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减刑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减刑jiǎnxíng依法减轻刑罚 减刑(反)加刑 减刑jiǎn xíng对服刑人员减轻刑罚。1889年傅云龙《游历日本图经》卷十九:“皇帝掌大赦、特赦、减刑及复权之命。” 加刑;减刑○加刑jiā xíng(动)加重刑罚:他逃跑被追回来后,~两年|搞破坏,就要~|该给他~。 ●减刑jiǎn xíng(动)法院根据犯人在服刑期间改恶从善的程度,依法把原来判处的刑罚减轻:由于他在狱中表现好,法院决定为他~三年|减了一年刑。 减刑←→加刑jiǎn xíng ← → jiā xíng减刑:犯人在服刑期间表现好,法院依法减轻原判的刑罚。 减刑 减刑对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他们在执行期间的改造表现,将原判刑罚予以减轻的一种行刑制度。其宗旨是鼓励罪犯认真改造。减刑不受次数的限制,但经过一次或者数次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减刑后的刑期从原判刑罚执行之日起计算,已执行的部分,计算在减刑后的刑期内;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10年,减刑后的刑期从裁定减刑之日起计算,减刑前执行的期间,不计算在减刑后的刑期内。 ☚ 假释 赦免 ☛ 减罪 减罪减罪和赦免:降赦 降贳 ☚ 免罪 赦免 ☛ 减刑刑法术语。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政府制定的刑事法规中,也有关于减刑的规定。如1949年1月《华北人民政府为清理已决及未决案犯的训令》中规定:“对判刑无误之案犯,刑期执行满三分之一后,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得由监所呈报原判司法机关减刑,转呈行署核准执行:(1)经常遵守规则遵守纪律者。(2)对错误坦白真实且有清楚认识者。(3)主动积极从事劳动,能完成任务与超过任务者。(4)学习经常,且能帮助别人者。(5)其他适合于减刑之行为者。前项减刑不得超过宣告刑三分之一,不得少于宣告刑十分之一。减刑后合乎假释条件者,应予假释。”但是,“判十年以上徒刑及确系反革命特务案犯的减刑或释放,须报请本府批准”。 减刑依法将执行中的原刑罚予以减轻的一种制度。如死缓减为无期徒刑,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重刑减为轻刑等。我国刑法规定,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可以减刑。但是经过一次或几次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1/2,减刑后的刑期应从原判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10年,减刑后的刑期应从裁定之日起计算。裁定减刑前关押的日期不予折抵。减刑与减轻刑罚处罚不同,前者只在判决确定后施行。后者只在判决时施行。减刑与改刑也不同;前者是罪犯确有悔改或立功表现时施行,后者是因为原判决在认定事实上或者适用法律上不当而撤销原判,重新判决。 减刑对于被判处无期徒刑以下主刑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期间,因有悔改或立功表现,适当减轻其原判刑罚的制度。减轻原判刑罚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将原判较重的刑种减为较轻的刑种;二是把原判较长的刑期减为较短的刑期。世界各国对减轻的规定不尽相同: 有的国家规定减刑由国家元首行使。有的国家规定减刑由人民法院行使。中国刑法规定,减刑由人民法院以裁定的形式宣布。适用减刑的条件是: (1) 减刑的对象必须是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2) 在刑罚执行期间确有悔改或立功表现。减刑的限度为:经过一次或几次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罚的二分之一; 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十年。 减刑对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期间确有悔改或立功表现,而适当减轻其原判刑罚的制度。根据我国刑法,经过一次或多次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罚的1/2,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10年。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裁定减刑之日起算。 减刑abatement from (/of)penalty;commutation of punishment (/sentence) 减刑have one’s sentence commuted;reduce a penalty;mitigate a punishment;reduction of punishment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