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凝Níng

现行罕见姓氏。今湖北之武昌有分布,此姓系武昌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凝níng

❶由液體結成固體。劉歆《遂初賦》:“漂積雪之皚皚兮,涉凝露之隆霜。”
❷濃。鄒陽《酒賦》:“凝醳醇酎,千日一醒。”
❸聚,集中。揚雄《蜀都賦》:“凝水流津,漉集成川。”

专注、出神之意。柳永《八声甘州》:“想佳人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 颠倒   薄倖 ☛

〔俄—苏〕 沃兹涅先斯基

用你的双手捧住我的双肩,

抱紧!

只感到呼吸——唇对唇,

只感到大海在背后,浪花飞溅……

我俩的背——两个月光贝,

隔绝了背后的外界。

他们互相倾听,紧紧联接,

生活的公式啊,统一的相对。

在人世插科打诨的风前,

我们用肩膀严严实实

掩护我们间发生的事,

像用两只手掌保护一朵火焰。

据说每个细胞中都有灵魂。

如果当真的话,

请把你的气窗开大。

我的每个毛孔中

都会有你被捕获的灵魂

像雨燕似的扑腾,拍打!

一切秘密终将暴露。

难道我们会被口哨的风暴攻克,

裂开成为沉默的的雕塑,

成为两个不再嗡嗡的贝壳?

尽管压过来吧,闲话和是非,

压向贝壳——我们弹性的背!

至少在目前,只能把我们

压得更近。

让我们睡。

(飞白 译)

安德列·沃兹涅先斯基是苏联俄罗斯著名诗人,1933年生于莫斯科的一个科学工作者家庭里,1957年毕业于莫斯科建筑学院。1958年开始发表诗作。他的诗以文笔清新、题材多样而引人注目,被称为城市文明的歌手。他在1959年发表的长诗《长工》里,曾表达了艺术和独断专行不能并存的思想。1960年出版的诗集《东拼西凑》和《抛物线》,以其手法的独特,引起了文艺界极大的争议,可这倒使他从此名声大振,受到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1962年发表的反映诗人访美之行的诗集《长诗<三角梨>中的四十首抒情插曲》,引起过批评界关于艺术家公民立场的争论。1976年出版的诗集《彩绘玻璃大师》获1978年苏联国家奖。

沃兹涅先斯基的许多诗作,采用独特不群的表现形式,曾被谴责为追求形式主义。也有一些作品,形象鲜明,既有传统风格,又不乏现代色彩,易于为大多数读者领悟,爱情诗《凝》便是其中的一首。

《凝》这首诗是通过一对恋人追求自由爱情的果敢行动,表明了真正的爱是“凝”的力量源泉。诗的标题“凝”,虽然只是简单的一个字,却是全诗艺术构思的焦点,可视为诗眼。全诗感情的飞腾与变化都由此引发开去,又都归结到这一点上来。

诗的第一节便揭示出“凝”的某种内涵:首先是一对恋人“凝”在一起了,他们间不仅是“用你的双手捧住我的双肩”,而且是坚定的要对方“抱紧”,进而是异性感情的汇合,便有了那无言的“唇对唇”的镜头。这不仅是两个人的“凝”,也是两颗心、两股感情的凝结,是力与美的率真的体现。然而,作者没有停留在塑造一对恋人凝在一起的形象上边,而是进一步把他们钳在一幅辽远壮阔的自然背景上加以艺术表现的,于是,又有了人与自然的“凝”。不是吗? 那一对心潮起伏、感情激越的恋人,与他们身边那汹涌澎湃、浪花飞溅的大海,不是既相互合谐又相互映衬吗?这种疏放而又深远的“凝”,或许是作者更高境界上的美学追求吧。

如果说第一节诗是通过创造意境揭示美的内涵的话,那么第二节则是通过形象的比喻表达了一种理性的美。生活的逻辑便是这样,有了外界的影响,便有了两片“月光贝”,有了外界的影响,才有两片月光贝“紧紧联接”。因为只有在贝壳“凝”成的王国里,他们才可以互相倾听,互相抚慰。由两片贝壳的联接,到两颗心的联接,自然使人联想到生活的哲理:“统一的相对”。这种理性的升华,再一次验证了作家对美的深层次探求。

