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刻丝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刻丝 刻丝传统的丝织工艺品之一。又称“缂丝”。在唐代即已具有相当水平,五代时有进一步发展,故宫藏有当时的刻丝《金刚经》。宋代起,更加工丽,制品以定州最为著名。据《鸡肋篇》载,定州织刻丝不用大机,以熟色丝经于木棦上,随所欲作花草、禽兽状,以小梭织纬时先留其处,方以杂色线缀于经纬之上,合以成文,若不相连,承空视之,如雕镂之像,故名刻丝。宋代,凡过去著名书画无不有刻丝副本,将绘画艺术巧妙地复制出来,连水墨晕色也能如实织出。明代也甚为重视刻丝,宫中有匠人专门织造御用刻丝物品,民间则以苏州为主要产地。清代以乾隆朝的刻丝为佳。历代都有一些著名的刻丝工匠,如宋代朱克柔,织出的画同原画没有什么区别,驰名中外。 ☚ 妆花 蜡染 ☛ 刻丝也叫“缂丝”。我国特有的将绘画移植于丝织品的特种工艺美术品。盛于宋代。主要产地在苏州。宋庄绰《鸡肋编》上:“定州织刻丝,不用大机,以熟色丝经于木棦上随所欲作花草禽兽状。以小梭织纬时,先留其处,方以杂色线缀于经纬之上,合以成文,若不相连,承空视之,如雕镂之象,故名‘刻丝’。” 古代名物 > 紡績類 > 製品部 > 其他 > 刻絲 刻絲 kèsī 亦作“克絲”。一種絲織品、盛於宋代,沿用至今。主産於蘇州。織造時,各色緯絲於僅於圖案花紋需要處與經絲交織,故緯絲不貫穿全幅,而經絲則縱貫穿織品。當空照視,花如刻鏤而成,因稱。宋·莊綽《鷄肋篇》卷上:“宋人刻絲法起定州,織刻絲不用大機,以熟色絲經于木上,隨所欲作花草禽獸狀,以小梭織緯時先留其處,方以雜色綫綴于經緯之上,合以成文,若不相連,承空視之如雕鏤之象,故名刻絲。”《遼史·儀衛志》:“小祀,皇帝硬帽,紅克絲龜文袍。”《紅樓夢》第五十一回:“鳳姐命平兒將昨日那件刻絲八團馬褂子拿出來,給了襲人。” 刻丝kè sī织有花纹图案的丝织品。庄绰《鸡肋编》:“定州织~~,不用大机。”也作“克丝”。《辽史·仪卫志》:“小祀,皇帝硬帽,红~~龟文袍。” 刻丝 刻丝又称 “缂丝” 、“克丝”。宋代著名丝织品。产于定州(今河北定县)。用通经断纬的纬起花法织成。近看如纬线刻缕而成,故名。纹饰多为唐宋名家书画, 表现山水楼阁、花卉禽兽、各色人物和正草隶篆等书法。庄季裕《鸡肋编》卷上: “定州织刻丝不用大机, 以熟色丝经于木棦上, 随所欲作花草禽兽状, 以小梭织纬时, 先留其处, 方以杂色丝缀于经纬之上, 合以成文, 若不相连。承空视之, 如雕镂之象, 故名‘刻丝’。”松江地区的刻丝和刺绣同为宋代丝织艺坛上的双璧, 名闻全国。云间(今上海松江县)人朱克柔系当时刻丝能手,所作“莲塘乳鸭图》为传世珍品。 ☚ 薄缣 卓筒井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