年商·祖甲~帝乙


自然科学

武乙时,一块牛胛骨上刻有完整的60甲子,2个月合计为60天,有一组甲骨卜辞记2个月共59天,它们分别是30天、29天。说明已有大、小月之分。
商代以月亮圆缺1次为1个月,一年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月置于年末,祖甲后,已出现中置闰。另有干支记日法、记旬法,以10日为1旬。
殷代将一年分为禾季和麦季。卜辞的卜黍年、秬年等都在12、1、2、3月,因而以这为禾季的开始。卜辞卜年分为两段:一段在1、2、3、4月,所卜为禾类的收成;一段在9、10、11月,所卜为麦类的收成,因而定它为麦季的开始。
殷人记日,始称当日白天为“今日”,夜晚为“今夕”,称明日或再明日为“翌”。但翌口都是指在1旬即10天之内的未来日;在1旬以外的未来日,不叫做“翌”而叫做“来”,两者不能混用。过去的日叫做“昔”。
卜辞对1天24小时以内的各时间的阶段都有详细的专名,例如:“日、夕、中日、明、明日、昏、旦、各日、朝、昃、莫、郭兮、郭、兮、大食、小食、盖日、大采、小采”等。
卜辞兽骨刻辞和铜器铭文,有了共同的较整齐的记时法。其特点在于有了近乎“年”的时间单位,叫做“祀”或“司”,而在祀与月之间,又有一种时间单位,叫做“祀季”。
陶文和卜辞中均有了记数文字,除单位数外,尚有十、百、千、万,复位数已记到四位。已能进行一般算术运算,绘制较复杂的几何图形。


工程技术

都邑建筑不仅规模宏伟而且结构布局已十分规则。殷墟的宫殿建筑在夯土台基上,版筑范围宽阔,边线笔直,角隅方正,以卵石为基,或以铜作柱基,竖立木柱,安上梁架,覆盖草顶,装上门户。这是我国的传统建筑的基本格式。正东、正南方向比较准确,形成有周密布局的建筑群。如湖北黄陂盘龙城,有城墙残基和完整的大型宫室,台基东西39.8米,南北12.3米,有中室回廊。
青铜业进入鼎盛时期。反映该时期青铜冶铸技术水平的有司母戊鼎。它是用含84.77%铜、11.64%锡、2.79%铅的青铜铸成的,重达875千克,带耳,高133厘米,横长110厘米,宽78厘米,形制雄伟,纹饰精美,是世界上最大的古青铜器。它的铸造,说明已有规模巨大和较高的采矿、冶炼、制范、熔铸等技术。
冶炼工艺已达到由纯的铜、锡、铅来冶炼青铜的较高水平。在安阳殷墟铜作坊中发现有纯铜,其含铜量达97.2%。说明该时已由铜矿石炼出纯铜作为铸造青铜的主要原料。
商代晚期,丝织物成为贵族的主要衣着原料。商代墓葬中的青铜器表面黏附有丝绸残片,表明此时已能织造平纹绢帛,还可用提花技术织成菱形花纹的暗花绸和刺绣。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5:3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