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刘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刘恕1032—1078北宋史学家。字道原,筠州(治今江西高安)人。举进士,官至秘书丞。专治史学。曾参与编修《资治通鉴》,一些纷杂难治的史料,多由他处理。对魏晋以后的史事,作了详尽的考证。另著有《通鉴外纪》和《五代十国纪年》,后者已佚。 刘恕把文章作到大地上,把感情扎到人民中——访原甘肃省副省长刘恕 张淑兰 当代中国政坛女杰第87页 刘恕(1759—1816)清吴县(今江苏苏州)洞庭东山人。字行之,号蓉峰、寒碧主人、花步散人、一十二峰啸客等。刘金省子,严福弟子。乾隆五十一年(1786 年)举人。累捐道员。嘉庆十五年(1810 年)发广西试用,历署广西右江兵备道、柳州知府,十八年署庆远知府。二十一年病归。移居城西花步里,筑寒碧山庄,为吴中名胜。雅爱风物,富收藏,有石痴,得玉女、箬帽、青芝、猕猴、鸡冠等十二峰太湖奇石。能文有声誉。刻印明名人制艺文嘉惠后学。所藏法书名画仿《清河书画舫》例辑成《挂漏编》。著有《牡丹新谱》《茶花说》《石供说》等。 刘恕 北宋史学家。字道原,筠州(治今江西高安)人。弱冠进士及第,调巨鹿主簿、和川令。博览群书,笃好史学。司马光编《资治通鉴》,以其“专精史学”召为局僚,遇史事纷错难治者,悉诿之考证。于魏晋以后事,考证差谬,尤为精祥。王安石与之有旧,欲引置三司条例,辞不就。又抗言安石之失无所避、遂与安石绝。司马光知永兴军,他亦以亲老求监南康军酒税以就养。司马光判西京御史台,请诣充,留数月而归。途中患风挛疾,右手足废,犹苦学修书不辍。后迁秘书丞,卒于官。家素贫,然非己所有,虽一毫莫取于人。好攻人恶,曾作文以自警,终不能改。著有《通鉴外纪》、《五代十六国纪年》,后者已佚。咸淳中,裔孙刘元亨辑恕及其父涣、子羲仲所作为《三刘家集》。 刘恕1032—1078北宋史学家。字道原。筠州 (今江西高安)人。举进士。官至秘书丞。专治史学,尤熟于魏晋以后史事。司马光修《资治通鉴》,请与共事,凡史实纷杂难治者,多由他处理。著有《通鉴外纪》、《五代十国纪年》,后者今已不传。 刘恕1032—1078宋史学家。字道原,筠州高安(江西高安)人。皇祐中,举进士第一。笃好史学,博览群书,尤精魏、晋以后事,考证差缪,最为精详。预修《资治通鉴》。死后七年,《资治通鉴》始成。追录其劳,官其一子。性直率,好攻人之短。自谓平生有二十失,十八蔽,作文以自警,然终不能改。著有《通鉴外纪》、《五代十国纪年》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