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利率平价理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利率平价理论Interest Rate Parity Theorem亦称“远期汇率理论”,或称“利息平价理论”。关于远期汇率的决定以及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的关系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在没有交易成本的假设前提下,由于存在着寻求高利息的套利行为,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的偏差总是保持着与利差相等的幅度。1923年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在其著作《货币改革论》中首次系统地提出,并以此形成了早期的利率平价理论。在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该理论被广泛用于说明远期外汇市场能使贸易者规避外汇风险。主要内容有:投资者将本国货币投放在国内,按国内利息率取得收益,或者把一国货币由即期汇率换成外国货币,投放于国外,按外国利息率取得收益,但可以按远期汇率将投放于外国的收益折合成本国货币。投资者比较这两种收益,以此决定货币的投放方向,引导资本的国际流动,一直进行到通过利率调整使这两种收益相等为止,即国内与国外利率之差等于汇率的变动,即利率平价产生于抛补套利。表达公式为:ia-ib=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