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刘基《卖柑者言》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刘基《卖柑者言》

刘基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置于市,贾十倍,人争鬻之。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则干若败絮。予怪而问之曰:“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将衒外以惑愚瞽也?甚矣哉为欺也!”

卖者笑曰:“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

“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而不知理,坐糜廪粟而不知耻。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予默然无以应。退而思其言,类东方生滑稽之流。岂其愤世疾邪者耶?而托于柑以讽耶?

《卖柑者言》约写于元末作者归隐之前、任江浙儒学副提举之际。刘基对元末千疮百孔、岌岌可危的现实有较清醒的认识,故以“满腔愤世之心”,写下这篇刺世短文。

作者入手擒题,道出杭州卖柑者及其“善藏柑,涉寒暑不溃”,进而着意渲染了柑外表色泽的美艳——“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并进一步说明柑因此而“贾(同“价”)十倍,人争鬻之”。这些皆为下文伏笔。接着笔锋陡转,一语道破柑的本来面目:“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则干若败絮。”由此,柑的金玉其外与败絮其中形成了强烈对比。作者惊讶之余,责问卖柑者:所卖的柑是用来盛在笾、豆之中祭鬼敬神、供奉宾客呢,还是炫耀其外表以愚弄蠢材和没有眼力的人呢?并一针见血地指出:“甚矣哉为欺也!”前面的两个问句已造成气势,咄咄逼人,最末倒装句式的运用,语气更强,点出“欺”字,导出卖柑者的论辩,有抛砖引玉之妙。

卖柑者并不忙于为自己辩解,而是先讲“生意经”,说做这种生意来养活自己已非三年两载,而且买卖各得其宜,彼此从无怨言。进而反问作者:“难道到你那里就不满足了?”顿然以守为攻,变被动为主动,一问紧接一问,似旨在说明“为欺者不寡”,亦须见惯不惊。其实又是在借题发挥,辛辣地讽刺了欺世盗名之徒。而最妙的是,于暗中将柑与为官者作了类比,说那些“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坐高堂,骑大马,醉醇而饫肥鲜者”,表面上“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不都正是金玉其外的表现吗?而其实际上“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而不知理,坐糜廪粟而不知耻”,更说不上有“孙、吴之略”、“建伊、皋之业”,又恰好反映他们的表里不一,败絮其中。文章几笔就勾勒出一幅文恬武嬉的群丑图,于“公然的,也是常见的,平时是谁都不以为奇的,而且自然是谁都毫不注意的”(鲁迅《什么是“讽刺”?》)事中孕育出讽刺的生命。最后还让卖柑者指责作者:“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咄咄逼人。全文以作者的真切感触作结。最末的“岂其愤世嫉邪者耶?而托于柑以讽耶?”自是明知故问,意在提醒读者本文旨在愤世嫉邪,托柑以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卖柑者言》以其深刻的现实性见称,同时在语言艺术上也颇具功力。如文中作者的一“怪”,卖柑者的一“笑”,揭示内心情感,突现人物形象。特别是那段妙语联珠的议论,一连串整齐而又跌宕的反问、排比句式,夹杂着众多的语气词(如“洸洸乎”的“乎”)、否定词“不”,以及连词“而”,句句紧逼,层层深入,一气呵成、掷地有声。这些便造成了文章的气势,读来不绝如缕。更不必说“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样高度精粹的语句,则早已成为成语,广为人知。同时,《卖柑者言》还采用了设辞问答形式,而问与答又并无明显界限。问话多半问得新奇突兀,引人入胜;答话则又伴随有尖酸的反诘,形象的描绘,巧妙的比喻,笔势腾挪,实有孟子散文的浩气逼人,感情充沛;以及《韩非子》的鞭辟入里,峭拔犀利;同时,又不乏柳宗元文风的渊放警策,讽谕得体。无论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类比的运用,以及以民风讽世的写法,都明显受到《捕蛇者说》的影响。

此外,卖柑者的形象塑造也引人注目。他的玩世不恭,同流而不合污,给人印象至深。作者将之比为滑稽多致、巧言善讽的东方朔,又设问:“岂其愤世疾邪者也?”(按东汉赵壹有《刺世疾邪赋》)其实,这一寓言人物形象很大程度上有作者自己的影子。全文不过是借人物之口来反映作者的思想观点而已。卖柑者所指出的盗起、民困、吏奸、法,正是对元末社会问题的高度概括,实非等闲之辈所能轻言的。

