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分娩因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分娩因素

分娩因素fenmian yinsu

决定分娩的三个因素:产力、产道及胎儿。如果这三个因素都正常,能互相适应,胎儿就可以顺利分娩,否则,可能发生难产。
❶产力:将胎儿从子宫经产道娩出的力量称产力。产力包括子宫收缩力及腹肌、提肛肌收缩力。其中,子宫收缩力是主要的产力。临产后的子宫收缩称宫缩,又称阵缩,它可使子宫颈口逐渐扩张,并使胎儿下降,在整个产程中子宫收缩力都在起作用,这种宫缩是阵发性的、不自主的、有节律的肌肉收缩,不由人的意识支配。腹肌和提肛肌的收缩力,是子宫颈口开全,进入第二产程后的主要产力,这些肌肉的收缩是由人的意识支配的,产妇可在接产人员的指导下,正确运用这些力量。
❷产道:胎儿娩出的通道称产道。其中骨产道是指骨盆;软产道是指子宫下段、子宫颈、阴道和骨盆底组织构成的圆筒形的管道。
❸胎儿因素:胎儿的位置与大小也是决定分娩的重要因素,取纵产式(头位或臀位)的胎位较易通过产道,如取横产式(横位),除非胎儿很小,分娩必然发生困难。胎儿过大,即使骨盆大小正常也可能导致难产。胎儿大小正常,但宫缩无力,也可能引起分娩困难。所以,产力、产道、胎儿这三个因素并非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一般,骨盆大小、胎位、胎儿大小是已知的、固定的,但产力是可变的。所以在产程中,产妇要很好的和接产人员配合,保护好产力,使分娩能顺利进行。

☚ 围产期   临产 ☛
分娩因素

分娩因素

决定分娩的因素有三,即产力、产道及胎儿。如果这三个因素都正常,能互相适应,胎儿就可以顺利分娩,否则,可能发生难产。
产力因素 将胎儿从子宫经产道娩出的力量称为产力,又称为分娩力。产力包括子宫收缩力及腹肌、提肛肌收缩力。
(1) 子宫收缩力:子宫收缩力是主要的产力,它在整个产程中都起作用。临产后的子宫收缩力有三大特点:
❶节律性:临产后的子宫收缩呈阵发性,有一定的节律。它由弱至强,持续一定的时间后逐渐减弱以至消失,最后子宫肌肉完全松弛。间隔一个阶段后,宫缩又开始。如此往复,宫缩持续时间逐渐延长,间歇时间逐渐缩短。临产初期,每次宫缩持续时间仅20~30秒,间歇时间约10分钟,至第一产程末,宫缩持续时间可达1分钟,强度也增加,而间歇时间缩短至1~2分钟。临产后子宫收缩频率及强度可以用子宫收缩描记仪加以描记。单个子宫收缩的波形可以分解为子宫收缩力的上升阶段、峰值阶段以及下行阶段。在临产初期,宫缩时宫腔内压为30~40mmHg,至第一产程末增强至50mmHg,第二产程最强时可达220mmHg。宫缩时由于肌层的收缩,血管受压,血流不畅或暂时中断,在间歇期,肌肉放松,血流又恢复。子宫收缩和间歇既使宫颈口不断扩张,先露部不断下降,产程不断进展,又保证了胎儿血及气体的供应,以维持其生命。宫缩是不自主的,截瘫及在正常临产后作硬膜外麻醉的产妇都可以有正常的宫缩。临产后的子宫收缩可以有疼痛感觉,引起痛觉的原因尚未明确。
❷对称性及极性:在妊娠晚期,宫缩可以发生在宫体的各个部位,是不协调的。临产后宫缩起源于子宫的两个角部,并有节律地向宫底然后向下以每秒2cm的速度播散,如此波及整个子宫,使收缩协调一致。故称为对称性收缩。子宫收缩以宫底部最强,宫体部次之,子宫下段又次之,这种在强度上的下行性的梯度称为极性。
❸缩复作用:每次宫缩时,子宫体部肌纤维缩短变宽,在极性后放松时,肌纤维不能恢复至原来的长度。经过多次收缩,肌纤维越来越短。这种现象称为缩复作用。因此,随着产程的进展,子宫上段的肌壁变得越来越厚而下段则相对地变薄。
(2) 腹肌收缩力:宫口开全后,胎先露下降至盆底,每当宫缩时,胎先露或前羊水囊压迫盆底组织及直肠,反射地引起排便感,产妇不自主地向下用力迸气,此时整个腹部肌肉群(如腹内、外斜肌、腹直肌及膈肌等)都强有力地收缩,腹压随之增加,从而成为胎儿娩出的重要力量。腹肌收缩可随意志控制。宫颈口开全后,应指导产妇在宫缩时正确地使用腹压,促使胎儿娩出。胎儿娩出后,腹肌还可以协助胎盘的娩出。
(3)肛提肌收缩力:在头位产时,当宫口已开全,头已降至盆底,每次宫缩使胎头向下的压迫,可引起肛提肌的反射性收缩。肛提肌与子宫收缩的合力使胎头发生仰伸动作并使胎头娩出。
产道因素 分娩时胎儿必须通过由骨盆、纤维组织及肌肉所构成的弯曲产道而娩出。
(1)骨产道:即指骨盆,见“骨盆形态”、“骨盆测量”。
(2)软产道:软产道是由子宫下段、子宫颈、阴道及盆底软组织所组成。(图1,2,3,4,5,6)

