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刘大夏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刘大夏1436—1516

明中期将吏。字时雍,华容(今属湖北省)人。天顺八年(1464年)进士。先试吏部,再习兵事。弘治二年(1489年)为广东右布政使,镇压了当地的农民起义。不久改左布政使,移浙江。十五年(1502年)为兵部尚书。正德初年,曾多次弹劾中官,武宗皆不采,为刘瑾所恶。三年(1508年),假田州岑猛事戍肃州(今酒泉)。五年赦归复官,致仕。十一年卒,时年八十一。赠太保,谥忠宣。

刘大夏1436~1516

明代中期将吏。字时雍,华容(今属湖南)人。天顺八年(1464年)进士。先试吏部,再习兵事。弘治二年(1489年)为广东右布政使,镇压了当地的农民起义。不久改左布政使,移浙江。十五年,为兵部尚书。正德初年,曾多次弹劾中官,武宗皆不采。正德三年(1508年),假田州岑猛事戍肃州(今酒泉)。五年赦归复官,致仕。

刘大夏

刘大夏1436~1516

字时雍,号东山,明华容县人。天顺七年(1463)成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宪宗成化元年(1465)授兵部职方司主事,后迁郎中。孝宗弘治二年(1489),升广东右布政使,亲往谕导、平息广西田州泗城土官岑猛谋反一事。迁浙江左布政使,以副都御史督治河道,疏浚贾鲁河及孙家渡等,筑长堤360里。旋以户部侍郎迁剑都御史,清理宣府兵饷,尽革积弊,边塞得宁。因病退。再起为右都御史,总督两广。迁兵部尚书,奏疏“兵政十害”,谏阻出兵蒙古,均获嘉纳。武宗即位,奏请裁抑太监,因不见用,遂辞官归。正德三年(1508)被宦官刘瑾诬陷入狱,充军肃州。正德五年,刘瑾以罪被诛,大夏赦还,复原官。卒后,谥忠宣。

☚ 刘三吾   刘权之 ☛
刘大夏

刘大夏1436—1516

字时雍,号东山。华容人。明天顺三年 (1459) 乡试第一。天顺七年 (1463) 进士,选庶吉士。累官广东右布政使,兵部尚书。学识渊博,雅善诗文,文辞醇丽,风格苍健。著有诗文集多种。

☚ 周廷用   李东阳 ☛
刘大夏

刘大夏1436—1516

明代官吏、水利家。字时雍。湖南华容人。天顺八年(1464年)进士。弘治六年(1693年)升为右副都御史。次年治山东张秋(今阳谷张秋镇)黄河决口。他亲自察看决口及上流水情,首先在张秋上游黄陵岗(今曹县西南,与河南接界)南疏浚贾鲁旧河,并在郑州附近孙家渡口、开封附近四府营等地分别开挖新河或疏浚旧河,使泛滥的黄水分流入淮,以减小张秋决口水势。继而在张秋决口两岸筑台立桩,用绳索联接大船,满载沙土,至决口处将船沉入河底,上压大埽,昼夜施工。至弘治七年十二月,堵住决口,计90余丈。以后又在张秋南北建滚水石坝和石堤以防河决。弘治八年,堵塞黄陵岗、荆隆口(开封西北)等处决口,使黄河北流断流。黄河正流夺汴、泗等河合淮水入海。又于黄河北岸筑太行堤360里,筑荆隆口新堤160里。因治河有功,受明孝宗褒奖,任户部左侍郎、左佥都御史、兵部尚书等职。正德元年(1506年)加太子太保。死后谥忠宣。

☚ ">刘   刘天和 ☛

刘大夏1436~1516Liu Daxia

poet and proser of the Ming Dynasty,also named Dongshan,meaning East Mountain. Works:Poetry Collection of East Mountain,etc.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