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注释】 1.这是一首拟古诗,题又作《代白头吟》。《白头吟》是汉乐府相和歌楚调曲旧题,古辞写女子毅然与负心男子决裂。此诗融会汉魏歌行、南朝近体及梁、陈宫体的艺术经验,自成一种清丽婉转的风格。还汲取乐府诗的叙事间发议论、古诗以叙事方式抒情的手法,又巧妙运用各种对比、发挥对偶、用典的长处,是这诗艺术上的突出成就。 2.松柏摧为薪:松柏被砍伐,当作了柴薪。用《古诗十九首》:“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中成句。 3.红颜子:即下半篇中的“红颜美少年”,年轻人。非指妇女。 4.光禄:官名。秦时设郎中令,掌管宫殿门户。汉武帝时改名禄勋。东汉因之。光禄池台开锦绣:用东汉马援之子马防拜为光禄勋的典故:《后汉书·马援传》:“(马)防兄弟贵盛,奴婢各千人已上,资立巨亿,皆买京师膏腴美田。又大起第观。连阁临道,弥亘街路,多聚声乐,曲度比诸郊库。”此句谓马防家楼阁池台如同铺开的锦绣那般豪华贵丽。将军楼阁:指东汉贵戚梁冀曾为大将军,大兴土木建造华美的宅第、楼阁。画神仙:指装饰宅第,在建筑物上绘画神仙的图像。 今译 洛阳城东那鲜艳夺目的桃花李花, 在春风里飞来飘去也不知落在谁家。 洛阳姑娘喜爱漂亮的色彩, 看见如此美丽的落花不禁叹息伤怀。 今年这缤纷的花朵已然衰谢凋败, 明年花儿盛开,今年观赏的人儿还有谁在? 早已见过苍松翠柏被砍伐成了薪柴, 更听说万顷桑田一夜之间变成了海。 古人不会再赏花在洛阳城, 今人却仍然面对落花春风。 时光一年年地逝去,花儿年年相似, 年龄一岁岁地增长,人儿岁岁不同。 我要对那些正当妙龄的少男少女们说, 你们应同情这位白头萧散的老翁。 这位老翁青春已逝真真可怜, 可是他当年也曾是英俊少年。 和一些公子王孙冶游在芳美的树下, 妙舞清歌在落花之前。 他也曾做客光禄池台,如锦簇花团, 他也曾拜访将军府第,观赏画中神仙。 如今一旦卧病在床,再没有人与他相识, 就永远失去了快乐,失去了春天。 唉,青春的容颜能保持几时? 一转眼,已是满头白发乱如丝。 你看古往今来歌舞之地, 只有鸟雀在黄昏里悲啼。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刘希夷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颜色好,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落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沧海。 古人无复洛阳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阁里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如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 诗题一作《白头吟》。诗人叹年华易逝,人生无常,以柔丽婉转的笔调,抒发了文人迟暮之情。诗的开头四句从一个美丽的洛阳少女看见城东飞落的桃花李花,引起了人生的感慨。“今年花落”四句说今年花落红颜为之变色,明年花开时还会有谁来欣赏?松柏变成了柴火,桑田也将变成沧海。据说,诗人在写了“今年”两句时,认为是不祥之谶。接着四句发了类似的悲叹,说洛城东也没有了古人,现在的人还面对使花飘落的东风。每年花是一样的开,而赏花的人每年却不相同了。“年年岁岁”一句,据说诗人自己感叹地说: “复似谶矣。”诗成不到一年,他就被奸人所杀。下面点题,指出了主题垂死的白头翁,他告诫处于全盛时期的年轻人,应该怜惜那些处于半死状态的白发老人。白发老人也曾经有过美好的年华:同公子王孙游于芳树之下,在落花前面也有过清歌妙舞;在光禄寺的池台曾经筵开锦绣,在将军阁上如同画中的神仙。自经卧病不起之后,就没有人认识他了,三春行乐也没有他的份了。最后四句写出了一个“悲”字:青春是很短暂的,那些曾经歌舞繁华之地,现在听到的是黄昏时鸟雀的哀鸣。诗中以柔靡之音,也写出了自己的影子,因此感情真挚,能使人产生共鸣,成为七言歌行中的名篇。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