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切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切磋qiē cuō在学问道德方面互相研讨。语本《诗·卫风·淇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韩愈《石鼓歌》:圣恩若许留太学,诸生讲解得切磋。 切磋·王定保· 大居守李相读春秋,误读叔孙婼(lue)为婼(gui)。日读一卷,有小吏侍侧,常有不怿之色。公怪问曰:“尔常读此书耶?”曰:“然”。“胡为闻我读至此而数色沮耶?”吏再拜言曰:“缘某师授,误呼文字;今闻相公呼婼为婼,方悟耳。”公曰:“不然。吾未之师也,自检释文而读,必误在我,非在尔也。”因以释文示之。小吏因委曲言之。公大惭愧,命小吏受北面之礼,号为“一字师”。 〔选自《唐摭言》〕 一提起“一字师”的故事,人们恐怕总会率先想到郑谷,他把齐己《早梅》诗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的“数”字改为“一”字,从而博得“诗改一字,界判人天”的美誉,文坛的这段佳话,从此也就代代流传,历久而不衰。 无独有偶,五代时期王定保的《唐摭言》中也辑录着一则“一字师”的轶事,是说唐朝大居守李相读春秋时,误读一字,被在一旁侍候的小吏发觉,李相不以小吏地位低下为意,虚心求教,终“命小吏受北面之礼”,拜为“一字师”。 两则遗闻轶事,虽则都冠以“一字师”之名,但细细读来,二者内容有异,命意自有高下不同。从情节来看,一则是吟诗炼字,一则是读文正音;从人物关系看,一则是诗友之间的切磋、砥砺,一则却是太守与小吏的探讨和研读;从结果上看,虽然郑谷和小吏都因“一字之改”和“一音之正”而成为“一字师”,但僧人齐己服膺的毕竟是“才华横溢”的诗友,而李相拜服的却是仅仅指正一字读音的小吏。由此可见,前者歌颂的是“师”,只不过给后人留下一桩“一字之改、境界全出”的文坛“韵事”,而后者则盛誉了“徒”,将太守李相的那种不计尊卑,具有敬才雅量的风范勾画得了然分明。两相比照,立意的高下,不言自明。 有趣的是,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中也记载了一个“勘正读音”的“一字师”的故事,照录如下: 杨诚斋(杨万里)在馆中,与同舍谈及晋于宝,一吏进曰:“乃干宝,非于也。”问何以知之,吏取韵书以呈,干字下注曰:“晋有干宝。”诚斋大喜,曰:“汝乃吾一字之师。” 两则故事的情节、人物关系和最后的结果,几乎毫无二致,所不同的只是小吏的性格。宋朝的小吏性情直率,他听到误读,马上进言,并且“取韵书以呈”,何其主动。唐朝的小吏则谨慎稳重,他听到太守误读,只“有不怿(yi喜悦)之色”,在太守的追问下,他又以自责掩饰,直至最后方“委曲言之”。“委曲”,即委婉。这显得何其被动。但恰恰是小吏的被动,有力地衬托了太守的主动,当他发现小吏的不怿不色,他一问再问,面对小吏的顾虑,他坦率地说:“吾未之师也,自检释文而读,必误在我,非在尔也。”为了求知,他竟不怕在下属面前暴露自学成才的秘密。最后又亲自“以释文示之”。这一问,一说,一示,生动、鲜明地展示太守性格的坦诚、态度的谦逊和求知的热切。和宋朝罗大经《鹤林玉露》中诗人杨万里的形象比较,王定保笔下的大居守李相的形象显得丰满得多了。 由此可见,《切磋》一文,无论在构思立意上,还是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均不同凡俗,它不仅可雄居于所有“一字师”故事之首,而且在古代笔记小说的佳作中,也是不可多得的精品。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李相的那种谦逊求实、不计尊卑的风范,的确是难能可贵的,这种高风亮节,曾经给世人以教益,而今天我们重读此文,仍会给人们以有益的启迪。 切磋 切磋qiēcuō┃━ 喻在道德学术上相互研讨。语见《荀子·天论》:“若夫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则日切磋而不舍也。”宋·王安石《寄吴冲卿》诗:“切磋非无朋,阻阔嗟何速。” ☚ 巨拇 书田 ☛ 切磋比喻相互商量研讨。《三国志·蜀志·霍峻传》:“璿好骑射,出入无度。弋(霍弋)援引古义,尽言规谏,甚得切磋之体。” 切磋;商讨qiēcuō shānɡtǎo【同】 都是动词;都有互相交换意见、交换看法,共同探讨的意思;都有很浓的书面语色彩;都能作带宾谓语;都能重叠为ABAB式。 切磋qiēcuō比喻一起反复研究讨论 切磋qiēcuō〈动〉比喻相互商量、研讨和交流:切磋武艺│切磋学问。 切磋qiē cuō如刀割般痛恻。切,割。磋,磨。本是加工珠宝骨器的工艺名称。《诗经·卫风·淇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毛传:“治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九怀·株昭》:“悲哉于嗟兮,心内切磋。”此处用作动词,意为极度悲伤痛楚,心如刀割。 切磋磋(瑳)qiē cuō见“切磋(瑳)琢磨”。 切磋(同)琢磨 磋商 切磋❶ 磨治。马中锡《中山狼传》:“骨角且~为器。” 切磋 婉指私下会面。有讨论、商量或筹划之意。 字数:21 - 来源:委婉语应用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 碰头 看相好 ☛ 切磋 切磋原谓器物加工的工艺名称。后比喻在道德学问方面相互研讨勉励。颜元《与李介石》:“向者果断弃家,谘访于四方,就正于有道,奔走八阅月,得会中州之高贤、大良,贶我实多,而终以吾乡人才寥寥、~寡俦为憾。”宋昌悦《简高标》:“环顾本根,此本何在?尚须~,追显入微。是用昌言,起尔懦志。”张謇《致赵凤昌》:“顷儿子怡祖以医牙去沪,留令奉诣起居,并与令子~年来之所学,以觇进退。” ☚ 得体 切磋琢磨 ☛ 切磋 切磋摩 磨切 磨拭 ☚ 研讨 商量 ☛ 切磋《诗·淇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古代把骨头加工成器称为切,把象牙加工成器称为磋。比喻互相研讨,取长补短。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