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冷床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 ![]() ![]() ![]() 冷床lěng chuáng农业上指不进行人工加温的苗床。1908年《最新农业教科书》卷二:“苗床有冷床、温床之别。冷床即以普通之地为之。温床则加厩肥及糠等于其下层使之酝酿成热,以适合种子之甲拆温度者也。” 温床←→冷床wēn chuáng ← → lěng chuáng温床:冬季或早春培育蔬菜、花卉等幼苗的苗床。或在苗床下埋好马粪、落叶、垃圾等有机物质,或在上面装有玻璃窗或塑料薄膜。 冷床cold frame苗床的一种。由床框、覆盖物和风障等保温设备组成,又名“阳畦”。它和温床的主要区别是无酿热源及人工补充加温设备,白天依靠太阳光的照射提高床内温度,昼夜保温,为蔬菜提供较适宜的生长条件。冷床的床框由土、砖、木材、草等制成,覆盖物包括油纸、塑料薄膜、玻璃等透明覆盖物和草苫、蒲苫、苇毛苫等不透明覆盖物。冷床主要用于育苗、早熟栽培、软化栽培和假植贮藏等。 图 1 单斜面冷床 南方的冷床有单斜面防风保温的围障。中国北方的冷床是由风障畦演变而来的,即是将风障畦的畦埂增高图 2 双斜面冷床 而成为畦框,并在畦面增加防寒保温和采光的覆盖物。原始的冷床分抢阳畦和槽子畦两种(图3),后来为增图 3 阳畦的形式示意图 加种植面积,改善畦内小气候条件和方便管理而产生了改良阳畦。❶抢阳畦:畦框是由垒土经夯实而成,北框高而南框低,风障向南倾斜,可使畦内在冬季接受更多的阳光,故名“抢阳畦”。一个畦的实际栽培面积为1.66×5.6米;❷槽子畦:畦框的南北帮高度基本相等,风障直立。多在太阳高度角较大的春季使用,适宜作移植苗畦,也用以早熟栽培和软化栽培等。 ❸改良阳畦: 改良阳畦和普通阳畦的主要区别是增加土墙(后墙和山墙)和后屋面,土墙高1米、厚50厘米。山墙的最高处为1.5~1.7米。后屋面由立柱、柁、檩等支撑,上面覆盖土、芦苇、秸秆等保温。改良阳畦内空间大,劳动条件得到改善,其长度一般视栽培地块而定,宽度为6~7米。 冷床内的温度常随外界气温的变化而有较大的季节性变化。在北京地区的冬、春两季,特别是在1至2月份,畦内地表旬平均最低温度比露地高13~15.5℃,12月和3月畦内外地表旬平均最低温相差10~13℃;1至2月旬平均最高温度可达20℃左右,最低温度2~3℃,有玻璃和蒲苫覆盖的冷床(抢阳畦)可栽培绿叶菜或供茄果类菜育苗用。冷床内主要以太阳能为热源,夜间床内热量逐渐向外扩散,昼夜温差一般可达10~20℃,空气相对湿度差异可达40~50%。即使在北京的3月份,遇连阴天气,无玻璃窗的冷床内最低气温也可降到-3.9℃,要加强防寒保温管理。冷床内局部温差可达6~7℃,一般北框附近温度较高,南框附近较低,东、西两框附近也比床中央低,造成蔬菜生长不一致,所以在移栽幼苗时要注意把大、小苗的位置进行调整,并在玻璃和蒲苫的通风、保温管理上,不同位置区别对待,进行调节。 北方的改良阳畦内小气候条件比普通冷床优越,气温和地温一般相差4~7℃,特别是缩短了低于5℃气温的持续时间,延长了10~20℃气温的持续时间,可进行喜温蔬菜的早熟栽培。 冷床cold bed不需人工加热而只利用太阳辐射即可维持一定温度,使植物安全越冬或提早栽培繁殖的栽植床。它是介于温床和露地栽培之间的一种保护地类型,又称阳畦。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尤其是日光资源丰富而冬、春季多风的地区,这种简单实用、廉价易管的保护地设施受到普遍欢迎。冷床被广泛用于二年生花卉的保护越冬及一二年生草花的提前播种,耐寒花卉的促成栽培及温室种苗移栽露地前的锻炼期栽培。在蔬菜栽培中,也广泛应用。 冷床cold frame具有床框等保护设施可以保温的苗床。因无加温条件,故名。多用于非严寒地区低温季节蔬菜(尤其是喜温的果菜)等早熟栽培的育苗,也可用于蔬菜、花卉等的栽培。结构包括床框、覆盖物等。床框用土、砖等制成,宽1.5 m左右,东西走向,北高南低,其上覆盖玻璃窗或塑料薄膜窗,向南倾斜,使更多的日光照入苗床,北面设风障。夜间在窗框上覆盖草帘等保温。 单斜面横断面 双斜面外形 冷床 冷床又称“阳畦”。利用日光热加温的育苗床。参见“阳畦栽培”。 冷床在冶金工业中轧制加工后,用于冷却轧件的设备。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