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列女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列女传

列女传

一名《古列女传》。书名。西汉刘向撰。共八卷,分别为(一)母仪传,(二)贤明传,(三)仁智传,(四)贞顺传,(五)节义传,(六)辩通传,(七)嬖孽传,(八)续列女传,共记125人。多为历代后妃、诸侯大夫之妻的事迹,也有部分庶人妻的事迹。母仪传中有古代神话,辩通传、仁智传中有民间传说、故事,如齐杞梁妻、丑女无盐、齐伤槐女、赵津女娟等。

☚ 杞梁妻歌   齐杞梁妻 ☛
列女传

列女传

亦题《古列女传》。汉代杂传体小说故事集。刘向撰。原书《传》为七篇,《颂》一篇。东汉班昭为之作注,厘定为十四篇,故《隋书·经籍志》著录为十五卷。昭并续传二十人。今本系宋王回重订,七卷,每卷为一类,原《颂》分附于各类之末。无颂之文及后于刘向者二十传另作一卷,称 《续列女传》。晋人顾恺之又为之作图。有 《郝氏遗书》本、《四部丛刊》影印明刻附图本、《四部备要》据汪氏刻本校刊本、《古书丛刊》本、陈汉章 《列女传校补》本等,吴曾祺《旧小说》录入四则,李格非、吴志达《文言小说》录入十三则。刘向编是书目的:“以谓王政必自内始,故列古女善恶所以致兴亡者,以戒天子。” ( 《古列女传目录序》) 按内容分母仪、贤明、仁智、贞顺、节义、辩通、嬖孽等七门,共记上古至汉代一百零五名妇女(不计班昭续传二十人)。此书中封建伦理道德观念较强,题材多沿袭历史资料与史化倾向的传闻,中亦有神话、寓言性质的作品,尚有少数民间故事。但无论何种题材和性质的作品,其故事都具有明显的劝戒性。不过,从客观意义上讲,不少篇章反映了古代妇女,特别是下层妇女的优秀品质,或歌颂其德行,或褒誉其节义,或赞扬其才智,均不乏启发和教育意义。书中所写具有通才卓识、奇节异行的女子,不在少数。如《母仪传》中的《邹孟轲母》,写孟母为教化其子,三次搬家,注意环境对孩子的影响。《贤明传》中的《鲁黔娄妻》写黔娄妻的乐贫行道。《仁智传》中的《鲁漆室女》写漆室女计虑远见及关心政治的爱国思想。《节义传》中的《珠崖二义》写珠崖令的后妻和前妻的女儿临难时都愿意牺牲自己,保全对方。这些都是有一定意义的故事。在《辩通传》 中所写妇女的突出事迹,有的具有治国才能,有的聪明富于机智。如江乙母指责令尹,弓工妻陈说弓工的劳动过程,伤槐女能以言辞免其父罪,阿谷女达于人情,处庄侄说三难五患等。书中宣扬吃人的礼教的故事也不少。如《贞顺传》里记申女的夫家来迎娶,因礼物不完备,申女认为违礼,拒绝出嫁;夫家控告她,她败诉,但宁可坐牢,要誓死守礼。又记宋伯姬家失火,左右劝她避火;她说,按照礼教,保母、傅母不来,不能出外; 保母来了,她因傅母未来,还不肯走,遂被烧死。作者善于组材,使故事首尾完整,有条不紊,描写真切感人,创造了不少较为鲜明的人物形象。如 《齐管妾婧》中管、婧对话一段,写得酣畅淋漓,语言切合各自身份而又紧扣主题,突出地展示了妾婧深明大义、闻见博洽、言词辩通的性格,人物情态,跃然纸上。《杞梁妻》通过杞梁妻哭夫崩城和因孤独无依而投水自尽两个细节,写出了人物特定环境、特定情绪当中的心理状态及具体行动,后世 “孟姜女哭长城”故事就是由此演化而成。在重男轻女的社会意识统治下,刘向注意记述一些妇女的言行,为妇女立传,开了妇女传记之先河,对后来史家撰述和小说家创作都颇有影响,如 《汉书》就有 《元后列传》,《后汉书》 也有 《列女列传》等。根据本书作为通俗阅览读本的,有犹龙子的《演义》,分为《母仪》、《贤明》、《仁智》、《贞顺》、《节义》、《辩通》六卷,人物增添已到了明代,每人传前都有小序一段,每人传后并有评述,是一部值得研究的通俗读物。

