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刘仙伦《念奴娇感怀呈洪守》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刘仙伦《念奴娇感怀呈洪守》

《念奴娇 感怀呈洪守》·刘仙伦

刘仙伦

吴山青处,恨长安路断,黄尘如雾。荆楚西来行堑远,北过淮堧严扈。九塞貔貅,三关虎豹,空作陪京固。天高难叫,若为得诉忠语。追念江左英雄,中兴事业,枉被奸臣误。不见翠花移跸处,枉负吾皇神武。击楫凭谁,问筹无计,何日宽忧顾。倚筇长叹,满怀清泪如雨。

这是一首爱国词章。词作主要是痛感中原沦丧、报国无门,并慨叹权奸误国,北伐又无祖逖般的击楫英雄。因此,忧思难平,清泪如雨。充分表现出作者时刻不忘复国的爱国思想。

上片写形势,开头: “吴山青处,恨长安路断,黄尘如雾”,从江南的山峰(吴山)北望,烽烟(黄尘)弥漫,往汴京去的道路已经不通。“荆楚西来行堑远,北过淮堧严扈。”淮堧(ruan),即淮河上的宋金边界,戒备森严。“九塞貔貅,三关虎豹,空作陪京固”,边界上的要塞、关口,都有勇猛善战的战士在守卫着;况且,我们不仅只是为了防边,而且还要进攻中原,收复失去的国土。九塞,出自《吕氏春秋·有始》。貔貅(pixiu),猛兽名,亦借指勇士。三关,原为宋、金边界上的三个关隘,亦泛指宋、金边防的关口。陪京,即陪都,指建康(南京)。作者在这里一连用了九塞、三关、貔貅、虎豹、陪京等词汇,气势森严,读了令人感奋,使人鼓舞。但是,“天高难叫,若为得诉忠语”,皇帝(天)高绝难通,怎样才能向他诉说精忠报国的决心呢?上片在悬念中结束,让读者自己去体味。

下片抒情,抒发作者立志报国的豪情壮志。换头三句: “追念江左英雄,中兴事业,枉被奸臣误”,紧接前片,怀念中兴名将岳飞被人杀害,韩世忠投闲置散,北伐大计被秦桧等奸臣所阻挠。接着,“不见翠花移跸处,枉负吾皇神武”,不见徽、钦二宗移跸的所在(汴京),使你皇帝空有神武的威名,不图恢复中原,就不能称之为有为之君。但是,“击楫凭谁,问筹无计,何日宽忧顾”,谁能如当年击楫中流的祖逖那样,担当起北伐重任,挥师中原呢?拿不出恢复中原、收复国土的计划和措施。哪一天能兴师北上,收复失地,可以不再为国事担忧呢?想到这里,“倚筇长叹,满怀清泪如雨”,拄着筇(qiong)杖长长地叹息,忧思难平,泪如雨洒。一位爱国者的赤子之心,剖白在读者的面前!

作者在另一首《念奴娇》中,也提到: “勿谓时平无事也,便以言兵为讳。眼底山河,楼头鼓角,都是英雄泪。”充分显示作者时刻不忘复国大业的爱国思想。


唐宋词之刘仙伦《念奴娇感怀呈洪守》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 可可诗词网

刘仙伦《念奴娇感怀呈洪守》

《念奴娇 感怀呈洪守》

吴山青处,恨长安路断,黄尘如雾。荆楚西来行堑远,北过淮堧严扈。九塞貔貅,三关虎豹,空作陪京固。天高难叫,若为得诉忠语。追念江左英雄,中兴事业,枉被奸臣误。不见翠华移跸处,枉负吾皇神武。击楫凭谁,问筹无计,何日宽忧顾。倚筇长叹,(11)满怀清泪如雨。

【注释】 ①长安:这里借指故都汴京。②荆楚:指楚国。即今湖南湖北。③淮堧(ruan):即淮河上的宋金边界。堧,余地,隙地。④九塞:古代的九个要塞。出自《吕氏春秋·有始》:“何谓九塞?大汾、冥厄、荆阮、方城、崤阪、井陉、令疵、句注、居庸。”这里泛指宋金交界处的要塞。貔貅,古籍中的猛兽名。比喻勇猛的将士。⑤三关:原为宋、金边界上的三个关隘,亦泛宋、金边界的关口。⑥陪京:即陪都,指建康(南京)。⑦江左英雄:东晋时的一些名将。江左,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即今江苏省一带。古人叙地理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故江东称江左。西晋怀愍二帝为匈奴刘曜所虏,司马睿(元帝)渡江,建东晋王朝。⑧中兴事业:指南宋中兴名将岳飞、韩世忠等的北伐抗金事业。中兴,由衰落而重新兴盛。后作偏安之讳称。⑨“翠华”句:翠华,皇帝仪仗中一种用翠鸟羽作装饰的旗。跸,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通行。因即以指帝王车驾。⑩击楫:《晋书·祖逖传》载,祖逖率部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11)筇:筇杖。筇竹可以作杖,因即称仗为筇。

【译文】 江南山峰青青处,满怀忧恨四顾,只见一片黄尘扬起,犹如漫天的大雾,隔绝了通往长安的道路。壕堑自荆楚西来,伸延远去,向北越过淮河边界上戒备森严的关隘。九塞的勇士,三关的雄兵,空自守卫得陪都金陵牢固。苍天高高在上,难以听得抗战的疾呼,忠义的话语如何倾诉?

追念昔日的江左英雄,中兴名将们的宏伟事业,白白被奸臣贻误。皇上出巡的车驾已不可见,辜负了吾皇的神威英武。靠谁去中流击楫挥师扫平敌虏?已无人可以献出克敌制胜的方略,到哪天才能宽慰心中的忧愁顾虑?扶着竹杖浩然长叹,清泪洒落如雨。

【总案】 此词所写之政治情怀,似属中国古代诗文中常见之熟套,即忠君爱国之情。然而,当国耻国难未雪,君王仍复昏愦之际,“忠君”与“爱国”两个观念就会发生矛盾,激起士大夫们的情感波澜。此词中,对“九塞貔貅,三关虎豹,空作陪京固”甚为不满;怨怅“天高难叫”,忠则忠矣,却有了怀疑,有了牢骚,原因即在于,在作者之心目中,“爱国”更甚于“忠君”。当然,他仍然要努力将两者统一起来。于是,矛头指向了误国卖国的奸臣,而仍然寄希望于“吾皇”的“神武”,可是,心中却清醒地明白,这实在是不足信的。于是,他只得在迷茫与愁楚中缅怀往昔的英雄。怅望千秋一洒泪,在哀愁中有郁勃、有软弱、有悲愤……种种情绪,在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与对君主的情感的矛盾中,碰撞着,交融着,故而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吸入了悲凉慷慨之气后,使这“忠君”与“爱国”的老矛盾获得了较为独特的情感表现。“中兴事业,枉被奸臣误”,是南宋初年许多英雄志士想说不敢说的话。刘仙耸在此直言不讳,实大快人心。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0: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