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刘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刘晏715—780唐理财家。字士安,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人。八岁即被玄宗授秘书省正字,号神童。天宝中,任侍御史。安禄山乱,避居襄阳。肃宗时拜度支郎中。永王李璘反,他坚守余杭(今杭州),召拜彭原太守,转陇、华二州刺史,迁河南尹。还朝,进户部侍郎、御史中丞,兼度支铸钱、盐铁等使,并兼京兆尹。遭宰相萧华嫉忌,贬通州刺史。代宗即位,复原职,拜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因与宦官程元振来往,贬为太子宾客。不久进御史大夫,领东都、河南、江淮转运、租庸、盐铁等使。时值安史乱后,京城粮价昂贵。他亲自考察运河等水系,制定方案,力图使漕运畅通。后用分段转运法,使江淮粮食供给关中,人民生活得以安定。再迁吏部尚书,与第五琦分领天下铸钱、粮食。又推行平准法,整顿税政,制定财政制度,启用有才之士,使当时的财政紊乱状态有了改变。后被杨炎构陷致死。 刘晏 唐代著名理财家。字士安,曹州南华 (今山东东明县) 人。自幼聪慧过人,有 “神童” 之称。七岁应童子试(类似现代大学的少年班),被授予 “秘书省正字”,在皇家图书馆校阅图书。虽然品级不高,却是一项殊荣。刘晏成人后,曾先后出任县令、刺史、度支郎中 (财政官员)、户部侍郎 (财政大臣)、盐铁使、京兆尹 (京城长安的行政长官) 等职,都以精明强干著称。但其间并非一路顺风,而是几起几落。当新即位的唐代宗将他从通州 (今四川达川市) 刺史的任上召回长安时,他已经四十七岁,在宦海中沉浮了四十年。次年,刘晏被任命为吏部尚书,同平章事 (副宰相),主管全国的财政。当时,历时八年的安史之乱刚刚平定,国库空虚,关中缺粮,斗米值千钱,皇宫的供应都很紧张,有时竟闹到禁军乏食。刘晏接手的就是这样一个烂摊子,但他以西汉的桑弘羊自许,决心为国 “重兴功利”。他的第一张王牌就是整顿漕运,南粮北调,将江淮地区的粮食通过运河运到长安。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疏浚河道、修造船只、组织装运等一系列问题,关键问题还在抢时间,争速度。刘晏成功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原来南粮北运每次约需八九个月,而经过整顿后,缩短到四十天,被后代传为佳话。其间自然有许多技术性的问题,不是刘晏能包打天下,他的非同常人之处在于有经济头脑。如他派官员在扬州设船场造运粮船,每造一船,实费不过五百贯,但他却出费一千贯,有人讥其枉费,他却说: “大国不可以小道理。凡所创置,须谋经久。船场既兴,执事者非一,须有剩余衣食养活众人,私用不窘,则官物牢固。”也就是说,个人要有想头,才能把公家的事办好。事实证明刘晏是正确的。后来的接任者反其道而行之,核实每船应用物料,实数供给,没有剩余之钱,专知官难以养家糊口,船场也就办不下去了。刘晏的第二张王牌是改革盐政,为朝廷开辟财源。食盐是生活必需品,利润极高,故自西汉以来,历代王朝大都实行食盐专卖制度,唐代也不例外,产供销一条龙都由国家垄断。国家垄断产供销的弊端古今一样,一是产品质量难以保证,二是民间无利可图,三是国家开支庞大,仅各地的售盐官就多如牛毛,结果国库的纯利并不太多。刘晏坚决废弃了这种政策,改由民产、官收、商运、商销,即国家在各地盐场设盐官,监督盐民生产并负责将其生产的盐全部收购,然后就地批发给盐商,盐税在收购价和批发价中扣除,盐商缴款后即可以自由运往各地销售。也就是说,国家是最大的批发商,只管头道批发,小批发和零售则全部让商人去做。这样,公私都有利可图,皆大欢喜。十年之后,盐税就从每年四十万缗增加到六百万缗,占了全国税收总额的一半。《旧唐书·刘晏传》称,代宗时代的军国之用,“皆仰于晏”。但这样一位国家功臣,结局却很悲惨: 他在德宗即位后,因与新任宰相杨炎有私仇,被贬为忠州(今四川忠县) 刺史。杨炎并未就此善罢甘休,必欲置之死地,便指使人诬告刘晏有谋叛之心,德宗听信谗言,将刘宴处死在贬所,家属迁往岭南。