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Bīng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长治有分布。《续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姓氏考略》注云: “为凌氏所改。河间有冰姓。” 明代有冰如鉴,繁昌人,万历间为川宁卫千户。 冰bīng水在攝氏零度以下凝結成的固體。張衡《思玄賦》:“行積冰之磑磑兮,清泉沍而不流。”蔡邕《釋誨》:“履霜如冰,踐露如暑。” 冰 凝结。《说文》作“  ”,是“凝”的本字,后多表凝结的水。《荀子·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通“掤” bing [例]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公徒释甲,执冰而踞。”冰,当作“掤”,古时箭筒的盖子。冰通“掤”, 冰,帮母、蒸部;掤,帮母、蒸部。帮母双声,蒸部迭韵,属双声迭韵通假。 冰 冰bīng水在摄氏零度和零度以下凝结成的固体。《邶风·匏有苦叶》三章:“士如归妻,迨冰未泮。”毛《传》:“迨,及;泮,散也。”郑《笺》:“归妻,使之来归于己,谓请期也。冰未散,二月中以前也,二月可以昏矣。” 《鲁诗》说:“嫁娶必以春何?春者天地交通,万物始生,阴阳交际之时也。”《齐诗》说:“冰泮将散,鸣雁雍雍。丁男长女可以会同,生育贤人。”王先谦《集疏》:“士如归妻者,妇人谓嫁曰归,自士言之,则娶妻是来归其妻,故曰归妻,谓亲迎也。”《豳风·七月》八章:“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二之日,夏历十二月。三之日,夏历正月。《韩诗》说:“冰者,穷谷阴气所聚,不泄则结,而为伏阴。”毛《传》:“冰盛水腹,则命取冰于山林。冲冲,凿冰之意。凌阴,冰室也。”陈乔枞《四家诗异文考》:“冰者,寒气所聚。凿冰,亦所以散固阴沍寒,深山穷谷之气,故能调四气之和,使冬无愆阳,夏无伏阴,人不天札(温疫),否则凝聚不泄,结而为伏阴矣。故先王重祭寒之礼,著斩冰之令,非独藏以备暑而已。” ☚ 冲冲 污 ☛ 冰读音b·ing(-),为ing韵目,属ing—eng韵部。笔陵切,平,蒸韵。 ❶水在摄氏零度以下所凝结成的固体。 ❷使人感到寒冷。 ❸用冰镇物使冷。 上一条: 冫 下一条: 氷
冰“凝”的本字。段玉裁注:“经典凡凝字皆冰之变也。” 上一条: 凝 下一条: 拧 冰凉。《孟姜女哭长城》(贤孝):“上下身命都脱净,下在水里果然冰。” 《独弦操》(197):“饭都晾冰了,还不快些吃饭!” 冰bīng冷淡地对待。〔例〕“你说你要找事,是不是?”周少濂挑着小尖嗓子问。“还没有一定的计划!”赵子曰觉得用话把周少濂冰走,比找事还重要,很冷淡的这样回答。(文一280)∣不理我,冰着我,也是为我好?嘻嘻! (文一359)∣他对妙斋越来越冷淡。他想把妙斋“冰”了走。(文九214) 冰bin1(动)裂:手脚都冻得~ 口了。丨地都干得~口了。 冰piŋ213❶冷,凉: ~水,~茶,饭~了。 ❷降温: 把头用湿毛巾~。《玉篇》云: “冬寒水结也。” 由寒引申为冷、凉。也作冰冰儿的。 冰〔bing〕giand. 冰棒 〔bing bang〕bid bangb. 冰雹 〔bing bao〕shad. 冰冻 〔bing dong〕chob giand. 冰块 〔bing kuair〕gal giand. 冰冷 〔bing leng〕 zanl. 冰凉 〔bing liang〕cend. 冰凌 〔bing ling〕bad dongxgiand. 