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别董大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同一题下原为两首,另一首是“六翮飘摇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从两诗光景、情事推测,以作于北游燕、赵时可能性较大。则此董大应是高适二十岁初上长安、洛阳时交的朋友了。一说,当时著名琴师董庭兰行大,即此诗受赠者。然而敦煌写本诗题作《别董令望》,可知董大名令望,是否与庭兰为同一人,还是一个问题。 此诗首先展示了一个风雪迷茫的送别场景,这是古代送别诗很典型的一种情景,汉诗就有“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送人之情本来迷茫,再加上风雪迷茫之景,真是没治。日暮黄昏,大雪纷飞,雁阵惊寒,出没风云,它唤起的是一种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仰天长啸、徒呼奈何的感觉。“吹雁”二字极妙,它给人的感觉决不是“长风万里送秋雁”的顺风,而是逆风。雁行艰难,暗示着游子的艰难。 前二句用力烘托气氛,不如此无以见下文转折之妙。在写足恶劣气候环境后,后二句不更作气短语、感伤语、劝留语,反用充满信心的口吻鼓励友人踏上征途,从可愁之景反跌出“莫愁”二字,豪情满怀,溢于言表:“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对此二句,或立足于著名琴师身份而为之说,但这最多只是表面的语义,更深的意蕴,则是类“天涯何处无芳草”、“人生何处不相逢”那样的乐观和自信,这是与高适本人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远大的政治抱负和过人的秉赋才具——所谓“以气质自高”(《唐诗纪事》)的本色分不开的,因而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使后世落拓不偶之士从中受到鼓舞和启迪。作者能写出这样的送别诗,也与时代给予他的展望密切相关。尽管腰无分文,却依然心怀天下,尽管怀才不遇,却又不甘沉沦,这种自信乐观的生活态度正是盛唐时代的产物。严羽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沧浪诗话·诗评》),《别董大》就是这样的杰作。 别董大
作者以此题写了两首七绝。另一首原文是: “六翮飘飘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据此可知,本篇当作于天宝六年,诗人返回宋 (今河南商丘一带) 中之后,其时他尚未得志,贫贱不堪,遇董大而无钱沽酒,董大究竟是何人?说法不一,有人以为是当时著名的琴师董庭兰。但是,敦煌石窟发现的佰二五五二号 《唐诗选》残卷,则题作 “别董令望”。据现存资料,无法证实董庭兰又名董令望,只能存疑待考。 与亲友分别的诗,一般都以伤离为主,同其中遭遇不幸者话别,更是悲泪满纸。但是,本篇则一反常态,洋溢着昂扬乐观的情调。 前二句,写景抒情。诗人用 “千里”二字领起,展现了北国原野寒冬的广阔画卷; 风沙遮天蔽日,一片昏暗,北风劲吹,大雁鸣叫,雪花飞舞。这就是友人董大别离时的自然景象。它的基调,阴沉寒冷,其中,也包含着友人触景生愁和诗人对友人遭遇的忧虑。因为第三句以劝慰的口气说 “莫愁前路无知己”。这表明董大有 “愁” ,愁的内容是 “无知己” ,即怀才不遇,没有知音。否则,“莫愁”云云的劝言,就成了无的放矢,令人不可理解。因此,我们说首二句不单单是写景,而是景中有愁。第三句是全诗的关键。它肩负了补充首二句意境和转入新境界的双重任务。其中的 “莫愁”二字,是转折的枢纽。在真诚的劝慰之中包含着对友人前途光明的坚定信念,语气刚毅果断,一反首二句的低沉为高昂。第四句,进一步落实和发挥了第三句的意思。董大誉满天下,说明他才能非凡,举世瞩目,不是某些昏庸黑暗的当权者所能压抑得住的。诗人明确而响亮地提出这一点,与首二句所写昏暗、寒冷的自然景象形成鲜明的对照,使其相形无力,使 “莫愁” 的劝慰落在了实处,不致产生故作旷达,空喊高调的误解。由于董大才高名盛,所以诗人肯定他此去沿途所遇知己必多,定可施展万丈凌云之才。如此生发前意,乐观自信,豪气凛然,可使董大深受鼓舞,顿开茅塞,即释重负。 元末明初的杨士奇说: “绝句之法,要婉曲回环,删芜就简,句绝而意不绝,多以第三句为主,而第四句发之,……至如宛转变化工夫,全在第三句如顺流之舟矣。” (引自胡震亨 《唐音癸签》 卷三)清人施补华在 《岘慵说诗》中也说: “七绝用意宜在第三句,第四句只作推宕,或作指点,则神韵自出。”本诗的三、四句,当是最好的例证。 别董大高适 《别董大》共二首,这是第一首。时作者功名未偶,淹留宋中。董大是其朋友,生平不详,大约也是位身怀绝艺、仕途蹭蹬的贫士。赠别而不伤别,却作慰勉之语,可谓超尘绝俗,匠心独运。 一二两句写送别时的凄清景色。“黄云”前着“千里”二字,以见浓云满天密布;“曛”乃落日余辉,“白日”而曰“曛”,以见夕阳西下,天色昏暗。加之北风呼啸,大雪纷飞,这就不仅巧妙地点出了送别的时间与节令,更主要是写出了送别时天气恶劣,渲染了伤别气氛。在这凄苦的环境中,征雁却顶风冒雪奋力南飞,一方面见出征雁之凄凉无依,同时又见出征雁为寻求乐土奋斗不息的意志,这样写景,景中含情,使举目凄然中含生气,令人失望中有希望,和后二句似断实续。后两句写对友人的慰勉。诗人与友人虽然同处困境,但他没有绝望,更不希望友人灰心伤气,因此挥笔写下“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名句。宽慰中含劝勉,言别中寓激励,写得矫健超脱,风流潇洒,一改前两句沉郁格调,使诗意产生了飞跃,形成了豪迈旷达的风格,故严羽谓“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沧浪诗话·诗评》)。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