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场曲
脚色上场,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不用引子,而用过曲或上场诗代替,用过曲代替的,就叫做“冲场曲”。净丑上场,一般都用粗曲冲场,不用笛和,不拘宫调,皆系散板干唱或干念,如《琵琶记》第三出净扮老姥姥、丑扮惜春舞上唱〔雁儿舞〕。此类过曲有〔光光乍〕、〔大斋郎〕、〔水底鱼儿〕、〔普贤歌〕、〔字字双〕、〔柳穿鱼〕等。生、旦冲场不可用粗曲,而用可粗可细之曲,如《杀狗记》第十九出贴上唱〔腊梅花〕,《邯郸记》第十一出生领众上唱〔缕缕金〕。武剧又往往用北曲冲场,如《白兔记》卷下第十二出净领众上唱〔北一枝花〕。有些过曲,习惯不用引子,如〔懒画眉〕、〔山坡羊〕等,是细曲叠用二支或四支,不可视为冲场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