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刘克庄《沁园春》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刘克庄《沁园春》《沁园春》·刘克庄
刘克庄 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唤厨人斫就,东溟鲸脍;圉人呈罢,西极龙媒。天下英雄,使君与操,余子谁堪共酒杯?车千两,载燕南赵北,剑客奇才。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 刘克庄这首《沁园春》题目叫“梦孚若”,这个孚若就是方信孺。方曾经做过枢密院参谋官,出使金国,不受对方的威吓,以此著名。可惜仅仅活了46岁。方死后。刘亲自撰写行状,表示悼惜。这首词也是写于方信孺死后,词的开头就从梦境写起。 宝钗楼,汉武帝时建,到宋代仍是有名的酒楼,故址在今陕西咸阳市。铜雀台,是建安十五年曹操所建,旧址在今河南临漳县。南宋时,这两处地方都落入金人手中,刘克庄和方信孺都没有到过。但刘克庄故意举出这两个地方,意在表示两人平日都没有忘情北国河山,两地名胜于是很自然就在他二人的梦中出现了。 “唤厨人斫就”四句,写出梦境里的浪漫性:才呼唤厨子把东海鲸鱼砍了做成鱼羹,便又命令马夫牵来西域的天马。因为是写梦境,所以使人不觉得是过分夸张失实。 在梦中,作者和方信孺议论天下人物,实在找不到有几个爱国忧民怀抱大略的同道者。所以他们只好仿照曹操对刘备的口气: “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因而叹息说,如今只有你我二人还可以坐在一起喝酒。“车千两”三句,“燕南赵北”,泛指中原地区。正如韩愈在一篇序文中说过: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作者希望能够有千辆大车,迎接这些燕南赵北的剑侠奇才,共同收复北方的失地。 转入下片,是“梦破东窗”后的沉重的慨叹。 “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两位朋友正在举杯痛饮醉态醺然之际,耳边厢画鼓之声越来越响,恍似军中擂鼓出兵了,想不到,竟是雄鸡的啼声使梦中人产生的幻觉。他一下子就惊醒过来了。 “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如今的朝廷上,谁还想到恢复大业呢!不必说,方信孺早已埋骨地下;而自己一介书生,难道真要等到须发尽白才有发挥才智的机会么?! 他想到,假如执掌朝纲的是刘邦式的人物,那么,像飞将军李广这样的雄才猛士,在战场上建立奇功,封侯万户,又算得什么呢! “如令子当高皇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那是汉文帝对李广说的。刘克庄引来这句话,明显是涉及了当朝皇帝,其用意当然是辛辣的。 结拍是: “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他再也睡不着了,终于披衣起床,悲凉感慨地写下这首《沁园春》。 刘克庄《沁园春》刘克庄《沁园春》刘克庄
刘克庄 梦孚若① 何处相逢,登宝钗楼②,访铜雀台③。唤厨人斫就,东溟鲸脍④,圉人呈罢⑤,西极龙媒⑥。天下英雄,使君与操⑦,馀子谁堪共酒杯?车千两,载燕南赵北⑧,剑客奇才⑨。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⑩。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 注释 ①孚若:方信孺,字孚若,见1200页刘克庄《沁园春》(岁暮天寒)一词注①。②宝钗楼:汉武帝时建造的楼,在成阳。