纵观全诗,中心内容还是写抒情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不移。而这种感情的充分表达,是离不开矛盾的。所以第三节中便通过矛盾展示抒情主人公的心灵世界:在世人“插科打诨的风前”,这对恋人不逃避,也没有退缩,而是“我们用肩膀严严实实/掩护我们间发生的事/像用两只手掌保护一朵火焰。”这种大无畏的精神来自两个人坚韧的感情纽带。第四节诗中便是这种两个人感情相融、灵魂互渗的细腻而真实动人的写照。这不禁使我们想起中国元代诗人管夫人(道升)给他丈夫写的《我侬词》:我侬两个,/忒煞情多! /譬如将一块泥儿,/捏一个你;/塑一个我。忽然欢喜啊,/将他来都打破。/重新下水,/再团再炼再调和,/再捏一个你;/再塑一个我。/那期间,那期间:我身子里也有了你,/你身子里也有了我。好一个“我身子里也有了你/你身子里也有了我。”——这是何等动人心魄的诗句,缺少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的感情沟通,是写不出这样诗来的。据说她的丈夫赵孟原想娶妾,看了这首词之后,顿然打消了纳妾的念头。两诗相比,竟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管夫人的诗重在感情的内在蕴合,而《凝》诗则显得大胆泼辣不仅写了“我的每个毛孔中/都会有你被捕获的灵魂”,而且还写出了“你”的灵魂在我的躯体中“像雨燕似的扑腾,拍打!”这就在两人之间筑起了感情的堡垒。还有什么风浪抵御不了的呢?

在第五、第六两节诗中,进一步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在新的尖锐矛盾斗争中更加坚定的信念。第五节用反诘句式表达了肯定的态度:“月光贝”,凝成的感情堡垒不会被“口哨的风暴攻克”。第六节则是以挑战的姿态对来自外界的压力发出了战斗的檄文:“尽管压过来吧/闲话和是非/压向贝壳——我们弹性的背!”这种矛盾对抗的结局当然是不言而喻的:“至少在目前,只能把我们/压得更近。”如果这些诗句还不足以表以抒情主人公对外来压力的严正立场,那么请看诗的末尾,作者用四个字组合的单句自成一节,向无情的现实发出了一声果敢的呐喊:“让我们睡!”把全诗感情推到了顶峰,又照应了题目,再现了“凝”的艺术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无限遐想的余地。

全诗以感情为线索,以“凝”为诗眼,表现了忠贞爱情的坚不可摧的伟大力量。作者着力于情景交融的意境创造,产生了一种鲜明的意境美感。诗中的句子时长时短,诗节中的诗句有多有少,这种变化完全服务于表达感情的需要,读来和谐自然,体现出自由的节奏美来。

凝脂/濩/濛/褰/僵/彊御/彊彊/隰

☚ 燔   凝脂 ☛

读音n·ing(ˊ),为ing韵目,属ing—eng韵部。鱼陵切,平,蒸韵。
❶凝结。
❷结冰。
❸凝聚。
❹稳定;巩固。
❺注意力集中。

上一条: 下一条:

使凝结。


凝固,凝结。或作“浸”。歇后语:“羊油滴在石板上——凝(瞠)住了。” 《爱情花儿》:“羊油点灯凝下了,洋蜡见风泪下了。” 《猎原》(89):“打黄羊,只需寻个有草有水处,悄悄潜了,等那麻楚楚的轻捷射来的麻点儿凝在水边或草中时,举枪瞄了它,轻轻扣扳机。” 《独弦操》(58):“书房窗台儿上放了一个脸盆,里面接了半盆羊血,已经凝住了。”

凝nin4

(动)凝固:昨天晚上好冷,田头的水都~起了。|热天的猪油不容易~起。|洋灰干了,都~紧了。

凝tɕin213jin213

凝结,凝固。《说文·仌部》: “冰,水坚也。从仌,从水。凝,俗冰从疑。”段玉裁注: “《释器》: ‘冰,脂也。’ 孙本冰作凝。按此可证《诗》 ‘肤如凝脂’ 本作 ‘冰脂’。以冰代仌,乃别制凝字。经典凡凝字皆冰之变也。”明李实《蜀语》: “结坚曰凝○凝,鱼庆切,音禁。”清道光二十一年《遵义府志》卷二十《风俗》: “结坚曰凝。音禁。” Adam Grainger《西蜀方言》: “汤丨了。”谓“the gravy has congealed”,“丨”音“CHIN4”,即 “凝”。今仍音同 “禁”,读[tɕin213]。又,清乾隆二十七年《永兴县志》卷五《风土志·方言》:“水冻成冰曰构。”嘉庆二十四年、同治八年《安仁县志》卷四《风土志·方言》:“水冻成冰曰冰构。”今川北水冻成冰、猪油凝结等亦音“构”。

〔ning〕chaob.
凝冻 〔ning dong〕chaob.
凝固〔ning gu〕 jid chot: 豆腐~了。dab hot jid chot jul.

