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刚果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刚果gāng guǒ刚强,果断。欧阳修《与高司谏书》:“人之性,~~懦软,禀之于天。” 刚果横跨赤道的非洲中西部国家。全称刚果共和国。1960年8月15日独立,定名刚果共和国,简称刚果(布)。1968年6月31日改国名为刚果人民共和国。1991年6月4日重新恢复原国名。国土面积342000km2,人口267.9万(1992)。首都布拉柴维尔。1964年2月22日与中国建交。中部高原区平均海拔600~800m,莱凯蒂山海拔1040m,为全国最高峰。北部刚果盆地面积15.5万km2,西南部低山丘陵海拔500~1000m。南部属热带草原气候,中部和北部属赤道雨林气候。年平均气温22~27℃,年平均降水量1000~1600mm。石油和木材为经济两大支柱。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13366.73亿非洲法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6.7万非洲法郎。1997年汇率:1美元=583.7非洲法郎(刚货币)。1997年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9%,1997年原油产量1280万t,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49%。1997年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可耕地面积820万hm2,已耕地面积约20万hm2,粮食不能自给,每年需进口粮食15~20万t。木材是刚果第2大自然资源,出口收入仅次于石油,1997年出口收入为312亿非洲法郎。木材品种有300余种,可供出口的有铁木、刺果美等40余种,年平均木材产量35万~40万m3。水陆交通并重。铁路总长800km。公路总长1.2万km,其中沥青路1200km。内河航线总长约5000km。黑角港是非洲西海岸三大海港之一,年吞吐量为1000万t左右。全国有23个机场。其中布拉柴维尔和黑角有国际机场。小学、初中实行义务教育。1990~1991年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1990~1991年度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7.2万人,教师5275名,学校245所。恩古瓦比大学是刚果唯一高等学府,1994年在校学生1.2万人,教师599人。刚果(布)2004年人口386万。独立日8月15日。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29.21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1.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84美元。通货膨胀率2%。2000年石油工业、农业、服务业产值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4%、8.2%、38.6%(1998)。 刚果 刚果Gangguo讲西班图语的刚果人建立的古国,位于今扎伊尔、安哥拉和刚果(布)部分地区。据说,14世纪下半叶,尼米·卢克尼率部众从宽果河畔辗转来到刚果河下游的姆班扎定居,奠定刚果王国的基础。15世纪末, 国王恩赞加·库武 (?-1506)即位, 东征西讨, 扩张领土东到宽果河, 西临大西洋, 南达洛热河, 北抵刚果河北岸。王是最高统治者, 下设首相和权力很大的六总督委员会。全国分6省, 由总督治理。国王直接控制安布里什的潘姆达盐场和罗安达岛黄色贝壳 (作货币) 的生产, 接受总督奉献的象牙和奴隶等。刚果以农业为主, 生产稻、麦、高粱、香蕉、棕榈果(可制油、酒、醋和面包)和16世纪初从美洲传来的玉米、薯类、冶金、造船和棕榈叶编织比较发达。他们重视冶金生产, 据说最初的国王是从技艺精湛的铁匠中挑选的, 奴隶不多, 主要用于开采金、铜矿。16世纪中叶,王位之争不断,又连遭外族入侵,国势衰落。15世纪末,葡萄牙殖民者闯入刚果,国王和部分贵族领先加入天主教, 首都改名圣萨尔瓦多。殖民者使用欺骗和引诱伎俩, 使刚果卷入奴隶买卖和猎取黑人的场所。1536年,从奴隶贸易中心姆潘达港运走黑人5000人。16世纪中叶以后,奴隶贸易的规模越来越大, 刚果一蹶不振。17世纪中叶, 分裂为3个小国, 1900年灭亡。 ☚ 桑海 美洲古代史 ☛ 刚果Congo中非国家。在刚果河下游右岸。面积34.2万平方公里。人口191万(1985年)。首都布拉柴维尔。境内大部属刚果盆地。多河流、富水力。中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南部属热带草原气候。森林占总面积1/2。经济以农牧业为主。 刚果非洲中西部国家。西濒大西洋。面积34.2万平方千米, 人口227.1万(1990年), 兵力1.1万(1991年)。为非洲统一组织、中非国家经济共同体、洛美协定成员国。1964年2月22日同中国建交。同年10月2日两国签订友好条约。 刚果 刚果全称刚果人民共和国。位于非洲中西部刚果河下游右岸。面积342,000平方公里。人口 191万(1985年),有170多个部族,基本属班图语系。官方语言为法语。50%以上的居民信奉原始宗教。首都布拉柴维尔。东北部为海拔300米的平原,是刚果河盆地的一部分; 西南部是沿海低地; 南部和西部是500-1000米的高原。刚果河为最大河流。属赤道性气候。主要资源有石油、钾盐、磷酸盐、铅、锌、铜、铁等。主要农作物有木薯、玉米、稻谷、花生、马铃薯、可可、咖啡、油棕、烟草、甘蔗等。工业有石油、食品、纺织、皮革、化工等。主要出口原油、木材、珍珠、宝石、咖啡、可可; 进口工业制品和粮食。货币名称为非洲法郎。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是刚国王国的一部分,15世纪起葡、法殖民者相继侵入,1884年沦为法国殖民地。1910年并入法属赤道非洲,被称为中央刚果。1958年11月成为自治共和国,1960年8月15日宣告独立,但仍留在“法兰西共同体”内,定名为刚果共和国,简称刚果 (布)。1969年12月31日改为现名。1964年2月22日同中国建交。 ☚ 吕宋岛 刚果河 ☛ 刚果Congo全称刚果共和国。非洲中部发展中国家,实行中央计划经济体制。其国土面积34.2万平方公里(1996年),人口300万(1998年年中数),首都布拉柴维尔,货币名称中非金融合作法郎。1960年8月15日独立。1963年以后,推行国有化政策。1977年进行政策调整,逐步改组国营经济,把大型国营农场卖给私人,国家不再垄断农产品价格,并鼓励私人投资,大力吸引外资。经济年平均增长率20世纪60年代为2.7%、70年代为3.1%、80年代为3.6%。石油开采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此外有高品位的铁矿、钾盐、铝矾土等。制造业主要是农、林产品加工,由于原料、资金、技术不足,发展不快。农业曾是国民经济主要部门,70年代以来让位于石油业。1989年,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全国有1/3的人口从事农、林、牧、渔业。但粮食、肉、奶等都不能自给,每年进口粮食的支出约占总进口的1/5。经济作物有甘蔗、可可、咖啡、花生、油棕。森林覆盖率占国土的一半以上,1988年木材产量38.6万立方米,几乎全部出口。外贸从1974年起,保持顺差。1988年石油出口占出口总额的80%。机器设备和食品是两项主要进口商品,1988年分别占进口总额的22.4%和21.3%。法国是主要贸易伙伴,其次是美国。是中非国家经济共同体、中部非洲关税和经济联盟的成员国。1998年其国民生产总值为19亿美元,在世界排名第151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690美元,在世界排名第153位。其商品出口额16亿美元,进口额为5.5亿美元。1997年外国直接投资900万美元,外债总额50.7亿美元,现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47%。1998年的国际储备为100万美元。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