③铜雀台:台名,为曹操建造,因楼有大铜雀而得名,故址在现在河北省临漳县西南。④“东溟”句:唐韩愈《赠刘师服》:“巨缗东钓倘可期,与子共饱鲸鱼脍。”脍,细切的肉。⑤圉(yǔ)人:掌管养马之事的官。⑥西极龙媒:极西来的骏马。言天马乃神龙之类,天马来为致龙之征,因谓骏马曰“龙媒”。《汉书《礼乐志《郊祀歌》:“天马徕,从西极……天马徕,龙之媒。”⑦“天下”二句:《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使君,对州郡长官的称呼,当时刘备担任豫州牧。⑧燕南赵北:指今河北中部一带。⑨剑客奇才:《汉书《李广苏建传》言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才剑客”。⑩李将军:指名将李广。《史记《李将军列传》载文帝谓李广曰:“惜乎! 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高皇帝:汉高祖刘邦。 山水图(之一) 【清】 吕焕成 浙江省博物馆藏 鉴赏 方孚若是刘克庄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皆标举抗金大义。方的一生很短暂,四十六岁就去世了,然而在他有限的生命里,三次使金,力折强敌,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深得刘克庄的钦佩。他去世后,淳祐三年(1243),刘曾作《梦方孚若》诗二首悼念亡友,这首词可能也作于同一时期。 上片描写在梦里与方孚若快意驰骋,纵情赏览的情景。开篇气度不凡,宝钗楼与铜雀台为两位建立过不朽功业的帝王所建造,如今登访,暗含追念往圣先贤的意味。而宝钗楼与铜雀台,一在咸阳,一在河北,正处在被金兵占领的失地,所以也只能梦中造访,既有山河已倾的憾恨,又包含了恢复旧日河山的企盼。“唤”字引领以下四句,“东溟”与“西极”对举,“鲸脍”与“龙媒”对举,有纵横千里、神游八极之气势。刘克庄在梦里与方孚若纵情豪饮,睥睨一切,如同当年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一样,认为天下除他们二人,世上再无英雄,这种气概非一般的书生意气可以相比。而“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韩愈《送莹邵南序》)”,刘克庄又幻想驾驭千辆马车,载上燕赵间的这些“剑客奇才”纵情驰骋,可见襟怀的坦荡和视野的开阔。“燕南赵北”与“登宝钗楼,访铜雀台”相呼应,结构十分严密。 下片写梦醒时的情景,抒壮志难酬的悲愤。“饮酣画鼓如雷”承接上片,仍是写梦境,声情激越慷慨。词人在梦中纵情豪饮,听到了北伐的战鼓如春雷一般地响起,表达了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然而就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美梦却被晨鸡唤醒。“轻”字似不经意地道出,却发语沉痛,读之令人如含千斤橄榄。“叹”字引领四个短句,节奏急促,将现实的残酷一一呈现在人们面前。报国无门的悲愤由此倾泻而出。于是不禁感叹自己生不逢时,如果自己遇到了一个圣明的君主,那建功立业一定不在话下。这里暗暗隐含了对当今统治者的不满。于是词人再难入睡,披衣而起,想到英年早逝的方孚若,不禁凄凉生哀。 这首词上片写梦境,极尽南北纵横之豪情,奇特的想象,雄壮的气势,如大河天来,滔滔不绝。下片写现实,凄凉失意,悲歌慷慨,与梦境形成鲜明的对比。冯煦以为刘克庄“不欲以词人自域,似稼轩”(《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从这首词的风格中就可以表露出来。(常迎春) 集评清《陈廷焯:“何等抱负。”