刖人守囿铜挽车
西周。通高9.1厘米,长13.7厘米,宽11.3厘米。山西省闻喜县上郭村出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藏。挽车体呈长方形,既可牵动,又可推动,其中的四个小轮为虎踏车轮。两扇车门可开闭,其中一扇门上嵌一守门刖人,其腋下的门栓可控制车门的开闭。车箱盖亦可开合,拉手作成猴子形,四周立有四只可转动的小鸟,旋转灵活,可用于测风。车身满铸各种花纹,在底纹图案的衬托下,镶嵌着立体动物14个,表现的是畜养禽兽的“囿”。这件挽车的出土,映证了《周礼》记载的“刖者守囿”。刖人是指受了刖刑(锯掉人的脚)的人。整件挽车铸造精湛,能活动的部位多达15处,把苑囿场面与铜挽车结合在一起,表明了那个时代工匠的奇特构思,为研究我国奴隶社会的历史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