〔注〕鬻:原义为“卖”,此处转作“买”。笾(biān边)豆:古代祭祀和宴会时用以盛食物的容器。笾用竹制,豆用木或陶、铜制造。虎符:古代调兵遣将时所用的虎形兵符。皋比(pí皮):虎皮,此指虎皮做的坐褥。洸(guāng光)洸:威武貌。《诗·大雅·江汉》:“武夫洸洸。”干城:盾牌和城墙,比喻捍卫者。《诗·周南·兔置》:“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具:才具。此指人材。孙、吴:孙武和吴起,春秋、战国时兵法家。伊、皋:伊尹和皋陶。伊尹,商汤时贤相。皋陶,舜时掌刑法的官。(dù妒):败坏。醇(nóng农):味美的烈酒。饫(yù玉):饱食。东方生:指东方朔。东方朔字曼倩,汉武帝时曾任太中大夫。能言善辩,诙谐多智,《汉书·东方朔传赞》称之为“滑稽之雄”。


刘基《卖柑者言》原文、鉴赏和解析 - 中学古诗文鉴赏 - 可可诗词网

刘基《卖柑者言》

刘基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置于市,贾十倍,人争鬻之。

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则干若败絮。予怪而问之曰:“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将衒外以惑愚瞽也?甚矣哉为欺也!”

卖者笑曰:“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縻廪粟而不知耻。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予默然无以应。退而思其言,类东方生滑稽之流。岂其愤世疾邪者耶?而托于柑以讽耶?

 

《卖柑者言》选自刘基的《郁离子》。《郁离子》是一部寓言故事集,全书共分十八章,计一百九十五条,每条内容都有深刻的意义。

这篇文章以卖柑者所卖之柑为由头,将批判的矛头直指社会现实,讽刺挖苦了大大小小的封建官僚,揭露了他们的腐朽本质。愤世嫉俗,不满现实之情溢于言表。文章中的人和事都是虚拟的。

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一、二两自然段。第一段叙述了事情的起因,文章开头,有意识地交代出很具体的地点——杭州,突出卖柑者所卖之柑的外表:“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看起来非常漂亮。第二段,让“予”作为亲身经历者直接参与其中,写“予贸得其一”,好象是写真人真事,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感。外表“玉质而金色”的柑,内在品质如何呢?“剖之”,竟不料其内“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则干若败絮”,表里不一如此!文章展示了一对尖锐的矛盾,于是由此而生奇怪,由奇怪而提出疑问。“予”质问卖柑者,其柑究竟是为了“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这些实际用途呢,还是仅仅取其外表,“衒外以惑愚瞽”呢?这里提出了一个名、实问题,名实既不符,卖柑者当然是在“欺”买者。将卖柑者的行为最终归结为一个“欺”字,这就为下文卖柑者的辩驳设立了一个靶子。文章在此由叙述向议论过渡,“欺”字成为总结上文、引出下文的纽带。“予”的质问是文章的转折点,使文章自然地过渡到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第三自然段)紧扣“欺”字,卖柑者发表大段辩驳的议论。卖柑者从两方面为自己辩解,一是自己卖柑为生,“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这是想说明自己的危害性并不很大。二是欺世者大有人在,自己与之相比,不过是“小欺”而已。卖柑者借此尖锐抨击了大小封建官僚,他们的“欺”与卖柑之“欺”表现形式有异,其实质完全一样,而欺世者危害之大,是卖柑者无法与之相比的。由“小欺”和“大欺”、欺人和欺世的话题,对社会现实痛下针砭。文章以嘲弄的笔调,描画出“佩虎符、坐皋比”,象煞“洸洸乎干城之具”的武将和“峨大冠、拖长绅”,有如“昂昂乎庙堂之器”的文臣这两种人“金玉其外”的外表,然而究其实质呢?“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而不知理,坐縻廪粟而不知耻”,都是一帮行尸走肉,酒囊饭袋!“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外表个个“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竟是一群草包!那么,他们“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卖柑者的一篇宏论,痛快淋漓地指斥了丑恶的社会现实。再加上对称句式、反诘句式、排比句式的运用,更使文章具有极强的逻辑说服力,不由人不信服!卖柑者愤世嫉俗,痛切地大发了一通议论后,无限感慨地质问:“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更使人无言以对。