又:“‘书生’八字,感慨真切。”(《词则《放歌集》卷二) 俞陛云:“人若具此健笔,胸中当磊落不平时,即泼墨倾写,亦一快事。宋人评东坡词,为以作论之笔为词,后村殆亦同之。”(《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沁园春 刘克庄 梦中作梅词 天造梅花,有许孤高,有许芬芳。似湘娥凝望,敛君山黛①,明妃远嫁,作汉宫妆②。冷艳谁知,素标难亵,又似夷齐饿首阳③。幽雅意,纵写之缣楮④,未得毫芒。曾经诸老平章⑤,只一个孤山说影香⑥。便诏书存问,漫招处士⑦,节旄落尽,早屈中郎⑧。日暮天寒,山空月堕,茅舍清于白玉堂。宁淡杀,不敢凭羌笛,告诉凄凉⑨。 梅花诗意图(局部)【宋】岩叟 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藏 注释 ①湘娥:指娥皇、女英。君山:在洞庭湖中。晋张华《博物志》:“洞庭君山,帝(尧)之二女居之,曰湘夫人。”黛:青黑色的颜料,古时女子用以画眉。因以称美眉。②“明妃”二句:晋石崇《王明君辞《序》:“王明君者,本为王昭君,以触文帝(司马昭)讳,改之。匈奴盛请婚于汉,元帝以后宫良家子明君配焉。”唐韩偓《梅花》:“燕钗初试汉宫妆。”③“又似”句:《吕氏春秋《诚廉》载,伯夷、叔齐听说武王伐纣,认为不义,要逃走以洁其行,向北行至首阳山之下,不食周粟而饿死在那里。陆游《梅》:“人中商略谁堪比,千载夷齐伯仲间。”④缣楮 (chǔ):作书画之纸。⑤平章:品评。⑥“一个”句:林逋隐居杭州西湖孤山,有诗《山园小梅》曰:“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⑦“诏书”二句:《西湖游览志馀》卷二一:“林逋隐居西湖,朝廷命守臣王济访之。逋投一启……诏下,赐粟帛而已。”⑧“节旄”二句:《汉书《苏武传》载,汉武帝遣苏武出使匈奴,被拘留而不肯屈服,流放至北海牧羊,一直持节,节旄尽落。⑨“不敢”二句:《乐府诗集》卷二四:“《梅花落》,本笛中曲也。” 鉴赏 这是一首咏梅花的佳作。根据词序,为梦中所作。梅、兰、竹、菊,在中国传统诗词中,常常被标举为高风亮节之物。这首词咏梅,亦“醉翁之意不在酒”,乃在于借梅赞扬一种孤高傲世,洁身自好的精神。 开篇即将梅赞为“天造”神物,既有孤高的品质,又有芬芳的气息。“似”字总领以下四句,借娥皇、女英和王昭君的典故来写梅的形神之美。湘娥敛眉,献愁供恨,恰似梅的清苦气质;明妃汉妆,美艳绝伦,又似梅的明丽妆容。这是就梅的外表来写,而梅的内在精神世界却并不易于了解。其朴素淡定的性格,又恰似那不食周粟的伯夷与叔齐一样,表现出铮铮傲骨。于是梅的清幽淡雅怎么描绘都不过分,即使入画卷之中,也未能将其“毫芒”完全表现出来。梅的高洁与美丽在这含蓄的表述中给人无限的遐想。 下片更进一步赞美梅花的清高与飘逸。林逋的《山园小梅》描写梅花,情致婉约,将梅花的气韵写得十分生动,被“平章”为咏梅的千古绝唱。刘克庄这首词要写梅花,林逋的诗篇不可不提及一笔。他不仅欣赏林的诗句,更赞赏他不为荣华富贵所动,隐居不仕的品格。这种品格与苏武出使匈奴,十九年不屈服投降的气节一脉相承,皆类梅花。赞美这些风流人物,也就是赞美梅花。“日暮天寒”化自唐杜甫的诗《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用诗意的语言,将梅花比作佳人,以突出梅的孤高。它洁身自好,隐于空山月影之中,倚于茅舍之家而不入富贵之堂,宁可淡泊一生,也不肯借羌笛倾诉“凄凉”,追逐尘世繁华。 这首词一改后村词豪放激越的风格,流露出清新淡雅的情致。题为“梦中作”,似有所寄托,然而寓意不明。赞美梅花,并不从具体的形象着笔,而多借比喻暗示其精神。诗意的语言,朦胧的意味将梅花的美表现得形神兼备。(常迎春) 链接 颂扬民族气节的绘画精品——李唐《采薇图》。李唐(字稀古)是北宋徽宗时的宫廷画师,靖康之变发生后,金兵攻陷汴梁(今河南开封),遂流落民间。