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刘少少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刘少少1870—1931,一说1929湖南善化(今长沙)人 刘少少新闻界名人介绍:刘少少(1870—1929) 中国新闻年鉴(1983)第572页 刘少少 162 刘少少1870—1929报刊评论作家。原名鼒和,字少珊,笔名少少。湖南善化人。戊戌政变后赴日留学,专攻法政,并协助杨度创办《中国新报》,开始办报活动。回国后参加北京《帝国日报》编辑工作,取“少年中国之少年”(梁启超)之意,且“少少”这一笔名撰写评论文章,开始崭露头角,有“京国咸知刘少少”之誉。民国后,回湖南,一度在《湖南公报》、《公言》杂志等进步报刊担任编撰。袁系报纸《亚细亚日报》初创时,被聘为主笔。不久,因反对帝制,遭袁世凯通缉。晚年研究老庄哲学,执教于北京大学。所写评论“庄谐杂出,时杂倭语,而务出己意”,在民初的新闻界颇具影响。 ☚ 章炳麟 朱淇 ☛ 刘少少 刘少少1870—1929著名报人。原名鼐和,字少珊,笔名少少。善化 (今长沙) 人。曾就学于岳麓书院。1905年赴日留学,专攻法政,并协助杨度创办《中国新报》,撰有《苦政治与政治家》等文。回国后,应陆鸿逵之邀,任北京《帝国日报》编辑,取“少年中国之少年”之意,署名 “少少”撰写评论,风靡一时,有 “京国感知刘少少”之誉。民国初年回湖南,一度任《湖南公报》编撰,并与杨怀中、徐特立等创办《公言》杂志。北京《亚细亚报》初创时,聘为主笔。筹安会事起,拒绝袁世凯的贿买,出走天津,因著文反对帝制,遭袁通缉。晚年任北京大学研究所讲师,致力于老、庄哲学的研究。 ☚ 陈家鼎 傅熊湘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