杨炎派人抄他的家,唯 “杂书两车,米麦数石而已。” 刘晏 原文 开元1初,上励精2理道3,铲革讹弊,不六七年,天下大治,河 清海晏4,物殷5俗阜6,安西7诸国,悉平为郡县。自开远门8西行,亘地万余里,入河湟9之赋税。左右藏库,财物山积,不可胜较。四方丰稔,百姓殷富。管户一千余万,米一斗三四文。丁壮之人,不识兵器。路不拾遗,行者不囊粮。其瑞10叠应,重译11麋至,人情欣欣然,感登岱告成12之事。上犹惕励不已,为让者数四焉。是时,刘晏年八岁,献《东封书》13。上览而奇之,命宰相出题,就中书试验。张说、源乾曜14等咸宠荐。上以晏间生15秀妙,引晏于内殿,纵六宫16观看。贵妃坐晏于膝上,亲为晏画眉总丱髻17,宫中人投果遗花者,不可胜数也。 寻拜晏秘书省正字18。 选自《开天传信记》 注释 1.开元:唐玄宗的年号。 2.励精:励精图治,振奋精神,努力治理好国家。 3.理道:理,学理,道,治国的道理。 4.河清海晏:黄河的水清了,海上的波涛也平静了,这是中国古人表达天下太平的一种方法。 5.殷:富足。 6.阜:肥大,硕大,丰富。 7.安西:唐代方镇名。治所在安西都护府,统辖龟兹、疏勒、于阗、焉耆等国,当时称四镇。 8.开远门:长安城的西城门。 9.河湟:河,黄河。湟,湟水,黄河上游支流,在青海省东部,此处泛指青海甘肃等西北地区。 10.瑞:吉祥。 11.重译:展转翻译。因为中国的国土辽阔,所以各地的语言不尽相同,要沟通需要翻译,因此,“山川以远,习俗不齐,言语不同,重译乃通”。 12.登岱告成:中国旧时习俗,皇帝登山,拜天地,告诉国家成就。岱,泰山。 13.东封书:即封禅书。皇帝登上泰山,祭天地为封,又泰山在东边,故名东封。 14.张说、源乾曜:都是人名。 15.间生:即间气生。英雄豪杰,生于田地之间秉承一股特殊的气质,叫作间气。 16.六宫:皇帝的后妃居住的地方。 17.总丱髻:孩子的发髻,呈两只角状,称结。 18.秘书省正字:秘书省,官府名,正字,主管文件、奏章等。 释义 开元初年,唐玄宗励精图治,决心把国家治理好。将遗留下的所有弊政,全部革除。只六七年时间,国家得到了很好的治理。生产发展了,物质丰富了,人们在物质和精神方面都很满足,民风也很淳朴。安西各国纷纷纳降,改称郡县。从长安的开远门向西延伸,国家的疆域长达万里余,河隍一带也都纷纷向朝廷纳贡。全国各处的仓库物资十分丰富,在籍的户口约有一千万户,一斗米的售价仅三四文钱。成年人不知道军队是干什么用的,东西丢在了路上,没有人捡走,出门远行也不需要带太多的干粮。新气象频频出现,全国各地的翻译很多,中华民族和其他民族的沟通也很方便,人们的心情非常舒畅。玄宗登泰山,祭拜天地,告诉国家的成就,人们都很感动。但玄宗仍然激励自己,一再地表示谦虚,说自己做得还不够好。 当时,刘晏才八岁,向皇帝献上了《东封书》,玄宗看后,觉得很稀奇,就要宰相出题,在中书省检验。张说、源乾曜等人都很喜爱他,也向玄宗推荐。玄宗见到刘晏天生聪敏,就将他叫到内宫,并让内宫的嫔妃都来观看。贵妃们让刘晏坐在腿上,替他画眉毛,梳头发,宫里的人们纷纷向他投来鲜花和水果。 此后过了没多久,玄宗就让刘晏做了秘书省正字的官。 刘晏715—780字士安,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人。肃宗时为户部侍郎、充度支使。代宗时任吏部尚书、同平章事。不久罢相,仍领度支盐铁转运租庸使等职,理财达二十年之久。《全唐诗》存诗二首。 刘晏 152 刘晏715—780唐代理财家。字士安,南华(今山东东明)人。德宗时历任户部侍郎、御史大夫、吏部尚书等职,并一度为相,长期担任度支、盐铁、转运、铸钱、租庸诸使,主管唐中央财政工作近20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理财家。他认为理财应“以养民为先”,把促生产,活跃流通,培养财源看成财政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他重视经济信息,密切注视全国各地“雨雪丰歉之状”、“货殖低昂及它利害”,采取措施,平抑物价,“使天下无甚贵甚贱而物常平”,灾荒一出现,即组织百姓生产自救,从而保证了生产的发展和户口的增加。