软产道形成示意图
(1)(2)(3)第一产程时,子宫颈展平与扩张
(4)(5)(6)第二产程时,阴道与盆底伸展


正常子宫峡部在妊娠时形成子宫下段。在妊娠三个月后逐渐伸长,临产前可长达7~10cm。临产后子宫体部肌肉收缩,下段更进一步被动地牵引变薄变长而成为软产道的组成部分。
宫颈管的变化包括
❶宫颈管的消失:分娩开始前,宫颈管约1~2cm长,临产后有规则的宫缩,使宫颈内口周围的肌肉不断地向上牵引,宫颈开始呈漏斗形继而变短逐渐消失。
❷宫颈口的扩张: 临产后有规则的宫缩使宫颈管消失,宫颈外口因宫颈肌肉不断地向上牵引,口径逐渐扩大。当宫颈口扩大至10cm时,胎头可以通过,此时称为宫颈口开全。在初产妇一般子宫颈管先消失,继之宫颈外口扩张,而在经产妇则颈管的消失与宫颈外口的扩张往往同时进行。
阴道、盆底及会阴在妊娠及临产时有很大的变化;随着宫颈的扩张与胎先露的下降,阴道及邻近的筋膜(如膀胱耻骨宫颈筋膜等) 自上而下地被动扩张。松弛后的阴道皱襞被展平,沿产道轴线形成直径10cm左右的筒形管道,当先露部降至盆底压迫盆底组织,肛提肌及其上下的筋膜向后下及两侧移位伸展,肌肉伸长,肌束分裂,会阴体也变薄,于是阴道口形成与儿头周径等大的孔道。
胎儿因素 除产力、产道外,胎儿的位置与大小也是决定分娩的重要因素。
(1) 胎位:产道是一条纵形不规则而向前弯曲的管道。取纵产式(头位或臀位)的胎位较易通过产道。如取横产式(横位),除非胎儿很小,分娩必然发生困难,对产妇及胎儿的威胁极大。胎头是胎儿身体的最大部分,它由七块扁平的颅骨构成,相互之间有缝隙,在分娩过程中儿头骨有轻度重叠,因而儿头变形,径线缩小,有利于通过产道。在以枕先露方式娩出时,胎头以它最小的头径——枕下前囟径及最小的周径——枕下前囟周径通过产道,因而对分娩有利。但是在额先露或顶先露则通过产道的儿头径线显著增大,不利于分娩。由于胎头是胎儿身体的最大部分,如果头能娩出,则其他部分一般都能顺利娩出。
(2) 胎儿大小及成熟度:胎儿过大,即使骨盆大小正常也可以发生相对性头盆不称导致分娩困难。如胎儿过度成熟,颅骨窄,颅骨硬,不易变形,对分娩也不利。
(3) 胎儿发育异常:胎儿发育异常,如脑积水、联体畸形、先天性颈淋巴囊肿等均可因胎头或胎体过大,而难以通过产道,发生难产。
产力、产道、胎儿是决定分娩的三个因素,但它们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例如,正常大小的胎儿,在较强的宫缩作用下,可以通过轻度狭窄的骨盆。但是,如果宫缩弱,即使正常大小的胎儿,也不一定通过正常大小的骨盆。一般来说,骨盆因素和胎儿因素是相对固定的,而产力则是可变的。所以在产程中,应该充分注意保护好产力,使分娩能顺利进行。
☚ 分娩动因   胎头变形 ☛
0001150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1: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