冰融雪化 〔bing rong xue hua〕yenx giand yenx nbet. 冰糖 〔bing tang〕bid ndangx. 冰雪 〔bing xue〕nbet giand. 冰氷ㄅㄧㄥbīng二2200①名雹子。吴语。江苏启东。②动板(脸),绷(脸)。中原官话。陕西商县张家塬〖 〗。他把脸一~,像是谁欠他多少钱一样。③动因寒冷或干燥而裂开。西南官话。四川成都〖pin55〗。手脚都冻得~口了‖地都干得~口了‖乒乓桌放在太阳坝头晒~了。④动冷淡对待。北京官话。北京〖 〗。半天不说话,是想把客人~了走。⑤动被凉水等刺激而引起不适。胶辽官话。山东牟平〖 〗。夜叫雨~着了,今儿在家躺着。⑥形冰凉,寒冷。⑴中原官话。陕西商县张家塬〖 〗。这水~的很‖水烧了半天啦,还是~的。⑵晋语。河北阳原〖 〗。今儿挺~很慌。⑶兰银官话。甘肃兰州〖 〗。⑷西南官话。贵州桐梓。⑸徽语。安徽绩溪〖 〗。水好~水很凉。⑹吴语。浙江苍南金乡〖 〗。天时冷换裩身中式内衣~显~啊。浙江温州。⑺闽语。福建厦门〖 〗。手~骹冻。   冰代称媒人。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寄生》:“父遣冰于郑,郑性方谨。” ○ 冰人 冰〈流〉北京指对人冷淡。 冰*氷bīng❶水遇冷凝结成的固体 △ 湖面结了~。 ❷接触低温的东西而感到寒冷 △ 泉水~手。 ❸使物体变凉 △ 把杮子~一~。 ❹像冰一样的东西 △ ~糖|干~。 ❺姓。 冰bīng❶水在摄氏零度或零度以下凝结成的固体:~块︱~雹︱~凌︱~晶︱~柱︱~锥︱~排︱~球︱~蛋︱~糕︱~砖︱~川︱~碛(qi)︱~河︱~山︱~峰︱~场︱~点︱~冻︱~镇︱~霜︱~炭︱冻~︱结~︱积~︱刨~丨滑~︱溜~︱破~︱窖~︱薄~︱坚~︱~天雪地︱~消瓦解︱冷若~霜︱滴水成~︱如履(lu)薄~︱~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❷与冰有关的:~刀︱~鞋︱~橇(qiao)︱~袋︱~瓶︱~箱︱~窖。 ❸使人感到寒冷:~脚。 ❹用冰使食物变凉:把汽水~~~。 ❺像冰一样的:~糖︱~冷︱~凉︱~释︱冷~~︱~清玉洁︱涣(huan)然~释。 ○~人(媒人)。 冰bīng❶ 水遇冷后凝结成的固体:冰块|水面结冰。 ❷ 感到凉、冷:冰脚|有点冰手。 ❸ 把食品放在冰块里面或温度低的地方使其更凉一些:把啤酒冰一冰。 冰(1次) 水在摄氏零度或零度以下凝结成的固体。此指河冰。投之于~上《天》 另见[增冰][斵冰] 冰bīng水在摄氏零度以下凝结成的固体。《诗经·豳风·七月》:“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荀子·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七谏·自悲》:“冰炭不可以相并兮。” 冰bīng以极冷淡的态度或言语待人。如:半天不言语,~着我,傻子都看得出来。/用话把他~走。 冰bing冰坝 冰棒 冰雹 冰被 冰碴儿 冰场 冰川 冰床 冰草冰袋 冰蛋 冰刀 冰岛 冰灯 冰点 冰雕 冰冻 冰毒 冰峰 冰盖 冰糕 冰镐 冰挂 冰柜 冰棍儿 冰河 冰核儿 冰花 冰窖冰晶 冰块儿 冰库 冰冷 冰凉 冰凌 冰轮 冰帽 冰囊 冰排冰片 冰瓶 冰期 冰撬 冰清 冰球 冰人 冰山 冰室 冰释 冰霜 冰塔 冰炭 冰糖 冰坨 冰舞 冰箱 冰鞋 冰心 冰雪 冰鱼冰玉 冰镇 冰柱 冰砖 冰锥 棒冰 薄冰 刨(bao)冰 抱冰 冻冰 浮冰 干冰 滑冰 积冰 坚冰 窖冰 结冰 溜冰 饮冰 冰川期 冰激凌 冰箱病 冰灯节 冷冰冰 人造冰 冰寒于水 冰封雪飘冰壶秋月 冰魂雪魄 冰肌玉骨 冰解冻释 冰清玉洁 冰山难靠 冰上芭蕾 冰糖葫芦 冰天雪地 冰消瓦解 冰雪运动 冷若冰霜 滴水成冰 如履薄冰 冰炭不相容 夏虫不可语冰 一片冰心在玉壶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冰bing❶温度降到摄氏零度或零度以下时,水凝结成的固体:~块|~砖|河面上结了厚厚一层~。 ❷把物品放在冰上或冷水里使冷却:把汽水放在水里~一~|把西瓜放进冰箱~一会儿。 冰(同)冻 冷 (反)炭 冰bīng❶水凝结成的固体:因宝玉素习秉赋柔脆,虽暑月不敢用~。(六四·1529) ❷因接触凉的东西而感到冷:袭人伸手从他项上摘下那通灵玉来,用自己的手帕包好,塞在褥下,次日带时便~不着脖子。(八·192) ❸指冰片:(贾芸)大香铺里买了~、麝,便往荣国府来。(二四·543)
冰bīng古代名物 > 天象類 > 氣象部 > 雹 > 雹 > 冰 冰 bīng 亦稱“冰子”。即雹。雹爲冰粒或小冰塊,又爲雨凝成,故稱。《説文·雨部》:“雹,雨冰也。”明·彭大翼《山堂肆考》卷六引《造化權輿》曰:“雹者,雨之冰也。”宋·陶穀《清異録·天文》引《博學記》:“冰子,雹。”明·劉基《長相思》詞之四:“寒門六月天雨冰,天關凍折天柱傾。”
古代名物 > 地物類 > 水部 > 冰澌 > 冰 冰 bīng 特指雹。《素問·至真要大論》:“太陽之復,厥氣上行。水凝雨冰,羽蟲迺死。”王冰注:“雨冰,謂雹也,寒而遇雹,死亦其宜。” 冰【同义】总目录 冰石镜冰冰;炭○冰bīng(名)不可能与燃烧的炭共存,与炭分别为冷热两极端,因比喻为两极之一或无法共处的一方:~炭不同炉|~炭不相容。 ●炭tàn(名)可溶冰,为与冰相反的热极,因比喻相反两极之一或势不两立之一方:雪中送~|践冰履~|冰~不投。 冰←→炭bīng ← → tàn冰:水在摄氏零度或零度以 下凝结 成的固体。 炭:木炭。 【例】 盖君子小人,如冰炭之不相容,薰莸之不相入。(宋·朱嘉:《朱子全书·卷六十三·治道一·用人》) 冰bīng〖名词〗 水在摄氏零度或零度以下凝结成的固体(2)。《吊古战场文》:坚冰在须。——坚硬的冰挂在胡须上。《丰乐亭记》:风霜冰雪。——经过风霜冰雪。
冰bīng〖动词〗 冻结成冰(2)。《李陵答苏武书》:胡地玄冰。——胡地冻结着黑色的冰。《吊古战场文》:河冰夜渡。——河水结冰夜间渡过去。 冰bīng水凝结而成的固体。《劝学》:“~,水为之而寒于水。” 另见434页níng。
冰níng凝结。后来写作“凝”。《新唐书·韦思谦传》:“帝崩,思谦扶疾入临,涕泗~须。”(扶病:抱病。临lìn:哭。) 另见34页bīng。 冰*△水bingB1F9 ❶常压下水在摄氏零度或零度以下结成的固体:~块/~川/~雪融化。 ❷因为接触凉的东西而感到寒冷:水真~/~手。 ❸把东西和冰或凉水放在一起使变凉:~西瓜/~汽水。 ❹姓。 寒冷 寒冷冷(冷冽;冷冻;凉冷;冷呵呵)寒(寒冽;清寒;鹤寒;寒浸浸)淅 沧(沧凉) 凛(凛寒;凛栗;凛凛;寒凛;惨凛) 冽(凌冽;栗冽) 洌(栗洌) 栗 凄(凄凛) 栗(玉楼起栗) 阴(阴寒;陵阴)烈 溧 恓 凄 冰(怀冰) 清 沍 寥翘 惨烈 惨懔 潦烈 玉壶水 玉楼起粟 肌生银粟 肌粟生寒 寒粟生肤 寒生肌粟 冷和热:冷热 冷暖 寒热 炎凉 炎冷凉温 凉热 凉燠 寒暑 冷热不定:时冷时热 寒热往来 不冷不热:温吞 温暾 液体不冷不热:乌涂 兀秃 寒冷的感觉:寒意 峭厉 尚未消尽的寒意:残寒 余凛 余寒 寒意已深:峭深 风寒冷:觱发 风快疾而寒冷:飂冽 衣单薄而身寒冷:单寒 饥饿寒冷:饥寒 饥冻 寒馁 饥寒一起袭来:饥寒交至 饥冻交切饥寒交迫 饥寒交切 饥冻交凑 凛冽,寒冷:凛烈 凄清寒冷:凄冷 凄凛 清澈寒冷:清冽 清凉寒冷:清冷 寒冷,清冷:寒凉 凌兢 凄薄 凄凄(冷凄凄) 清寒 阴暗而清冷:阴冷 风雨交加,凄凉清冷:风雨凄凄 寒而急:凄紧 寒冷而猛烈:冽厉 轻微的寒冷:凉(微凉;嫩凉) 微寒 料峭(~轻寒) 寒薄 轻冷 轻寒 薄寒 嫩寒 娇寒 侧寒 凄清 微寒的样子:凉飕飕 寒冷的样子:凛凛 冽冽 栗烈 惏栗 零栗 惏栗 沧沧(凉凉~) 懔懔凌凌 恻恻 洒洒 凄然 烈烈 溘溘(寒~) (温度低:寒冷)