在漕运、驿传、铸钱等国家直接经营的事业中,他广泛使用雇佣劳动代替徭役劳动,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在盐政和常平仓改革中,他重视利用和发挥商人的作用,把原来由封建官吏从事的买卖活动交给私商经营。刘晏的理财措施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提高了封建财政工作的效益,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王符 杨炎 ☛ 刘晏 313 刘晏718—780唐代理财家。字士安。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人。历任度支郎中兼侍御史、户部侍郎、吏部尚书、转运常平盐铁铸钱使、租庸青苗使等职,负责财经工作达20年。在此期间,他疏浚汴水,用雇工分段转运办法,每年运江淮粮食数十万石至关中,做到“不发丁男,不劳郡县”。又整顿盐法,在离盐乡较远地区设置常平盐,缺盐时将存盐低于市价出售,“官收厚利而人不知贵”。实行平准法,做到 “天下无甚贵贱而物常平”,“敛不及民而用度足”。主张理财“以养民为先”。曾自比桑弘羊。理财20年,从根本上扭转了安史之乱后国穷民贫、财政混乱的局面。德宗即位后,被杨炎陷害而死。 ☚ 裴矩 杜佑 ☛ 刘晏 刘晏715—780字士安,曹州南华 (今山东东明)人。曾任度支郎中兼侍御史、户部侍郎、吏部尚书、转运常平盐铁铸钱使等职。在他为朝廷掌管财经事务二十余年中,注意选用人才、革除弊政、整顿税收、平抑物价、兴修水利,为我国封建社会著名的理财家之一。公元780年因遭杨炎构陷,被贬受诛。刘晏人口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其一,“理财常以爱民为先”的人口观。刘晏认为人口众多,是封建财源的根本。只有实行发展经济,安定人民生活的政策,使人口不断增殖,劳动人口充裕,国家的财富收入自然增加,所以他说:“人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常以爱民为先”(《资治通鉴》卷二二六)。其二,主张以扩大就业的方式赈济饥民。刘晏重视对流民、饥民的安抚。但他反对单纯赈济的方式,认为众多人口坐等救济,会大大增加封建国家的负担,也会出现以强凌弱,赈济不均的情况。他主张实行贱价出售谷物的办法,认为这样可以使一部分人在辗转贩运中就业求食。 ☚ 李峤 杜佑 ☛ 刘晏715—780唐大臣。理财家。字士安,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人。肃宗、代宗二朝,历任东都、河南、江淮转运租庸盐铁常平使,湖南、荆南、山南东都转运常平铸钱使等职。代宗时一度任吏部尚书、同平章事。在位时曾疏浚运河,整顿漕运,造船采取分段运输方法向关中运粮;并整顿唐财政制度,改革盐法,增加了政府盐税收入。于各道设巡院,推行常平法,平衡各地物价。理财20年,富有成效。德宗初被杨炎陷害致死。 刘晏718~780唐理财家。字士安,曹州南华(今山东菏泽)人。肃宗上元初年(760年),任户部侍郎、度支使等职。代宗广德元年(763年)迁吏部尚书同平章事。不久罢相,仍领度支盐铁转运租庸使及东都、河南、江淮、山南等道转运租庸盐铁使等职。曾以贾谊、桑弘羊自比。凡所经历,详究利病之由,上书给宰相元载。曾疏浚汴水,并用分段运转法,岁运江淮粮食数十万石,以解决关中食粮,又整顿盐税,行平准法,改善了安史之乱后财政紊乱的状况。他选用人才,制定法令,理财达20年之久。德宗即位后被杨炎构陷而死。 刘晏 刘晏716—780唐代经济、水利家。字士安。曹州南华(今东明)刘固堆人。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玄宗封禅泰山,八岁的刘晏上《东封书》,玄宗大喜,授秘书省正字之职。后曾任户部侍郎、度支等使、吏部尚书同平章事、御史大夫领河南江淮山南等道盐铁租庸转运使等职。他善于管理经济,通晓水利。安史之乱后,黄河流域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人口大减,经济崩溃,长安粮价飞涨,军民严重缺粮,急需将江南粮食调往关中。