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分类补注李太白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分类补注李太白集 分类补注李太白集李白诗文集现存最早注本。有二十五卷、三十卷两种刻本。宋杨齐贤集注、元萧士赟补注。杨齐贤字子见,舂陵人。宁宗庆元五年(1199)进士。杨氏先有集注《李白诗》二十五卷(见高儒《百川书志》十四),自萧氏补注本出,杨氏单注本渐湮,仅毛氏汲古阁曾重刻。萧字粹可,宁都人,笃学工诗,所著有《诗评》二十馀篇及《冰崖集》,均佚。此书二十五卷本,分二十二类,与晏知止本大致相同。前有萧氏至元辛卯(1291)自序,略云其自幼喜太白诗,见杨齐贤注本,“惜其博不能约,因取其本类比为之节文,善者存之,注所未尽者以所见附其后。赋八篇,子见本无注,则并注之”。此本有元建安余志安勤有堂刻本及诸多明翻刻本。其书卷首列唐李阳冰,宋乐史、宋敏求、曾巩、毛渐等人序及刘全白《李君碣记》、李华《李白墓志》等。有的刻本(如玉几山人重修本)且附入宋薛仲邕所作《李太白年谱》。至明嘉靖癸卯(1543)有郭云鹏校刻本,删削杨、萧旧注,移易卷第,增入李白杂著五卷,号《分类补注李太白诗二十五卷分类编次李太白文五卷》。该本编排次第为赋一卷,歌诗二十四卷,除古风、乐府外,分为歌咏、赠、寄、留别、送、酬答、游宴、登览、行役、怀古、闲适、怀思、感遇、写怀、咏物、题咏、杂咏、闺情、哀伤等十九类,杂著五卷列于其后。对李白诗进行分类,始自宋敏求。敏求《李太白文集后序》叙其编订经过云:“沿旧目而厘正其汇次,使各相从。”曾巩序太白诗亦有“次道(敏求字)既以类广白诗”之语。但杨、萧对之有所调整。此后,清人王琦辑注太白诗,目次即据之,仅去其分类标目而已。郭云鹏对杨、萧旧注删削颇多,其刻本《跋》云:“缘旧本注坐繁杂,既仿迪功徐先生(祯卿)古风例,将不切题义者删去已半。”丁丙称赞此本“印精洁,殊可珍也”(《善本书室藏书志》二十四),而陆心源则批评郭氏删削旧注过多,有全章削去者,有一章削去四五百言而仅留一二句者,又增以“祯卿曰”云云,遂使古书面目几无一存(《仪顾堂续跋》十二)。清《四库全书》采此书通行本收入集部。《提要》评杨、萧注曰:“多引故实,兼及意义。卷帙浩博,不能无失……然其大致详赡,足资检阅。”《四部丛刊初编》据郭云鹏刊本影印。 ☚ 岑诗系年 李诗选注 ☛ 分类补注李太白集三十卷。唐李白撰。宋杨齐贤集注。元萧士赟补注。杨齐贤,字今存子见,舂陵(今湖北枣阳)人,生卒年不详。是李白诗最早作注者。萧士赟字粹可,生卒年亦不详。潜心笃学,他对杨齐贤注“ 惜其博而不能约,因取其本类比为之,节文善者存之,注所未尽者以所见附其后”而成此书。康熙中,吴县缪曰𦬊翻刻宋本《李翰林集》,前二十三卷为歌诗,后六卷为杂著。此本前二十五卷为古赋乐府歌诗,后五卷为杂文。且分标门类,与缪本目次不同。其为杨齐贤改编,或萧士赟改编,原书无序、跋,已不可考。惟所辑注文,则以齐贤曰、士赟曰互为标题以别之。故犹可辨识。注中多征引故实,兼及意义。然卷帙浩博,不能无失。但其大致详赡,足资检阅。中如 《广武战场怀古》一首,士赟谓非太白之诗,厘置卷末,亦具有所见。《四部丛刊》 曾影印行世。到了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郭云鹏校刻时,对杨齐贤、萧士赟旧帙加以整理删削,又收入杂文五卷,增至三十卷。卷一为赋,卷二至二十五为诗,卷二十六至三十为杂著,有文无注。尚有明许氏刊本、《四库全书》本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