另见:使冷 冰 凉 ☚ 寒冷 很冷 ☛
冰 冰冰(冰凌;寒~) 凌(冬~) 冻水骨 玉膏 石镜 冰和霜:冰霜 寒冷的冰霜:寒霜 清霜 冷霜 冰和雪:冰雪 环素 瑶琼 琼玖 云母 乱琼碎玉 滴水凝成的锥形的冰:凌锥 冰锥(冰锥子) 雪凌 霜凌 滴水、积雪凝成的冰条:冰凌 冰溜(冰溜柱) 冰柱 冰玉 溜筯 悬挂着的冰柱:悬冰 形容冰柱:银笋 小冰柱:玉筯 结于水面的冰:阳冰 背阴处的冻冰:阴冻 春天的冰:春冰 寒冷的冰:寒冰 积聚的冰:凌(冰凌) 气温在零度以下时空气中水蒸气凝成的结晶状的小颗粒:冰晶 雾凝聚在树枝上的白色松散的冰晶:凇(雾凇) 霿淞 树挂 破碎的冰:碎冰 玉星 漂流的碎冰:迸萤 洁白的冰:素冰 白冰 晶亮的冰:熙冰 厚冰:坚冰(~已破) 丰冰 严冰 玄冰重冰 层冰 黑凌 透明坚硬的平滑冰层:明冰 坚硬的河冰:狐冰 薄冰:轻冰 细碎的薄冰:凘 未化尽的冰:残冰 余冻
另见:冬季 寒冷 凝结 融解 ☚ 冰 雪珠 ☛
凉 凉凉(秋~) 冰 冻 森 清 撩峭 有点凉:疏凉 很凉:冰凉 风很凉:冷飕飕 新鲜冰凉:鲜凉 寒凉的样子:冷冷(秋风~) 凉凉 凄其凉浸浸 微凉的样子:凉生生 (温度较低,有点冷:凉) ☚ 凉 清凉 ☛
☚ 瀑布 冰 ☛ 冰 154.冰(p325.3)义项二,书证之二引《荀子·劝学》作:“青,取之於蓝而胜於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按:引文不确, “胜於蓝”之“胜”,乃“青”字之讹。 ☚ 冤有头,债有主 冰消瓦解 ☛ 冰bīng笔陵切,平蒸。水在摄氏零度以下凝结成的固体。《荀子·劝学》:“~,水为之而寒于水。” 〖冰〗 粵 bing1〔兵〕普 bīnɡ ❶ 冰塊。許慎《說文解字》:「〜,水堅也。」荀況《荀子.勸學》:「〜,水為之,而寒於水。」 ❷ 結冰。呂不韋《呂氏春秋.慎大覽.察今》:「見瓶水之〜,而知天下之寒。」
冰bīng❶水在摄氏零度或零度以下凝结成的固体。 ❷感到寒冷。如:河水冰脚。 ❸把东西和冰放在一起使之变凉。如:冰镇汽水。 冰[氷]bīnɡⅠ (水凝结成的固体) ice: 漂[流] ~ drift ice; 人造 ~ artificial ice; 如履薄 ~ like walking on the thin ice Ⅱ ❶ (用冰或凉水冷却物体) ice;put ice around;put on the ice: 把汽水 ~ 上 ice the bottle of soft drink ❷ (感到寒冷) feel cold: 河水 ~ 人。 It's freezing in the river. ◆冰雹 hail;hail stone;precipitation;ice storm;silver storm; 冰暴 icefall;ice cascade;ice storm; 冰崩 ice-fall;glacier avalanche; 冰层 ice layer; 冰场 skating [ice] rink;ice stadium;ice arena; 冰城 ice city; 冰川 glacier; 冰川期 glacial epoch;ice age; 冰袋 {医} ice bag;blade;ice pack; 冰蛋 frozen eggs; 冰刀 {体} ice skate blade; 冰岛 Iceland; 冰灯展 ice lantern show; 