刘晏亲率有关人员行程数千里,考察江淮至长安的水道,并制订计划,疏浚河道,打造运粮船只。将富户督办漕运改为官运,健全了漕运组织。实行了分段运输,江船不入汴,汴船不入河,河船不入渭。从而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每年将数十万石粮食运往长安,解决了关中地区的缺粮问题。此外还实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国家增加了收入。刘晏管理经济达20年,对稳定和发展安史之乱后的唐代经济,起了重大作用。刘晏为官清廉,知人善任,爱护人民。后被杨炎等人诬陷,建中元年(公元780年)七月被赐自尽。 ☚ 刘洪 刘智 ☛ 刘晏 刘晏715—780唐代理财家。字士安,曹州南华(今东明)人。上元元年(公元760年)为户部侍郎、充度支等使。广德元年(公元763年)任吏部尚书、同平章事。不久罢相,仍领度支盐铁转运租庸使及东部、河南、江淮、山南等道转运租庸盐铁使等职。创“纲运”方法。曾自比于贾谊、桑弘羊。他疏浚汴水,并用分段转运法,发运江淮粮食数10万石,以解决关中食粮。又整顿盐税,行平准法,改善安史之乱后财政紊乱的状况。他选用人才,制定法令,理财达20年。后被杨炎构陷而死。 ☚ 行盐之界 齐刀 ☛ 刘晏 刘晏715—780唐著名理财家和经济改革家。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人。上元元年(760) 以后,参预掌管财政达二十年之久。认为要广开财源, 首先要发展生产, 提高人的劳动效益。提出“理财以爱民为先”, “户口滋多, 则赋税自广。”注意不加重农民的负担, 把财政重点放在改革税制、推行常平仓制度, 加强备荒措施等方面。主张商业也是生产事业, 应该减轻商人的赋税负担。在疏浚河道, 沟通漕运时, 采取分段接送办法, 提高了漕运效率, 保证了江淮粮米对京师的供应。同时在接送过程中,施行雇工制, 以代替劳役。继第五琦为盐铁使后, 对榷盐制度进行改革, 取消州县层层设官的办法,采用民制、官收、商运、商销的专卖制度, 鼓励食盐自由运销, 减轻费用。并在僻远地方设立常平仓, 以调节食盐供应和平抑盐价。至大历末(779年前后), 食盐专卖收入达六百余万缗, 占全国税收的一半。刘晏理财注意用人, “多收后进有干能者”, 大胆使用韩洄、元琇、李衡、包结、卢徵、李著初等人。他注意经济情报及信息工作, 建立了经济情报网, “其属官虽居数千里外, 举教令如在目前。”食货轻重之权, 悉在其掌握, 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刘晏的财政业绩和财政思想对于后世影响甚大。 ☚ 李隆基 杨炎 ☛ 刘晏 刘晏718—780字士安,唐曹州南华 (今山东东明) 人。肃宗、代宗时著名理财家。开元十三年 (725年) 玄宗东封泰山,8岁献赋行在,被举为神童,授秘书省正字。天宝年间官至侍御史。肃宗至德二年 (757年) 拜度支郎中兼侍御史,领江淮租庸事。上元元年 (760年) 任户部侍郎兼御史中丞,充度支、铸钱、盐铁等使。代宗宝应二年 (763年) 任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广德二年 (764年) 罢相,任太子宾客,不久又兼御史大夫,领东都、河南、江淮、山南等道转运、租庸、盐铁使。永泰二年(766年) 与第五琦分理全国财赋。大历四年 (769年) 改吏部尚书,十三年升尚书左仆射,十四年总领全国财赋。德宗建中元年 (780年) 贬忠州刺史,七月赐死。死后查其家财,唯杂书两车,米麦数斛。从肃宗至德年间到代宗大历年间,掌管财经事务20多年,卓有成效,史称“晏因平准法,斡山海,排商贾,制万物低昂,常操天下赢资以佐军兴,虽拏兵数十年,敛不及民而用度足”( 《新唐书 · 刘晏列传》),大历年间“军国之用,皆抑于晏”(《旧唐书·刘晏列传》)。