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刘中使帖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刘中使帖 刘中使帖唐*颜真卿行草墨迹。此帖又名《瀛州帖》,内容是表现颜真卿听到讨伐安禄山取得胜利的喜讯时的喜悦欣慰感情的。共8行,计41字。笔画纵横奔放,苍劲矫健,酣畅淋漓,飞动圆活。特别是末行“耳”字,一竖纵贯全行,使人想见作者闻讯后欣喜若狂、手舞足蹈的情态。元代鲜于枢称此帖与《祭侄文稿》 “英风烈气,见于笔端”。有影印本行世。 ☚ 祭侄文稿 臧怀恪碑 ☛ 刘中使帖 刘中使帖唐*颜真卿行草墨迹。此帖又名《瀛州帖》,内容是表现颜真卿听到讨伐安禄山取得胜利的喜讯时的喜悦欣慰感情的。共8行,计41字。笔画纵横奔放,苍劲矫健,酣畅淋漓,飞动圆活。特别是末行“耳”字,一竖纵贯全行,使人想见作者闻讯后欣喜若狂、手舞足蹈的情态。元代鲜于枢称此帖与《祭侄文稿》 “英风烈气,见于笔端”。有影印本行世。 ☚ 祭侄文稿 臧怀恪碑 ☛ 刘中使帖 刘中使帖唐颜真卿书,行草,纸本。曾为清宫收藏,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刘中使帖》 又称《瀛洲帖》,其字较大,笔势纵横奔放,苍劲矫健,用笔飞动圆活,富于虚实变化,笔法雄健丰腴,有张旭之遗风。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拏,时见渴笔,可知作者情溢于笔。此帖内容是颜真卿自述听到讨伐安禄山叛军大获全胜时的欣喜心情。据史实,颜真卿曾坚决反对安禄山拥兵叛乱,主张维护国家统一,在平原太守任上举兵讨贼。肃宗时,因刚正不阿,直责权相元载专权蔽主而遭贬,任地方官十一年之久。尽管个人处江湖之远,然这位耿耿孤臣仍关心国家命运,因此当他听到安禄山兵败的消息,不禁欣喜若狂,寄情抒怀于翰墨。故元代鲜于枢称此帖与 《祭侄文稿》 都是“英风烈气,见于笔端”。明代文征明则称: “余所阅颜书屡矣,卒未有胜之者。米氏所谓忠义愤发,顿挫郁屈,此帖诚有之,乃知前贤之不妄也。” ☚ 祭侄文稿 自叙帖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