第三部分(第四自然段)写“予”完全被驳倒,“默然无以应”。结尾运用了巧妙的写法,有意采用疑问句提出自己的疑问:“岂其愤世疾邪者耶?而托于柑以讽耶?”卖柑者是不是托物以讽呢?实际意思是肯定的,这是画龙点睛的一笔,以暗示的方式告诉读者。

寓言故事一般都是借叙述一个或多个简短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但《卖柑者言》重点却在于议论,更象一篇议论文。作者设置了假想的人物“卖柑者”,写“予”和“卖柑者”的相互驳难,在论辩中深入表达思想,这是借鉴了汉代东方朔的《答客难》和唐代韩愈《进学解》等问答论难式文章的艺术形式。虚设的人物卖柑者的议论,其实正是作者自己的观点,问答论难式是作者表述思想的巧妙艺术方式。


刘基《卖柑者言》 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刘基《卖柑者言》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置于 市,贾十倍,人争鬻之。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 干若败絮。予怪而问之曰:“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 宾客乎?将衒外以惑愚瞽乎?甚矣哉! 为欺也!”

卖者笑曰:“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吾售之,人取之, 未闻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吾子 未之思也! 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 吴之略耶?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 耶?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而不知理,坐 縻廪粟而不知耻。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 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 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予默默无以应。退而思其言,类东方生滑稽之流。岂其愤世嫉 邪者耶?而托于柑以讽耶?

【注释】①烨(yè)然:光彩明亮的样子。②笾(biān)豆:宴会和祭祀时盛供 品的器具,类似后来的盘子。竹制的为笾,木制的为豆。③衒(xuàn):同“炫”,炫 耀。瞽 (gǔ):瞎子。④虎符:兵符,古代朝廷调兵遣将的凭证。皋比(pí):虎皮, 指披着虎皮的交椅。⑤洸(guāng)洸:威武的样子。干城:保卫国家,后指保卫国 家的大将。干,盾牌。城,城 墙。⑥(dù):败坏。 ⑦縻 (mí):同“糜”,耗费。⑧饫 (yù):饱食。⑨滑(gǔ)稽: 言语诙谐,机智善辩。

【鉴赏】元朝末年,朝 廷腐败,奸人当权,盗贼 四起,百姓贫困,社会动 荡不安。刘基作了多篇 寓言杂文,以揭露和讽刺 这种黑暗的社会现实。 本文便是其中一篇著名 的寓言杂文。借卖柑者 之口,有力地抨击了那些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早已腐败至极,却仍然冠 冕堂皇的统治者。

文章结构精巧,围绕一个“欺”字展开,由事引起,以柑隐喻。写作者 买到一个“玉质而金色”的柑子,却是徒有虚表,里面“干若败絮”,心中愤 怒,便责问卖柑者。卖柑者“笑”着反驳,使文章在起伏中推进,题旨在辩 驳中深化。“今夫”一段,卖柑者用多个排比句,深刻地揭露了那些“坐高 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才是真正的欺名盗世之辈。这些人“盗起 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每个人却都是 “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一连使用多个反问和排比,反驳有力,鞭辟 入里,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力度。作者借对卖柑者欺骗行为的不满,引出 对那些“佩虎符、坐皋比”“峨大冠、拖长绅”之人的批判。全文仅二百来 字,作者的愤慨如泉水般泻出,淋漓尽致,文气沛然。清人吴楚材、吴调侯 《古文观止》卷十二评论道:“青田此言,为世人盗名者发,而借卖柑影喻。 满腔愤世之心,而以痛哭流涕出之。士之金玉其外而败絮其中者,闻卖柑 之言,亦可以少愧矣。”

本文形式活泼,结构有特色。面对如此严重的社会问题,不是以一个 哲人的口吻来一本正经地进行说教,而是通过生活中卖柑和买柑这样一 件小事引起,再以买卖双方一问一答,由表及里,把问题逐步引向深入。 不仅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而且加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文章在语言和句 式上也颇见造诣,“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一成语就是由此而来。将排比 和反问结合使用,形成了排山倒海般的效果,读起来朗朗上口。
 

徐薇

汤克勤 主编.古文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5.第368-370页.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