推行一系列财政改革措施: 改革漕运,疏浚汴水,船工水手以雇佣工代替无偿征调劳役,并用分段转运方法岁运漕粮10万石,解决关中食粮; 改革盐法,采取民制、官收、商人运销的经营方式,在离产盐地较远地区设置常平盐,缺盐时平价出售存盐,官收厚利而人民不知贵; 扩大常平业务以稳定物价,使天下无甚贵贱而物常平,敛不及民而获取厚利; 采取减税措施,取消一些额外征敛,增加铸钱以刺激工商业的发展。理财的杰出之处在于强调较多运用商业经营原则充实国家财政。特别注重税源的培养,不主张依靠“损下益上”的搜刮手段来增加财政收入,将发展生产,安定人民生活作为增加财政收入的前提。认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常以养民为先”(《资治通鉴》卷二二六),租税征课应“因民所急而税”(《新唐书·食货志》),在实施中做到“知所以取人不怨”(《新唐书·刘晏列传》)。对于救灾,有其独特的理论,认为“王者爱人,不在赐与,当使之耕耘织纴,常岁平敛之,荒年蠲救之” (同上),反对单纯靠财政赈给,主张及时了解灾情,做到“民未及困,而奏报已行”,一方面根据国家的财政能力,决定减免赋税办法和贷放对象,一方面利用常平法,在灾区贱卖粮食而收购其他杂货运往别处出卖或留给官府自用,认为这样做,既可使国计不乏,又可使不入城市的下户力农“转相沾逮,自免阻饥” (同上)。在货币思想方面,反对货币减重,贬低钱币的法定价值,要求货币的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相近,实行稳健的货币发行措施,主张增加铸钱以满足流通中的需要。 ☚ 刘秩 杨炎 ☛ 刘晏716 or 717~780Liu Yanproser and financier of the Tang Dynasty 刘晏715—780唐理财家。字士安,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 人。肃宗时任户部侍郎、判度支。宝应二年(763),迁吏部尚书,同平章事,领度支盐铁转运租庸使,因与宦者程元振交,坐罢相。寻授御史大夫,领东都、河南、江淮、山南等道转运租庸盐铁使如故。自比贾谊、桑弘羊。致力疏浚汴水,采用分段转运之法,岁运江淮粮数十万石,以济关中。又整顿盐税、行平准法,定法令,理财达二十年。大历时,军国之用,多晏规划。德宗即位,为杨炎构而死。 刘晏715—780唐大臣、理财家。字士安。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人。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为户部侍郎、充度支使。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任吏部尚书、同平章事,兼江淮常平使。不久罢相,仍领度支盐铁转运租庸使及东都、河南、江淮、山南等道转运租庸盐铁使等职。德宗即位,又加关内、河东、三川及诸道青苗使。杨炎当政时被构陷,贬忠州刺史, 后被逼自杀。他尝以贾谊、桑弘羊自比。努力发展生产,增加财政收入。他主持疏浚汴水,用分段转运方法,岁运江淮粮食数十万石,以解决关中食粮。他还整顿盐税,铸造铜钱,平衡物价,改善安史之乱后财政状况。他选用人才,制定法令,理财达二十年。 刘晏715—780字士安。唐曹州南华(河南东明县东南)人。七岁举神童,授秘书省正字。玄宗时,任夏县(今属山西)、温县(河南温县南)县令、侍御史,所到皆有政绩。肃宗时,任户部侍郎、充度支、盐铁、转运等使,并曾短期间以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领使职。代宗时,先后与第五琦、韩滉分掌全国诸道财赋。晏掌管唐廷财政前后二十余年,适逢安史之乱,唐中央控制区域缩小,赋税收入锐减,军费开支巨增,财政困难,全仗江南赋税。他改进漕运法,采用分段转运法,提高运输效率。运河三门(河南三门峡)一段,水流湍急,他专门设计“上门填阙船”,解决运输困难。并以盐税雇船工,专司行船,减少了沿河力役的征发。岁运四十万石漕粮于关中。又整顿盐法,增加财政收入,推行平淮法,以保持物价的稳定。曾奉诏治元载之罪,杨炎被牵连贬官。德宗立。杨炎入相,有意报复,晏被诬陷致死。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