☚ 百家   古列女传 ☛

《列女传》

《列女传》

西汉刘向撰,又称《古列女传》。刘向(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以父荫仕为辇郎,历任中垒校尉等职。汉成帝时曾领校秘府群籍,著有《别录》一书。事迹见《汉书》本传。著作有《新序》、《说苑》、《世说》及《列女传》等,多为抄录古史性质。他书大都散佚,唯有《列女传》尚存,但也已非原书之旧。据传后汉末著名女史学家曹大家班昭曾为该书作注,并厘其7篇为14篇,与颂义部分合为15篇,又增写了陈婴母以及东汉以后16人的事迹。到宋代曾巩为之作《序录》时,称该书共有15篇本及苏颂所编次的8篇本两种版本。又《汉书·艺文志》称该书为《列女传颂图》,王回《序》也称该书体例共分为传、颂、图3部分。其中“传”如同司马迁《史记》中的列传;“颂”为四言格式,由刘向自撰;“图”为屏风式样,版装佩饰甚古,卷首标题为“晋大司马参军顾恺之图画”。其中并有《颂义大序》1篇,列于目录之前,《小序》7篇,散见目录之间。但有些人物传后未有颂,故宋代《崇文总目》在著录该书时,将其中大部分删为8篇,称为《古列女传》,人物始于有虞二妃,止于赵悼后,定为刘向原作。而将其中没有颂,以及撰刘向同时人或东汉时人事迹的篇目,包括周郊妇人、陈婴母、东汉梁嫕等共16篇另外编次为1篇,判定为非刘向所作,称为《续列女传》。同时也评价说《续列女传》中的各篇“其文亦奥雅可喜”。今本即包括《古列女传》7卷及《续列女传》1卷,共8卷。内容主要列叙历代妇女的事迹。共收入125人,分为母仪、贤明、仁智、贞顺、节义、辩通、孽孹等7类。其中大多有褒无贬,成为古代妇女伦理道德的准则。因古代一般史籍对于妇女事迹多疏于记载,或加有诬蔑之辞,该书搜集有100余名著名妇女的事迹,叙述比较详尽,因此在传纪史籍中具有一定的地位。汉代女史学家班昭,清代女史学家王照圜、梁端等曾为该书作注及续补。有《四部丛刊》据明刊本影印本,及1984年台湾安乡公司出版部据《知不足斋丛书》原版影印绘图本。1990年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列女传译注》。

列女传

汉刘向撰。七卷。分《母仪》、《贤明》、《仁智》、《贞顺》、《节义》、《辩通》、《嬖孽》七类,列叙古代妇女事迹一百零四则,每则都有赞语。

古代名物 > 教育類 > 教材部 > 專類教材 > 列女傳
列女傳  liènǔzhuàn

亦稱“古列女傳”。女子教育讀物。西漢·劉向撰。共七篇。東漢·班昭予以厘正,并增陳嬰以下十六傳。分《母儀》、《賢明》、《仁智》、《貞順》、《節義》、《辯通》、《嬖孽》七題。列記古代婦女事迹一百零四則,每則有四言贊語,圖表其狀。歷代習用,至明·解縉奉敕撰《古今列女傳》三卷,又補前之不足,時限直抵元明。今有多種版本傳世。

