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与社会沙文主义的论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资产阶级打出“保卫祖国”的口号,以使人民拥护和参加战争。第二国际的一些首领们也公然声称,进行战争是为了保卫民族自由和民族生存,否认世界大战的帝国主义性质,投票赞成军事预算,支持战争,拒绝宣传和支持无产阶级反对本国资产阶级政府的行动。这就是后来被称作的“社会沙文主义”
针对此,列宁先后写了《战争和俄国社会民主党》的宣言,以及《第二国际的破产》、《社会主义与战争》等著作,批评了社会沙文主义,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与和平的理论和策略。认为“社会沙文主义是熟透了的机会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650页)并揭示了这次大战的性质和原因,提出了俄国党和世界无产阶级在这次战争中的任务和应持的态度。论战具体来说主要有三方面:(一)在如何确定这次战争的性质问题上。第二国际一些首领们,用谁是“进攻”者谁是“防御”者来否认一战的帝国主义性质,都说本国政府进行的是“反侵略”的“防御”战争,因而提出“保卫祖国”的口号。列宁则认为,马克思主义者要科学地判定战争的性质,必须用“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这一原理去研究这一战争是哪一个阶级的政治的继续。据此马克思主义者把战争分为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这两种性质。列宁应用这一观点分析了两大帝国主义集团为重新瓜分世界而进行的战争。指出这次世界大战的双方进行的战争都是侵略战争、非正义战争。认为社会沙文主义者掩盖战争的这一性质,是充当了本国资产阶级的奴仆。针对考茨基提出这次战争除了帝国主义性质之外还带民族性质的观点,列宁批驳说,这只是个局部现象,对战争起决定作用的是帝国主义之间为瓜分殖民地和继续奴役异族的因素。认为观察问题应从整个历史时代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全局出发,不能对事物作孤立片面的解释,考茨基这种观点的“问题的全部实质在于考茨基在帮助帝国主义者欺骗人民”。(《列宁选集》第2卷第643页)(二)在对待战争的态度问题上。第二国际一些领袖支持本国资产阶级进行战争,有的则把国际主义解释为各国社会党人“都有保卫自己祖国”的权利。列宁认为,这是对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对巴塞尔宣言的背叛。指出马克思主义者应坚决支持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这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都应当坚决反对。并进一步论述道,马克思主义者并不笼统反对“保卫祖国”这一口号,但应当作具体分析,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保卫祖国”的战争是进步和正义的,如被压迫民族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奴役和掠夺的战争。但如果在这次大战中提出这种口号便是支持帝国主义战争,违背无产阶级事业的。(三)在战争中的策略方针问题上。列宁针对社会沙文主义者的“保卫祖国”、“保卫民族生存和民族自由”的策略,提出了“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使本国政府在帝国主义战争中失败”的口号,号召各交战国的工人、农民、士兵调转枪口,推翻本国资产阶级统治,实现社会主义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