宋高宗赵构南渡后,李唐也随至临安(今浙江杭州),复入宫廷画院。他的绘画名作《采薇图》(现藏于故宫博物院),选用商末周初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在首阳山采薇而食,最终饿死的故事为题,着力刻画了伯夷、叔齐这两位宁死不愿失节的历史人物。伯夷、叔齐对坐在悬崖峭壁间的坡地上,目光炯然,显得沉着坚定,身旁放着采摘野菜的小锄和篮筐。二人面容清癯,身体瘦弱,精神气质一望可知。李唐身处宋王朝饱受外强入侵的时代,选择这样的历史题材作画,鲜明地颂扬了民族气节,同时曲折地表达了反对民族投降主义的立场。 刘克庄《沁园春》刘克庄《沁园春》刘克庄
刘克庄 维扬作① 辽鹤重来②,不见繁华,只见凋残。甚都无人诵,何郎诗句③,也无人报,书记平安④。闾里俱非,江山略是⑤,纵有高楼莫倚栏。沉吟处,但萤飞草际⑥,雁起芦间。不辞露宿风餐。怕万里归来双鬓斑。算这边赢得,黑貂裘敝⑦,那边输了,翡翠衾寒⑧。檄草流传⑨,吟签倚阁⑩,开到琼花亦懒看(11)。君记取,向中州差乐(12),塞地无欢(13)。 兴福感旧图(局部) 【清】 吴历 故宫博物院藏 注释 ①维扬:扬州的别称。②辽鹤:《搜神后记》卷一载:辽东人丁令威,到灵虚山学道,后来化成一只鹤回到辽东,栖于城门华表柱上,言曰:“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③何郎:指南朝梁诗人何逊。何逊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南史《何逊传》:“沈约尝谓逊曰:‘吾每读卿诗,一日三复,犹不能已。’其为名流所称如此。”唐杜甫《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④“也无”二句:《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一五载,杜牧在维扬帅牛奇章幕下,经常微服出游。为防不测,牛奇章让街子暗地里跟随在他后面,并随时报告,街子回报说:“杜书记平善。”⑤“江山”句:《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⑥“萤飞”句:《嘉靖维扬志》卷七:“放萤苑,在府城北七里江都县大仪乡。隋大业末,炀帝征求萤火数斛,夜出游山始放之,火光遍岩谷。”⑦“黑貂”句:《战国策《秦策一》载,苏秦至秦国,“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后形容为奔走功名而陷入困窘境地。⑧“翡翠”句:唐白居易《长恨歌》:“翡翠衾寒谁与共。”衾,被子。⑨“檄草”句:檄,声讨敌人的文书。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云,刘克庄在江淮,“军书檄笔,一时传诵”。⑩吟签:诗稿。(11)琼花:《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〇:“维扬后土祠,有琼花洁白而香,天下惟此一株。”(12)中州:河南的古称。差:较,稍。(13)塞地:边界,险要之处。《宋史《高宗纪》:“(宋绍兴十一年,1141)与金国和议成,立盟书,约以淮水中流画疆。”维扬地近边界,故称塞地。 鉴赏 宋宁宗嘉定十一年(1218),刘克庄应聘尚书李珏幕,随李珏巡边至扬州时,创作此词。 南宋时的扬州城,已属边城,屡经战火洗礼,早已没有了当年歌舞轻扬的繁华气象,所以在姜夔的《扬州慢》中,“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已是极痛惨怛;刘克庄此词同是感慨扬州由繁华到衰败的遭遇,但在其中却更多融入了个人身世的喟叹,充满了英雄豪情。 词的上片重在写于扬州城的所见所感。