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主义liè níng zhǔ yì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1934年《新知识辞典》:“‘列宁主义’是由列宁所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列宁主义见“马克思列宁主义”。
列宁主义见“哲学”中的“马克思列宁主义”。 列宁主义 列宁主义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空前尖锐,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普遍兴起,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革命实践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当时的俄国是世界各种矛盾的焦点,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中心。列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俄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与国际工人运动的实践相结合,在同机会主义和修正主义的斗争中,全面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即列宁主义阶段。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都有重要的创造性的发展。列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给物质、运动、时间、空间下了科学的定义,阐明了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列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了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指出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列宁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由于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少数几个国家首先取得胜利。列宁亲自领导了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列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以及无产阶级政党等方面的革命理论和革命策略。列宁主义同马克思主义一样,都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都是无产阶级政党及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行动指南。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应该坚持列宁主义,做马克思列宁主义者。 ☚ 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 ☛ 列宁主义 列宁主义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各种矛盾的发展,使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日趋成熟。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情况和新特点,为解决帝国主义时期工人阶级、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解放而提出了一系列新原理、新结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列宁主义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从巴黎公社以后开始的 “和平” 发展时期宣布结束,发展到了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垄断资本主义使竞争更加尖锐,使经济危机愈演愈烈,使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同殖民地人民之间的矛盾以及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日趋激化,从而促进了无产阶级革命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世界资本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政治动荡和革命风暴时期。当时的俄国是帝国主义各种矛盾的集合点,正处在推翻沙皇专制的前夜。俄国的工人运动走到了世界各国工人运动的前列,俄国成为列宁主义的故乡。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俄国的具体实际,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构成列宁主义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1) 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列宁根据《资本论》 的基本原理,研究了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和政治发展的新现象和新材料,第一次对帝国主义作出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分析。论证了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指出自由竞争被垄断所代替是帝国主义最主要的经济特征和基础。垄断组织和国家政权相结合,又形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他提出帝国主义有五大特征: 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已经发展到这样的高度,造成了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 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已经融合起来,并形成了金融寡头; 资本输出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形成了帝国主义对外剥削和压迫的基础; 瓜分世界的资本家的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 最大的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的领土瓜分完毕。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和最后的阶段,是寄生的、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但这并不排斥资本主义的某些部门、某些国家的经济在一定时期内迅速发展的可能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提供了最充分的物质准备。从对帝国主义的科学分析中,列宁得出了“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 的结论。 (2) 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列宁论证了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指出垄断资本和国家垄断资本的统治不是削弱而是加深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他根据这个规律得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结论: 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 (3) 民族殖民地问题理论。列宁指出,在帝国主义时代,民族殖民地问题是无产阶级革命总问题的一部分。必须把被压迫阶级的利益同笼统说的民族利益明确地加以区分,把被压迫民族同压迫民族明确地加以区分。他要求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共同打倒地主和资产阶级,共同反对帝国主义; 马克思主义者要全力支持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坚持反对民族压迫,坚持民族平等。 (4) 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列宁批判了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对无产阶级专政的歪曲,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他把是否承认无产阶级专政作为区分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他揭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指出无产阶级专政就是对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实行民主,对一切剥削阶级实行专政,它是无产阶级同人数众多的非无产阶级的劳动阶层或同他们的大多数结成的特殊形式的联盟,是人类历史上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国家。 (5) 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列宁发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阶段的学说,明确地把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划分开来,揭示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规律、途径和方法。他阐明了各国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的多样性,指出由于开始建立社会主义时的历史起点和历史条件不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具体形式应当是多样的,阐明了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艰巨性,指出经济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和方法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同,需要经历一些特殊发展阶段,需要经过系列的中间环节,不能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6) 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列宁总结俄国和其他国家革命运动的经验,把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发展成适合于帝国主义时代无产阶级斗争新条件的完整学说。他认为,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应当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有组织的部队,是无产阶级组织的是最高形式,是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力量。新型党除了制定出革命的纲领以外,还必须制定和实行正确的战略和策略,必须正确处理领袖、政党、阶级、群众之间的关系,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必须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 列宁主义对国际工人运动和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列宁主义的基本思想具有普遍意义。 ☚ 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 ☛ 列宁主义 列宁主义20世纪重要的意识形态学说。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俄国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同各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相结合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体系。列宁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规律,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在一国胜利、社会主义建设及民族解放运动的理论,论证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与策略,分析了落后国家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特点——实行新经济政策的迂回道路,论述了建立无产阶级新型革命政党的基本原则和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自身建设的理论,论述了民族解放运动和殖民地问题等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列宁主义的指引下,俄国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取得了伟大的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列宁主义对国际工人运动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 ☚ 存在主义 进化人本主义 ☛ 列宁主义Leninism 列宁主义Leninis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