凝ngik5[ŋiɂ]

❶液体凝结
⊳天清肉汁~去(天冷肉汁凝结了)。
❷发呆
⊳汝~什乇(你发呆想什么)
❸事情处于僵局, 无计可施
⊳者事计野~ (这事情真难办)。

{}7289瞪着或斜着看(表轻视、怒视或不满意)。闽语。福建厦门〖gin24〗。~人‖~伊一下瞪他一眼。呆滞;不活泼。闽语。福建厦门〖gin24〗。目珠~~目光呆滞。稠。吴语。上海宝山霜草墩。冷;凉。闽语。广东汕头〖〗。台湾〖gin24〗。凝水‖凝饭。

凝níng

❶凝结
 △ ~固。
❷聚集;集中
 △ ~神。

❶气体变为液体或液体变为固体:~结︱~固︱~集︱~聚︱~脂︱冷~。
❷聚集;集中注意力:~神︱~思︱~望︱~观。
❸停止不动:~眸(mou)︱~滞(zhi)。
❹厚;盛:~重︱~妆。
○~练(指文笔紧凑简练)。

凝níng

❶ 物体因寒冷而冻结:凝结│凝冰│冷凝。
❷ 精神专注:凝神│凝聚。

凝níng

聚集,集中。
【词汇】凝结︱凝固︱凝集︱凝聚︱凝神︱凝视︱凝思
【组词】凝成水滴︱汽凝成霜︱凝思苦想
【例句】水蒸气遇到冷就凝成了无数的小水滴,漂浮在空中,变成云。
 ❍ 妈妈看到阿毛的眼睛肿了,鼻子上还凝着血,知道他又和别的孩子打架了。
【近义】结︱聚︱集
【反义】溶︱融︱散︱化

凝níng

❶凝结,凝固,积聚。《周易·坤》:“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孔颖达疏:“言阴气始凝结而为霜也。”《悲回风》:“漱凝霜之雰雰。”
❷ 停止,静止。《九叹·忧苦》:“折锐摧矜,凝泛滥兮。”王逸注:“凝,止也。言己欲折我精锐之志,挫我矜严忠直之心,止与俗人,更相沉浮,而意不能也。”姜亮夫通故:“《广雅 · 释诂》‘凝,定也。’《考工记》:‘凝土以为器。’注:‘坚也。’《书·皋陶谟》:‘庶绩其凝。’马注:‘定也。’此言泛滥为之凝止也。”聂石樵新注:“锐,利兵。矜,矛柄。所以喻自己的志意节操。凝,止。泛滥,犹浮沉。谓不能摧折自己的意志节操而从俗浮沉。”

凝ning

凝睇(di) 凝点 凝固 凝合 凝华 凝聚 凝结 凝聚 凝练 凝眸 凝神 凝思 凝望 凝想 凝熏 凝脂 凝滞1 凝重2 凝伫(zhu) 凝妆 冷凝 凝固点 凝固剂 凝固热 凝聚力 凝胶体凝聚法 凝聚剂 凝聚力 凝血药 凝固汽油弹

凝níng

凝结:露~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三八·879)或湿鸳鸯带,时~翡翠翘。(五十·1158) (凤姐)眉弯柳叶,高吊两梢; 目横丹凤,神~三角。(六八·1654)


凝níng

❶堅。《周禮·冬官·考工記》: “爍金以爲刃,凝土以爲器。”鄭玄注: “凝,堅也。”
❷成。《禮記·樂記》:“降與上下之神,而凝是精粗之體。” 鄭玄注: “凝,成也。”《禮記·中庸》: “優優大哉,禮儀三百,威儀三千,待其人然後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鄭玄注: “凝,猶成也。”陸德明《經典釋文》: “凝,本又作疑,魚澄反。”《禮記·鄉飲酒義》:“天氣嚴凝之氣,始於西南而盛於西北,此天地之義氣也。” 鄭玄注: “凝,猶成也。”陸德明《經典釋文》: “凝,魚矜反。” 《尚書古文·咎繇謨》: “庶績其凝。” 鄭玄注:“凝,成也。” (《通德堂經解》) 《易 ·鼎》: “象曰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鄭玄注: “凝,成也。”

凝níng

〖动词〗
凝聚(2)。《滕王阁序》:烟光凝而暮山紫。——烟云凝聚,傍晚的山峰呈现紫色。《滕王阁序》:纤歌凝而白云遏。——柔细的歌声悠扬慢长像凝聚在空中,几乎把白云阻住。