开篇即用了辽东人丁令威化鹤归辽的典故,抒发“城郭如故人民非”的感慨。“不见”对“只见”,“繁华”对“凋残”,以高度凝练的笔墨将扬州城昔日的盛景与今日的惨状作了鲜明的对比,令人顿感山河之变异。扬州城是一座充满了历史故事的名城,南朝的何逊曾歌颂过这里的梅花,晚唐杜牧也曾在这里留下了春风词笔,而如今这一切都成为过眼云烟,随着兵火而不可复见了。“甚都”四句引用了两处人文典故,进一步抒发今昔之慨。面对这满目疮痍,山河残破,词人复杂的心绪,万千的感慨化作一句“纵有高楼莫倚栏”喷薄而出。接下来思绪又回到眼前的景物,在草际舞蹈的萤火虫,自芦苇间冲天而飞的鸿雁,既昭示了一段昔日的繁华盛景,又与“凋残”二字相呼应。 下片抒发一腔报国热诚。扬州城的衰败,激发了词人抗金报国的决心。当年四月,金发兵侵宋,六月宋下诏伐金,刘克庄投笔从戎,赴李珏幕参加抗金斗争,得到建功立业的机会。他并不怕抗金的辛苦,故“不辞露宿风餐”,所怕的只有两点:一是年华老去,而事业未竟;二是全力抗金,却无人理解。所以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抗金义举中,草檄讨敌,吟诗言志,连难得一见的琼花盛开都无暇去看。抗金复国是词人长期以来的愿望,这个壮志在心中已积蕴了许久而不得施展,如今风云际会,给了他报国的机会,便定要一展雄才,建功立业。下面二句中“中州差乐”与“塞地无欢”形成鲜明的对比,以斩钉截铁的语气表现了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和坚定决心。 刘克庄的风格走苏、辛一派豪放路线,其爱用典故的特点尤其深得辛词三昧。这首词典故牵连,情辞悲壮,表现出的公而忘私、勤而忘忧的精神感人至深。(常迎春) 链接 推重苏、辛词的《花庵词选》。《花庵词选》的编者,南宋人黄昇,字叔旸,号玉林,又号花庵词客,闽(今福建闽侯)人。工诗词,以吟咏为务,著有《散花庵词》一卷。黄氏家中富藏词集善本,他将自己所藏的词集善本,依“随得本之先后”汇辑成《花庵词选》二十卷,共计收录词作一千余首。前十卷为《唐宋诸贤绝妙词选》,除卷一著录唐五代词26家,其余九卷均为宋人的词作,其中亦不乏禅林、闺秀的词作。后十卷是《中兴以来绝妙词选》,收南宋词人89家。书后附有黄昇自己的词作38首。明代毛晋刊刻《宋六十名家词》、清朱彝尊纂《词综》,有大量的文献资料均摘自《花庵词选》;书中对词作的品评,对后世词学家均有较大的影响。是书选录宋词,特别推重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词,其中苏轼词选多达31首,辛弃疾、刘克庄词各选42首。 沁园春 刘克庄 送孙季蕃吊方漕西归① 岁暮天寒,一剑飘然,幅巾布裘②。尽缘云鸟道,跻攀绝顶③,拍天鲸浸,笑傲中流④。畴昔奇君,紫髯铁面,生子当如孙仲谋⑤。争知道,向中年犹未,建节封侯⑥。南来万里何求。因感慨桥公成远游⑦。叹名姬骏马,都成昨梦⑧,只鸡斗酒,谁吊新丘⑨。天地无情,功名有命,千古英雄只么休⑩。平生客,独羊昙一个,洒泪西州(11)。 注释 ①孙季蕃:即孙惟信。参见1187页词人简介。曾到方信儒家作客,方信儒葬,徒步前去吊丧。方漕:即方信儒,字孚若,福建莆田人,因担任过管水道粮运的官职,故称“方漕”。他曾三次出使金国,力折强敌,与刘克庄来往十分密切。方信儒还曾任职淮东转运判官,兼提刑,兼知真州。②幅巾:古代男子的一种装束,用一幅绢来束头发,显得很儒雅。③跻:登。④“拍天”二句:《世说新语《雅量》:“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鲸浸,鲸波,江海巨浪。⑤“紫髯”二句:孙权人称紫髯将军,这里是将孙季蕃比作孙权。《三国志《吴书《孙权传》注引《吴历》中曹操语:“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⑥建节:执持符节。