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准噶尔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准噶尔古部族名、汗国名、地区名。清代四卫拉特之一。原游牧于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塔尔巴哈台(今塔城)以东的霍博克河、萨里山一带,后又以伊犁河为中心,向四方扩展。巴图尔珲台吉时期,外抗沙俄侵扰,内并卫拉特各部,逐渐强大。至噶尔丹即位后,进军天山南部,兼并邻近部落,使准噶尔由一个卫拉特游牧部落的名称,演变为在准噶尔贵族统治下,包括操突厥语的部落在内的政权名称——准噶尔汗国。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平定阿睦尔撒纳,统一西北地区后,在其聚居区实行盟旗,直属该管区将军、大臣管辖。准噶尔逐渐成为地区名。 准噶尔蒙古部族名。清代卫拉特四部之一。原游牧于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塔尔巴哈台以东,后以伊犁河为中心向四处扩展。清代将卫拉特诸部统称为准噶尔。清代前期,其境内共有24鄂拓克、9集赛、21昂吉,设置各级官吏管理。18世纪50年代,战乱频仍。清乾隆二十年(1755)清朝出兵征讨。二十二年(1757)统一新疆。在其聚集区实行盟旗制度,由清政府各机构实行有效管理。准噶尔逐渐成为地区名称。 准噶尔 准噶尔卫拉特四部之一,姓绰罗斯,先以姓称部为绰罗斯,后改称准噶尔,为也先次子额斯墨特达尔罕诺颜(一说即阿失帖木儿太师)的后裔。准噶尔,《西域图志》卷四七的解释是:“‘准’谓‘东’,‘噶尔’谓‘手’”。伯希和也认为:“准噶尔原则上是指东翼,巴伦噶尔指西翼”。需要说明的是,蒙古人当时的方位与现在通行的方位有90°的差异。蒙古人面向南方(即现在通认的东)定位,东(即现在通认的北为左),故准噶尔意为“左翼”,“左手”。为什么叫准噶尔,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准噶尔在卫拉特各部之东(即通认方位之北),居左翼,所以叫准噶尔;一种说法是卫拉特联军进军青海时巴图尔珲台吉所率之绰罗斯在左翼,故称之为准噶尔。 ☚ 卡尔梅克 杜尔伯特 ☛ 准噶尔蒙古旧部名,意为“左翼”,清代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因首领以绰罗斯为姓,故又名“绰罗斯部”。一说其首领是元臣孛罕后裔,始祖为明代瓦剌太师※也先次子额斯墨特达尔罕诺颜。原游牧于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塔尔巴哈台以东霍博克河、萨里山一带,后以伊犁河流域为中心,向四方扩展。※巴图尔珲台吉时期(1634—1653年在位),外抗沙俄侵扰,内并卫拉特诸部,逐渐强大。至※噶尔丹(1671—1697年在位)继位后,进军天山南路,兼并邻近诸部,雄踞西北,使准噶尔由一个卫拉特游牧部落的名称,演变为在准噶尔贵族统治下,包括留在天山南北之卫拉特诸部及其他一些蒙古、突厥语族部落在内的政治名称。故清代往往将卫拉特诸部统称为准噶尔。※策妄阿拉布坦(1697—1727年在位)和※噶尔丹策凌(1727—1745年在位)时期,其境内共有※鄂拓克、9※集赛、21※昂吉,设置各级官吏进行管辖。畜牧业、农业、手工业均有发展。噶尔丹策凌卒后,内乱频仍,势遂衰,杜尔伯特“三车凌”和辉特台吉阿睦尔撒纳等相继率众归清。清乘机于乾隆二十年(1755)出兵征之,至二十二年(1757),平定阿睦尔撒纳,统一西北,在其聚居区实行盟旗制度,直属该管区清将军或办事大臣管辖。准噶尔逐渐成为地区名。 附:准噶尔世系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