凝níng

❶ 冰冻,结冰。《淮南子·俶真》:“夫水向冬则~而为冰。”岑参《走马川行》:“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
❷ 凝结,凝聚。《诗经·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脂。”王勃《滕王阁序》:“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而暮山紫。”
❸ 神气专注或注意力集中。鲍照《芜城赋》:“~思寂听,心伤已摧。”柳永《八声甘州》:“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❹ 形成。《文心雕龙·原道》:“虎豹以炳蔚~姿。”(炳:光彩鲜明。蔚:色彩繁多。)
❺ 慢慢拉长声音。白居易《长恨歌》:“缓歌谩舞~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谩:通“慢”,缓慢。)

*ning

C4FD
❶凝结:~固/~冻/~脂。
❷注意力集中:~视/~眸/~思/~望。
❸严肃;庄重:~重。

积聚

积聚

畜(畜积;积畜) 蓄(蓄聚;蓄积;~水) 蕴(蕴崇;蕴蒸;蕴慉;蕴积;蕴结) 攒(~钱;攒积;积攒) 欑 儧(积儹) 趱(~家私) 挤(~插) 委 凝(凝聚) 滞 稸(积稸) 骫 屯 存浸廪 阴郁 兴积 屯积 辏积 遗积 趸积 聚积
积聚与分散:蓄洩
积聚人才:储才
积聚勇力:畜勇
积聚财富:丰殖
积聚财货:聚财
积聚财产:畜财
积聚怨气:畜怨
积聚于心:结心
积聚诚心:积诚
积蓄,积聚:积攒 积趱
储存,积聚:廪(~于肠胃) 储积 贮蓄储聚
储积财物:居贿 囤聚
暗中积聚:潜畜
包含积聚:涵蓄
积聚不遗细小:积铢累寸 积毫累铢
积满,充盈:愤盈
大量积聚:波委云集
(积累聚积:积聚)

另见:积储 积蓄 合拢 集中 筹集 储存

☚ 积聚   堆积 ☛

停止3

停止3

停(停息;停缀;停辍;停罢;停断;停绝;停歇;停寝;停顿;消停) 匽 偃(偃息;偃戢) 止(止止;止歇;止住;止息;止泊;止艮;止驻;休止;引止;中止;终止;为~;截~;缀止;磨止)休(休已;休歇) 罢(罢止;寝罢) 辍(辍休;辍已) 住(住罢)已 卒 定(定止) 凝(凝止;凝绝) 济(大风~) 解(解已;解息;解休;解止;解舍;难~难分) 艾(方兴未~) 弥 弭 息(息止;息停;~事;~怒;省息;消息;隐息;讫息;归息;谧息;镇息) 歇(歇绝;歇落;销歇;消歇;间歇;顿歇;衰歇) 阕 落(话音刚~) 疑 居(岁月不~)寝(寝息;寝废;其议遂~) 底极穷尽 竟已 讫竟 落脚 盬滞 迟顿
风势、纷乱等停止:平息
消歇停止:销偃
结束,停止:闭(~经)
间断,停止:间歇 闲息 隔顿
穷尽,终止:穷了
衰而止息:衰息
衰减而止息:衰止
无止息:靡盬
永远终止:永终
(事物自己停止:停止)

☚ 不动1   重量 ☛

不动1

不动1

静 辄 不移(坚定~) 休止
事物相对地稳定、不动:凝(凝定;凝停;凝淡) 澄 静止 静镇
不能活动:死(~扣) 固(~定;牢~)定(定根) 僵(僵硬;僵直)
固定不动:陼堤
停止流动:凝滞
一点不动:僵呆 纹丝不动 文丝不动 文风不动 纹风不动 丝纹不动 丝毫不动 原封不动 一动不动
巍然不动:嵬然不动
不动的样子:佁(佁然) 辄然

☚ 不动1   停止3 ☛

凝结

凝结

凝(凝竭;凝固;凝坚;滞凝) 沍结 沍涸 积沍
寒气凝结:沍寒
隆冬寒气凝结:涸阴
凝结不动:凝绝
聚集凝结:抟结 凝集 滞底
降低温度使物体凝固、冻结:冷冻
鲜血凝成一片的样子:血糊糊
(气体变为液体或液体变为固体:凝结)

另见:冬季 寒冷 冰 物态

☚ 凝结   冻结 ☛

结冰

结冰

凝(凝合;凝沍;凝冰;凝凘) 冰冻 上冻 含冻 涸沍 凑泊 凑拍
地面上的冰冻:阳冻
江、河等水面结冰:封冻 闭冻
湖水封冻:湖胶
河水等结冰:冰封 封河 冻合 冻闭
严寒冰冻:寒冻
结冰很大:冰天(雪地~)
冰结得坚厚:腹坚
(水结成冰:结冰)