列女传

亦称《古列女传》文集。西汉刘向(约前77—前6)撰。七卷。向有《新序》已著录。是编原七篇,另颂文与图各一篇。东汉班昭厘为十四篇。并增陈婴以下十六传。今本系宋人王回重订。分母仪、贤名、仁智、贞顺、节义、辨通、㜸嬖七类。类各一卷,卷各十五人,原颂义分附各类之末。无颂义之文及后于刘向所作二十传,另为一卷作《续列女传》。本书有感于成帝后宫之事而作。颂上古至汉代妇女典范之德业懿行,才情卓识及奇节异行,可与史传相参。叙事简洁,文字古雅。是儒家妇道教本之一,对后世文学历史都有一定影响。有《四库全书》本、《国学基本丛书》本。有近人陈汉章《列女传校补》传世。

列女传

《列女传》

中国古代记载妇女传记和儒家训诫妇女语言之书,共7卷。据传作者为西汉刘向。刘向(约前77—前6),经学家、文学家,江苏沛县人,曾在汉宣帝、元帝、成帝之世为官。成帝时,外戚王氏专权,成帝诏刘向领校儒学经典著作以正朝纲。刘向在完成这个工作的同时,编辑诗书所载历史上贤妃、贞妇的故事以及先儒关于纲常伦理的训诫,集成《列女传》,共7卷。东汉有人做《续列女传》一卷,作者存疑(或曰班昭,或日项原)。至此,《列女传》共成八卷,分为母仪、贤明、仁智、贞顺、节义、辩通、嬖慈等类,介绍在以上几个方面符合纲常伦理的女性典范105人的事迹,宣传三从四德、从一而终等封建意识。该书始在宫廷,后在民间有广泛流传,是许多士大夫家庭进行家庭教育的教材之一,其中许多故事则在民间口头上传播,影响极大。

☚ 女范捷录   古今列女传 ☛

列女传

一名《古列女传》。西汉刘向编撰。现存母仪、贤明、仁智、贞顺、节义等七传及续列女传计八卷,并有小序与颂。前七卷除首卷母仪传只有十四篇外,均有十五篇传记故事。续列女传有二十篇传记故事,其中陈婴以下十六篇非刘向原书中所有。刘向编撰本书的目的,如重订本书的宋代王回所云:“汉承秦之敝,风俗已大坏矣!而成帝后宫赵卫之属,尤自放。向以谓王政必自内始。故列古女善恶,所以兴亡者以戒天子。”(《古列女传·目录序》,见上海中华书局:《列女传校注》)本书收录了自上古至汉代百余位妇女的道德事迹,宣扬儒家“男尊女卑”、“三纲”、“三从”的伦理思想,其中也有对“助夫举业”、“教子有方”,爱情忠贞、敬养老人以及忧国爱民、无私奉献等妇女美德的褒扬。此书自汉以来广泛传播,是封建社会对女子道德教育的通俗读物。

列女传

列女传

书名。❶西晋皇甫谧撰。6卷。谧,安定朝那(今甘肃平凉西北)人,字士安。著有《帝王世纪》、《年历》、《高士传》、《逸士传》、《列女传》、《玄晏春秋》等。是书今存1卷,收入《绿窗女史》、《五朝小说》、《说郛》。
❷西汉刘向撰。15卷。亦称《古列女传》,今有7卷收入《丛书集成初编》、《四库全书》、《四部丛刊》; 清任兆麟辑本1卷,收入《述记》。
❸《隋书·经籍志》还著录有赵母注《列女传》7卷、高氏《列女传》8卷、綦毋邃《列女传》7卷、曹植《列女传颂》 1卷,并佚,亦无辑本。

☚ 逸士传   道人善道开传 ☛
列女传

列女传

书名。❶西晋皇甫谧撰。6卷。谧,安定朝那(今甘肃平凉西北)人,字士安。著有《帝王世纪》、《年历》、《高士传》、《逸士传》、《列女传》、《玄晏春秋》等。是书今存1卷,收入《绿窗女史》、《五朝小说》、《说郛》。
❷西汉刘向撰。15卷。亦称《古列女传》,今有7卷收入《丛书集成初编》、《四库全书》、《四部丛刊》; 清任兆麟辑本1卷,收入《述记》。
❸《隋书·经籍志》还著录有赵母注《列女传》7卷、高氏《列女传》8卷、綦毋邃《列女传》7卷、曹植《列女传颂》 1卷,并佚,亦无辑本。

