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刑罚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刑罚1569用刑。胶辽官话。山东牟平〖〗。处治。闽语。福建厦门〖〗。爱~人。

刑罚xíngfá

依据法律对罪犯强制实行的制裁。

刑罚xíngfá

〈名〉国家依据法律对罪犯强制施行的法律制裁。

刑罚

古时刑和罚有区别,肉刑、死刑为刑,以金钱 (秦汉时也用物) 赎罪为罚。《尚书· 吕刑》:“刑罚世轻世重。”又:“五刑不简,正于五罚。”孔传:“谓不应五刑,当正五罚,出金赎罪。”后来指审判机关对犯人实行惩处的强制方法。

刑罚

刑罚

罚(科罚) 威(威罚;刑威) 罪(罪辟) 刀锯(~加身) 笞髡 赭墨 刑狱 刑责 刑宪 刑谴 刑灼 刑谪 狱刑 铁锁 钳网
刑罚,杀戮:斧钺
刑罚和奖赏:刑赏 威赏
刑罚不分贵贱等级:壹刑
增加刑罚:加刑 加罪
 追加刑罚:追刑
 加重刑罚:重刑(~侍候)
 凭空加罪:悬坐
 无故加罪:横罪
减省刑罚:轻刑
 减轻或减少刑罚:省刑
崇尚德政,放宽刑罚:尚德缓刑
实行德政,慎用刑罚:修德慎罚
刑罚分明:审罚
刑罚公正清明:刑清(政简~)
表示刑罚宽仁:鞭蒲 蒲鞭 苇杖
过量的刑罚:滥刑
刑罚严酷:狱深
(依法对罪犯施行的法律制裁:刑罚)

另见:给予 罪犯 用刑 处罚

☚ 刑罚   各种的刑罚 ☛

刑罚/各种的刑罚/各种程度的刑罚/不用刑罚

☚ 拷打责罚   刑罚 ☛

刑罚

惩罚犯罪的强制措施。刑罚是与犯罪同时产生,并将同时消亡的历史现象。刑罚与犯罪一样,是阶级社会的产物。奴隶社会的刑罚,由于刚刚脱胎于原始社会的复仇习惯,带有浓厚的复仇色彩,甚至于以复仇为唯一目的。到封建制时期,刑罚逐渐摆脱原始复仇习惯的遗风,威吓主义取代复仇主义而成为刑罚的主旨。资产阶级刑法产生以后,确立了罪刑法定、罪刑等价和刑罚人道主义三大原则,刑罚走上了民主化与人道化的道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以来,随着刑法学新派的兴起,刑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在这一时期刑罚教育改造犯罪人的目的和功能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刑罚朝着缓和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表现为废除死刑,减少短期自由刑,重视罚金刑、缓刑、假释以及开放式犯人处遇制度的运用等。现代刑法学一般认为,刑罚是由刑法所规定的、由审判机关确定对犯罪人适用并通过特定机关执行的强制措施。主要特征是:(1) 刑罚是由刑法所规定的,这是罪刑法定主义的必然要求,即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2) 刑罚是惩罚犯罪的手段。没有犯罪,就没有旨在制止犯罪的防卫手段——刑罚。(3)刑罚是最严厉的强制措施。它不仅可以剥夺犯罪人的财产权益限制人身自由,还可以剥夺其人身自由乃至其生命。这是与民事制裁、经济制裁和行政处罚的重要区别。(4)刑罚只能有国家司法机关依法适用。其他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及公民个人,都无权适用刑罚。在中国,刑罚只能由人民法院判决,劳改机关或公安机关执行。