☚ 冻结   水道 ☛

〖凝〗 粵 jing4〔形〕普 nínɡ

❶ 水結成冰。許慎《說文解字》:「〜,水堅也。」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瀚海:沙漠。闌干:縱橫交錯的樣子。)
❷ 凝聚。王勃《滕王閣序》:「煙光〜而暮山紫。」
❸ 注意力集中,有詞語「〜望」。莊周《莊子.逍遙遊》:「其神〜,使物不疵癘而年穀熟。」(疵癘【粵 ci1 lai6〔黐例〕普 cī lì】:災害。)
❹ 鞏固,穩定。荀況《荀子.議兵》:「兼并易能也,唯堅〜之難焉。齊能并宋,而不能〜也,故魏奪之。」(兼并【粵 bing6〔避靜切〕普 bìnɡ】:吞併。)
❺ 停止。柳宗元《永州八記.始得西山宴遊記》:「心〜形釋,與萬化冥合。」(心:思想。形:身體。萬化:自然界萬物。)
❻ 比喻拘泥。司馬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夫聖人者,不〜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

凝níng

❶集中注意力。如:凝视,凝思,凝神思考。
❷液体遇冷变为固体,气体在低温或高压下变为液体。如:凝结,凝冻,凝固。

凝nínɡ

Ⅰ  ❶ (凝结) congeal; curdle; coagulate: ~ 成固体 become solid; 牛奶 ~ 结了。 The milk has curdled.
❷ (注意力集中) fix: ~ 视天空 gaze into the sky; 她深思地 ~ 视着远方。 She stared thoughtfully into the distance.
❸ [书] (冰冻; 结冰) freeze; ice up; ice over
❹ [书] (形成) form; turn into
❺ [书] (坚定; 巩固) firm; consolidate; strengthen; solidify
❻ [书] (停止) stop; halt Ⅱ  [书] ❶ (静止) static; motionless; at a standstill
❷ (徐缓) slow; gentle; soft
◆凝成 congeal into; solidify; cement; 凝点 condensation point; 凝冻 freeze; 凝固 solidify; solidification; coagulation; congealing;clotting; hardening; solidifying; freezing; 凝华 {气} sublimate; 凝灰岩 tuff; tosca; 凝集 agglutinate; agglutination; 凝胶 gel; 凝结 condense; condensatio; coagulate; congeal; congealment; freeze-up; clotting; curdle; coagulation; 凝聚 condense; coherence; coagulating; coacervation; coagulation; condensation; conglomeration; 凝聚力 the cohesion; 凝块 coagulum (pl. coagula); clot; crassamentum; gelosis (pl. geloses); grume; concretion; 凝眸[目] [书] focus one's eyes upon; 凝汽器 (steam) condenser; 凝神 with fixed [concentrated; rapet] attention; attentively; 凝视 gaze fixedly; stare; 凝思 be buried in thought; be deep in contemplation; 凝想 meditate; 凝血剂 coagulant; 凝血素 haemoglutinin; 凝血酸 {药} tranexamic acid; trans-4-(aminome-thyl) cyclohexane ̄ car-boxylic acid; 凝血药 {医} coagulant; 凝滞 stagnate; move sluggishly

凝níng

神屏息|脂点漆

❸ 屏气神|屏息神|肤如

凝níng

(16画)

【提示】匕, 不要错写成𠤎。矢,位于字或部件的左边时,末笔捺改点。

*凝níng

16画 冫部 
(1) 由气体变成液体或由液体变成固体:~固|~结|冷~|水~成冰。
(2) 聚积;集中:~望|~眸|~神|~思。

凝níng

商周金文、战国陶文和小篆以冫(bīng)字为隶楷的冻冰、结冰的冰(bīng)字。而春秋金文、《说文》小篆和汉印(甚至唐代五代时还有)以冰字为凝字。隶楷几乎看不到“冫”。就以冰为冫,读bīng,作为冻冰、结冰的“冰(bīng)”。而专以凝为凝结、冻冰的“凝”字。凝字从冫(冰的本字),疑声。声母演变如疑拟(擬)、幼拗(又读niù),又如牛、啮(niè)等本皆舌根鼻音(ng-),不是舌尖鼻音(n-)。韵变阴阳对转,如以能(厶是“以”的本字)、寺等例。冻冰、结冰义引申为凝结义。现代例如:油还没有凝住(方音说去声)。组词如:凝结。再引申为聚集,集中。如:凝视|凝思。组词如:凝聚。

凝★常◎常

nínɡ形声,从冫或仌(冰),疑声,本义为结冰,引申为由液体变成固体、由气体变成液体、聚集、注意力集中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0:4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