☚ 逸士传   道人善道开传 ☛
列女传

列女传

是专门记载中国古代妇女事迹的史书。列女传这个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刘向编撰的 《古列女传》,记事上起尧舜,下至西汉,现存七篇,分母仪、贤明、仁智、贞顺、节义、辨通、孽嬖,共记载一百二十七个列女事迹。以后正史中 《后汉书》、《晋书》、《魏书》、《隋书》、《北史》、《新唐书》、《旧唐书》、《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及《清史稿》都有列女传史目条例,记载人数从几十至几百不等。列女传的主要内容是记载女性专守贞操,严守女教伦理的事迹,特别是宋、元、明、清时代的列女传,专门记载的就是守贞节的烈妇贞女,内容律一,数量繁多,是中国女性史上一个十分独特的现象。单从内容上讲,列女传记载的事迹也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明史·列女传序》 中说:“刘向传列女,取行事可为鉴戒,不存一操,范氏 (指《后汉书》作者范晔)宗之,亦采才行高秀者,非独贵节烈也。”而到魏隋而降,“史家乃多取患难颠沛,杀身殉义之事”(《明史·列女传序》)。到明清就“胥以至奇至苦为难能”了(《明史·列女传序》)。列女传宣扬男尊女卑,女性必须独守贞节,以符合封建人伦规范,维护封建社会的秩序。它可以看作是一部中国古代妇女思想观念史,比较枯燥的记载中无不渗透古人的婚姻、伦理、节烈观念,锻铸着中国古代女性的价值取向,反映父系传统文化氛围下女性被压抑的历史发展轨迹。

☚ 女 学   女诫 ☛
列女传

列女传

汉以前妇女传记集。八卷。西汉刘向著。刘向(约前79—前8),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楚元王刘交的后代,经历宣帝、元帝、成帝三朝,历任郎中、给事黄门、散骑谏议大夫、宗正给事中、光禄大夫、中垒校尉等职,屡次上书劾奏外戚专权。是西汉著名学者,成帝时曾奉命校阅群书,整理古籍,写成《别录》,为我国目录学之祖。著有《洪范五行传》、《五经通义》、《新序》、《说苑》等。《列女传》记载了古代自有虞二妃以来百余名著名妇女的事迹。
刘向撰《列女传》,正当汉成帝间赵飞燕姊娣嬖宠之时,意在讽谏时政。《汉书·刘向传》载:他以为王教由内及外,自近者始。故采取《诗》、《书》所载贤妃贞妇,“兴国显家可法则,及孽嬖乱亡者,序次为《列女传》凡八篇,以戒天子”。《隋书·经籍志》杂史类著录此书十五卷,注曰:“刘向撰,曹大家注。”此书屡经传写,至宋已非原本之旧。曾巩《校书序录》称:“曹大家所注,离其七篇为十四,与颂凡十五篇,而益以陈婴母及东汉以来凡十六事。”嘉祐年间,苏颂复定其书为八篇,与十五篇并藏于馆阁,故北宋时即有八篇与十五篇二本。清代所修《四库提要》,作《古列女传》七卷,《续列女传》一卷。前七卷刘向撰,所续一卷系后人补益。
今本刘向所撰七卷,每卷十五人,共一百零五人,每则之后均有“颂”,加以赞语。书后《续列女传》一卷,共列二十人,卷后无颂。此书将列女分作七类加以叙述,具体为:“母仪”、“贤明”、“仁智”、“贞顺”、“节义”、“辨通”、“孽嬖”。从这些名目看,其中除第七类外,大都有褒无贬,所载妇女事迹也多以封建伦理道德为准则。虽说该书旨在宣扬封建礼教,所谓“以著祸福荣辱之效,是非得失之分”(徐坚《初学记》引《七略别录》),但刘向能把百余名古代著名妇女的事迹,“种类相从”的搜集编排起来,加以比较详尽的叙述,也自有其价值。书中所载有的妇女关心政治,有的妇女聪明机智,以及她们的奇节异行等等,就从各个侧面反映出古代妇女的风貌。她们一些好的言行,如孟母三迁的故事,为教育孩子而注意环境的影响,也能给人以启发和教育。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列女传》也可稍微提高人们对于妇女的认识。因而此书在传记史籍中有一定地位,对后世也有影响。后来范晔的《后汉书》中就有《列女列传》,以及不少史书都有记载妇女活动的专栏,从而创立了重视妇女历史地位的先例。原书到晋朝,又得名画家顾恺之为之绘图列像,更增强了其传播的力量。
较好的有《四部丛刊》本,系据明刊有图本影印。清代还有两位女史学家王照圜和梁端为之作注,分别撰有《列女传补注》和《列女传校注》,然二书皆无图。《四部备要》中所收的即是梁端的注本。

