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切韵指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切韵指南 切韵指南全名《经史正音切韵指南》。元刘鑑著。一卷。是书以司马光之《切韵指掌图》为粉本,而参用《四声等子》,增以《格子门法》。切韵之学,大备于司马光和刘鑑之书。 ☚ 切韵指掌图 韵学源流 ☛ 《切韵指南》全名为 《经史正音切韵指南》,元代刘鉴著。 至元二年 (1336年) 写成。 此书在体式上参用 《四声等子》与 《切韵指掌图》 的做法, 也分十六摄, 并注内外, 这与 《等子》 一致。 但多出四图。 在列字上, 也与 《等子》 比较接近。 元代实际语音已经不同于宋代, 《指南》卷首依然 “分五音”、“辨清浊”,其实这时 “五音”有的已消失, 许多全浊声母也已变为清音,这是其泥守传统之处。卷首的歌诀中说: “知照非敷递互通,泥娘穿彻用时同,澄床疑喻相连属,六母交参一处穷。”这表明了当时知照两系的合并,非敷的合并,疑母[]声母的消失。这些语音演变的实际情形, 韵图本身并未能表现出来。 由此可知, 《指南》是有其保守性的。 《切韵》韵母表 切韵指南 切韵指南音韵学书名。全称《经史正音切韵指南》。元刘鉴撰。成书于元至元二年(1336年)。分为十六摄二十四图,比《四声等子》多四图,各摄排列次序是:通、江、止、遇、蟹、臻、山、效、果(假)、宕、梗、曾、流、深、咸。每图横列二十三行,以统括三十六字母。从形式上看《切韵指南》和《四声等子》不同,就是《切韵指南》不附“江”于“宕”,不附“梗”于“曾”。而且把梗摄、咸摄分为开合两图。但在实际处理上,两者比较一致。熊泽民《切韵指南·序》说:“古有《四声等子》,为流传之正宗。”刘鉴在自序中说他的书是“因其旧制,次成十六通摄”,这个“旧制”可能也是指《四声等子》。《切韵指南》很可能就是根据《四声等子》的旧制,配上《五音集韵》的韵字,编制而成的。 ☚ 切韵指掌图 经史正音切韵指南 ☛ 切韵指南全称《经史正音切韵指南》。等韵学书。元·刘鉴著。在《四声等子》基础上变革而成。分为十六摄二十四图,比《四声等子》多四图,即将江摄从宕摄中独立出来,立为“江摄外一”;将梗摄从曾摄中独立出来,立为“梗摄外七开口呼”、“梗摄外七合口呼”两图;将《四声等子》只有一图的咸摄分为两图。每图纵列二十三行以统括三十六字母,与《韵镜》相同。并涉及了声调方面浊上变去的问题。是研究宋元语音变化的重要参考书。 切韵指南 切韵指南全称《经史正音切韵指南》。(元)刘鉴著。取金韩道昭《五音集韵》字,参以《四声等子》体例,列十六摄24图,每图横列三十六字母,纵列平、上、去、入四声,每声分四等。是研究宋元间语音变化的重要资料。 ☚ 切韵考 切韵指掌图 ☛ 切韵指南见“经史正音切韵指南”。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