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花保鲜cut flower preservation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延缓切离母株的花材衰老、萎蔫的技术措施。这是切花作为商品流通的重要技术保证,是缓解生产与销售矛盾、促进周年均衡供应市场的重要手段。切花在采收之后,水分代谢失去平衡,输导组织中产生微生物或侵填物、大分子生命物质和结构物质降解、乙烯含量增加,从而造成花材的衰老和萎蔫。切花保鲜正是针对这些问题通过改变贮藏条件、扩大吸水面积及化学药剂的调节作用而使花材延缓衰老,尽可能长时间地保持新鲜状态。 中国古代就有许多延长花卉瓶插寿命的方法。如梅花、水仙加盐水养;海棠花在切口处缚扎薄荷叶,并在薄荷水中插养;栀子花将切口敲碎,在瓶中放盐干养;将牡丹、芍药、蜀葵、萱草花枝的切口烧灼等。 随着花卉生产的日益发展,切花保鲜业在近半个世纪以来得到了长足发展。其技术措施可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类。物理方法包括贮藏技术和切取技术,化学方法是用化学药品制备保鲜药剂来延长切花的新鲜状态。 贮藏技术包括低温贮藏、气控贮藏和降压贮藏等。低温贮藏切花时,将温度控制在2~4℃,切离的花枝需快速冷却。气控贮藏是通过控制O2和CO2的比例,降低呼吸速率来达到保鲜的目的。O2浓度一般在0.5%~1%,CO2浓度在0.35%~10%,因植物种类而异。降压贮藏即把封闭贮存室的气压降至标准大气压以下,可大大延长切花贮存时间。 切取技术包括切取时间、切口大小、切口平整程度、烧灼切口及水中切取等。每一种花卉在一天内都有其最佳的采收时间,切口大有利于吸水,切口平整光滑有利于吸水和防腐,水中切取可促使茎内导管中水柱连续不断,烧灼切口对易流浆汁的花材是行之有效的手段。 切花保鲜剂是延缓衰老、萎蔫的关键因素。在切花发达国家,已研究出成套的保鲜剂配方,作为专利投放市场。中国近些年对切花保鲜剂的研究也有了一定进展。优良的切花保鲜剂应具备如下功能:抑制微生物的繁殖和其他有害物的产生,降低pH值,沉淀水中有害物质,抑制乙烯产生,降低蒸腾速率,补充能量,提高水的表面张力以及维持并改善植物体内激素平衡等。保鲜剂的成分有:水、糖、杀菌剂如8-羟基哇啉(8-HQ)及其盐类、无机盐、有机酸及其盐类(如柠檬酸、苯甲酸、异抗坏血酸等),乙烯抑制剂和颉颃剂如STS[Ag(S2O3)23-]、AOA(氨氧乙酸)、AVG(氨氧乙基乙烯基甘氨酸)等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如激动素、BA、IPA等等。 保鲜剂依其使用时期、方法和目的不同,分为预处理液(CS)、催花液(OS)和瓶插液(HS)三种剂型。❶预处理液是在采收、分级之后,贮运之前所用的保鲜剂。目的是促进花枝吸水,提供营养物质,杀菌,抑制乙烯产生。常用蔗糖、硝酸银、硫代硫酸银(STS)等。 ❷催花液是促使蕾期采收的切花开放的保鲜剂,成分与预处理液相似,蔗糖含量稍低。 ❸瓶插液又称保持液,是瓶插观赏期用的保鲜剂,其组成成分因不同种类而异。在切花生产应用中,一般应三剂配套;但有时也有将预处理液和催花液合而为一的。例如,香石竹预处理液:1000mg/L AgNO3处理10分钟;催花液:5%蔗糖+200mg/L 8-羟基喹啉硫酸盐+20~50mg/L的BA,保持液:4%蔗糖+0.1%明矾+0.02%尿素+0.02%KCl+0.02NaCl。 在实际应用中,常将贮藏方法、切取技术与保鲜剂配合使用,形成系列配套保鲜技术,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切花保鲜设备也相继出现。如切花保鲜柜、切花保鲜封口瓶、塑料包装袋、网袋、充氧保鲜花瓶等。这些均有待于在中国试用、研制、推广。 切花保鲜cut flower preservation延续切花生命活动、延长切花寿命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切花脱离根系后,由于水分失去平衡、养分耗竭、乙烯等有害物质的毒害、微生物滋生等因素影响,导致生命活动日趋弱化乃至凋萎。为防止切花凋萎,从生产者到消费者要采取相应措施,如注意采收方法、采取适宜的贮藏、包装、运输措施,对切口的再处理以及使用切花保鲜剂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