☚ 史记   越绝书 ☛
列女传

列女传

(汉)刘向撰。7卷。又《续列女传》1卷,著者不详。共记105名妇女的事迹。

☚ 中国职工劳模列传   绘图列女传 ☛
列女传

列女传

汉代史籍,西汉刘向撰,7卷。该书分母仪、贤明、仁智、贞顺、节义、辩通、嬖孽七类,共记105名古代妇女事迹,是我国第一部妇女专史,也是研究汉代长安妇女的第一手资料。今本有后人增补东汉时事。

☚ 古今注   列仙传 ☛

列女传

学术类著作。西汉刘向撰。《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皆作十五卷。《旧唐书·经籍志》作二卷。《宋史·艺文志》作九卷。今本七卷。有《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四部备要》、《丛书集成初编》本等。卷一《母仪传》,记述“有虞二妃”(帝尧二女)等十四件女事;卷二《贤明传》,记述“周宣姜后”(齐侯之女)等十五件女事;卷三《仁智传》,记述“密康公之母”等十五件女事;卷四《贞顺传》,记述“召南申女”(申人之女)等十五件女事;卷五《节义传》,记述“鲁孝义保”(鲁孝公的保姆)等十六件女事;卷六《辩通传》,记述“齐管妾婧”(管仲之妾)等十五件女事;卷七《孽嬖传》,记述“夏桀末喜(夏桀之妃)等十五件女事。每事后附有颂词和插图,共有四言为句、八句一首的颂词105首,插图105幅(不计卷首图)。内容专门记述有通才卓识、奇迹异行的女子的事迹,讴歌她们“终身劳苦”、“引过推让”,使老幼有养,家庭和睦的美德,表彰他们舍己救人、为国分忧、坚贞不屈、勇于反抗的精神。在婚姻问题上,反对男尊女卑思想,指出:“夫妇者,人伦之始也,不可不正”(《贞顺传》);“夫家轻礼违制,不可以行”,鼓励女子为此而抗婚,一反儒家的传统观念。《母仪传》中所记述的孟轲母教子的故事等,常被后人所称引。

列女传

八卷,汉刘向撰。向于校书时,采《诗》、《书》所载妇女事迹编撰而成。始为《传》七篇,分母仪、贤明、仁智、贞顺、节义、辨通、嬖孽七类记古代妇女事一百零五则。《颂》一篇,每则有颂辞。汉班固为之注,续撰二十传。晋顾恺之作画,传各有像。宋王回将汉代妇女别为《续列女传》一卷,前七卷为秦前妇女,标为《古列女传》。现有《四部丛刊》、《四部备要》本。

列女传

书名。西汉刘向撰。七卷,分母仪、贤明、仁智、贞顺、节义、辨通、嬖㜸等七门,共记一百零六名古代妇女事迹。北宋嘉祐间王同加以改编,将书中所叙汉代妇女别为《续列女传》一卷,前七卷皆为先秦事,标为《古列女传》。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4: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