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置大使参见“制置使”条。 制置大使官名。见“制置使司”。 制置大使军职差遣名。唐已有。北宋不置(《朝野杂记》乙集卷13《制置大使》)。南宋绍兴三年九月十五日始设(《要录》卷68丙寅)。除制置使,如所差官秩高、所领路郡地望重,则加“大”字。位在宣抚副使之上。如赵鼎以端明学士(正三品)、李光以前执政官充制置大使。地望重者,有四川路、江淮诸路、湖南路等。如观文殿学士(正三品)、知建康府何澹兼江淮制置大使(《宋会要·职官》40之18,《朝野杂记》甲集卷11《制置大使》、乙集卷13《制置大使》)。
简称与别名❶大使、帅。《朝野杂记》乙集卷10《四川大制司结局》:“王大才始以荆鄂都统制改除入蜀。大才过汉中,自以尝权招抚使,不欲与大使讲阶墀之礼。安大使不从。”《宋史 ·安丙传》:“升大学士、四川制置大使兼知兴元府。”《玉海》卷132《绍兴制置使 大使》:“(绍兴)八年五月,李光帅江西。”《要录》卷119丁酉:“端明殿学士、江南西路安抚大使兼知洪州李光,升本路安抚制置大使。” ❷大制阃、制阃。《清明集》卷1蔡抗《朱佥判赴滁乞牒官交割》:“大制阃需才,唯恐来之迟。”《许国公奏议集》卷2《奏论和战成败大计》:“庐也,扬也,各有大制阃焉。”《宋史·理宗纪》3:“以贾似道为端明殿学士、两淮制置大使、知扬州。”《齐东野语》卷5《端平襄州本末》:“武仲为荆湖制置大使,镇襄阳。……时制 诸客,方命妓宴赵楷于城西檀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