刑罚

刑罚xingfa

国家审判机关依照刑法的规定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处分。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及其统治秩序的一种法律手段。刑罚不同于民事处分,也不同于行政处分和纪律处分。它是专门针对犯罪分子采用的一种国家强制处分,具有使犯罪人遭受一定痛苦(被剥夺自由、权利或财产甚至生命)的特征。关于刑罚的目的,资产阶级刑法学家曾提出种种学说:
❶神意报应说,认为国家采用刑罚,目的是替天行道,代行神权,对犯罪者处以刑罚是神的意旨。
❷道德报应说,认为国家采用刑罚,是因为犯罪者违反了社会道德,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应报以刑罚。
❸法律报应说,认为国家采用刑罚,是为了维护法律的尊严,犯罪者既然犯法,就应报之以法律规定的刑罚。以上3种主张统称为报应刑主义,又称绝对主义、纯正主义、纯理主义或正义主义。还有一类称为目的刑主义和教育刑主义。目的刑主义又称预防主义、相对主义或实利主义。认为刑罚本身不是目的,国家采用刑罚,是为了预防犯罪,以达到维护社会长远利益的目的。教育刑主义强调对犯罪人适用刑罚,不仅是为了使他们不再犯罪,而且要使他们改过自新,成为新人。马克思主义认为刑罚的目的,是保卫社会经济基础及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在一切剥削阶级统治的国家中,刑罚的打击锋芒主要是针对广大劳动人民。而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则刚好相反。我国刑罚的打击锋芒,主要是针对少数反革命分子和各种严重犯罪分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反革命和其他刑事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无产阶级专政制度,保护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的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生产秩序、工作秩序、教学科研秩序和人民群众生活秩序,保障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对反革命分子和其他犯罪分子判处刑罚,是为了惩罚犯罪者本人,改造他们,使他们成为新人;通过对犯罪者适用刑罚,儆戒社会上那些可能走上犯罪道路的人,防止他们犯罪;教育全体公民忠于社会主义祖国,自觉遵纪守法,积极同各种犯罪行为进行斗争,从而达到预防犯罪、消灭犯罪的目的。
资产阶级法学家通常把刑罚分为:
❶生命刑,即死刑;
❷身体刑,残害肉体的刑罚;
❸自由刑,即剥夺自由的刑罚,如无期徒刑、有期徒刑和拘役;
❹财产刑,即剥夺一部或全部个人所有财产,如罚金和没收财产;
❺权利刑,剥夺犯罪人应享有的权利;
❻名誉刑,即剥夺犯人名誉权。上述6种刑罚又可分为主刑和从刑(附加刑)两类。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种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这9种刑罚又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类。主刑是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是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驱逐出境只适用于犯罪的外国人。

☚ 罪状   徒刑 ☛
刑罚

刑罚

对犯法之人的处罚。《史记·礼书第一》: “人道经纬万端,规矩无所不贯,诱进以仁义,束缚以刑罚。”《周礼·秋官司寇》: “士师之职,掌国之5禁之法,以左右刑罚,一曰宫禁,二曰官禁,三曰国禁,四曰野禁,五曰军禁,皆以木铎徇之于朝。书而县于门闾。以5戒先后刑罚,毋使罪丽于民,一曰誓,用之于军旅; 二曰诰,用之于会同; 三曰禁,用诸田役; 四曰纠,用诸国中; 五曰宪,用诸都鄙。”

☚ 刑   刑人 ☛

刑罚

统治阶级以国家的名义对违反其阶级意志和利益的犯罪行为给予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同犯罪一样具有强烈的阶级性,为统治阶级服务。在我国,刑罚是社会主义国家按照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惩罚、改造、预防犯罪、维护社会主义秩序的工具。其特点:1.是一种最严厉的强制方法,可以剥夺犯罪人的财产、权利、自由、直至生命;2.只对犯罪分子运用,不得冤及无辜;3.由人民法院依法适用,保证适用刑罚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刑罚

国家审判机关依法惩罚犯罪人的一种强制方法。刑罚与犯罪紧密联系,犯罪是统治阶级确认的危害统治阶级利益的行为;刑罚则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阶级利益用以惩罚犯罪的手段。刑法的作用只有通过对犯罪实施刑罚处罚才能实现。刑罚是一种最严厉的强制方法,其严厉程度是其他任何强制方法所不及的,它是专门针对犯罪分子适用的,而且只能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行使。中国刑罚的目的,是预防犯罪,减少犯罪,最终消灭犯罪。中国对犯罪的预防分为“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特殊预防是指对犯罪分子适用刑罚,以预防其重新犯罪。 “一般预防”是指通过惩罚犯罪,教育和警戒社会上可能犯罪的分子,使他们不致走上犯罪的道路。中国的各级审判机关在对犯罪分子适用刑罚时,既考虑到了对犯罪分子所起的作用,又考虑到了对社会上可能犯罪的人所起的作用,使惩罚管制和思想改造结合起来,以达到预防犯罪、消灭犯罪的目的。

刑罚

刑罚

对犯罪人给予的处罚。科处刑罚的目的,在于保护法益及使行为人能重新纳入社会。为此,在任何情况下,刑罚均不得超逾罪过的程度。同时,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设置死刑,及有永久性、无限期或期间不确定的剥夺自由的刑罚。如行为人有严重精神失常构成危险性,得在该危险性持续期间,通过法院裁判延长其保安处分。

☚ 取得受害人(权利人)同意的行为   主刑 ☛

刑罚

惩罚犯罪的手段之一。它通常要剥夺或限制犯罪分子的人身权利或其他权利,对犯罪行为给予否定性的评价。刑罚是国家强制方法中最严厉的一种。在我国,刑罚由人民法院以国家的名义,依照刑事法律的规定对犯罪分子适用。

刑罚

penalty;punishment
~宜轻不宜重poenae potius molliendae quam exasperandae sunt[拉](punishments should rather be softened than aggravated)

刑罚

〈动〉依据法律对犯罪者进行处罚或制裁。可带宾语。
《聊·磨》十四: 今日不~你,就是便宜你了。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2:5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