《史记《司马相如传》:“乃拜相如为中郎将,建节往使。”⑦桥公:即桥玄。桥玄字公祖,汉末梁国睢阳人。七世祖仁,从同郡戴德学,著《礼记章句》四十九篇,号曰“桥君学”。成帝时为大鸿胪。《后汉书《桥玄传》载,曹操地位低下的时候,没有人知道他。桥玄很赏识他,曹操引以为知己。桥玄死后,曹操经过他的墓,凄怆地进行祭奠。远游:谓去世。⑧“名姬”二句:《史记《项羽本纪》载,虞姬是项羽的美人,经常伴随其左右;又有一匹名骓的骏马,项羽常骑。后垓下被围,项羽慷慨悲歌,告别虞姬、骏马后自刎而死。⑨“只鸡”二句:曹操祭桥玄文说,经过他的坟墓时,必当“以斗酒只鸡”相祭。新丘,新坟。⑩只么:宋元俗语。就如此。(11)“独羊昙”二句:《晋书《谢安传》载,名士羊昙很受谢安的爱戴和敬重。谢安死后,羊昙从此不再经过西州路。因为谢安生病还都,就走的西州门。后来因为喝醉了酒,来到州门外,于是恸哭而去。西州,古城名,故址在现在南京市西,晋朝时是扬州治所。 大树风号图 【明】项圣谟 鉴赏 这首词作于宋宁宗嘉定十六年(1223)。方信儒于上一年腊月去世,到这年岁暮,正值一年祭日。方与刘克庄素日相厚,而孙季蕃不远万里前来悼念,这种友情亦令人感动,所以词人就借送孙季蕃西归,写下了这首既是送别之作,又是悼友之篇的词章。 与一般悼人伤怀之作不同,这首词写得大气慷慨,完全没有儿女情长的伤感凄恻之语。上片塑造了一个侠肝义胆却又儒雅风流的名士形象。孙季蕃无论是外形,还是内在的气质,都卓绝不凡。首三句写他的装束打扮,描摹出一个剑气琴心、洒脱飘逸的儒侠形象。孙季蕃生平喜爱云游四方,在刘克庄为他撰写的墓志铭中,称他“言以家为系缧,一身之外无他人”,他游历甚广,气度不凡,无论是攀登绝顶,还是破浪乘风,都表现出果敢无畏的勇气。词人以他比孙权,正是突出其“奇”的特点。词人对孙季蕃充满了钦佩之情,不仅佩服他的豪情壮志,亦佩服他的风度才干,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有识之士,却一直得不到重用。“向中年犹未,建节封侯”流露出对英雄怀才不遇的遭际的悲愤之意。 下片重在写孙季蕃与方信儒之间义薄云天的友情。悼念方信儒,却仍从孙季蕃角度着笔。孙平生不得志,然而却一直受到方的爱重和推崇,因此孙对方的知遇之恩感激涕零。现在方信儒驾鹤西游,孙季蕃不远万里前来悼念,一片赤诚,天地可鉴。下片以曹操斗酒只鸡祭奠桥玄和羊昙西州门外痛哭谢安的典故来比孙、方之间的友谊,突出了孙季蕃的重义气和方信儒的受人爱戴。词人感叹英雄昔日的襟怀和抱负,都已像梦一样,化为泡影。“天地无情”“功名有命”,表达了词人对英雄徒怀壮志,却报国无门的命运的无奈之感,言语之中,一派苍凉。于是结片虽以羊昙比孙季蕃,以谢安比方信儒,英雄相惜之情感人至深,然而英雄的孤独落寞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勾起人们的万千感慨。 这首词虽是悼念方信儒,却始终从孙季蕃处落笔。通过写孙的才干风度,突出方的慧眼识英与远见卓识。写英雄的怀才不遇,不只是为他们打抱不平,亦有自伤身世之隐意。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心中之块垒,也可谓此词中的别趣。(常迎春) 集评 明《卓人月:“孙仲谋句,用稼轩用之《南乡子》,后村用之《沁园春》,不许第三人吞剥。”(《古今词统》卷一五) 链接 江湖诗派对江西诗派的批判。戴复古和刘克庄是南宋江西诗派中的代表作家,他们不仅在创作上表现出和江西诗派完全不同的作风,而且在理论上对江西诗派进行了比严羽更为激烈的批判。戴复古的《论诗十绝》,明确反对模拟藻饰,崇尚独创精神和雄浑的诗风。刘克庄批评作诗“或尚理致,或负材力,或逞辨博”(《竹溪诗序》)的江西诗派作风。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