冰堤 ramparp; 冰点 {物} freezing point;ice point;{物化} freezing temperature; 冰雕 ice engraving; 冰冻 frozen;frost;freeze,freezing;gelivation; 冰毒ice;smokable methamphet-amine冰盖 {地} ice sheet;ice cover; 冰糕 [方] ice cream; 冰河 {地} (冰川) glacier; 冰厚 ice thickness; 冰壶秋月 chaste; 冰魂雪魄 pure and noble; 冰肌玉骨 (woman) of a real beauty with flesh of ice and bones of jade;(of female skin) smooth and fair; 冰窖 icehouse; 冰晶 {气;物化} ice crystal; 冰凉 ice-cold; 冰片 {中药} borneol;{有化} borneol;bornyl alcohol;2-camphanol; 2-hydroxycamphane;camphol;Borneo camphor; 冰期 {地质} ice age;glacial period;glacial epoch; 冰淇淋 ice cream; 冰碛 {地质} drift;glacial drift;moraine; 冰清玉洁 as clean as ice and as pure as jade;ice as symbol of purity of character;pure and noble;open and aboveboard; 冰情 ice condition; 冰球 {体} ice hockey;puck; 冰山 iceberg;ice-capped mountain;backer that one can only depend on temporarily; 冰上运动 {体} ice-sports; 冰蚀 {地质} ice erosion; 冰霜 moral integrity;austerity; 冰炭不投 as incompatible as ice and charcoal;be extremely irreconcilable; 冰炭不相容 as incompatible [irreconcilable] as ice and hot coals;be extremely hostile to each other; 冰炭之交 the alliance of ice and redhot coal;an impossible friendship; 冰糖 crystal sugar;{食} rock candy; 冰天雪地 a world of ice and snow;a frozen and snow-covered land;be all covered with ice and snow; 冰下捕鱼 ice water fishing; 冰箱 ice box;refrigerator;fridge;frig(e);ice chamber;ice refrigerator;freezer; 冰消瓦解 melt like ice and break like tiles;be thoroughly removed;disintegrate;dissolve;vanish from the scene; 冰鞋 skating boots;skates; 冰原 {海} ice field; 冰贞玉洁 virgin chastity; 冰砖 ice-cream brick 冰ice
冰ice 冰bīng❶冰壶秋月|冰壶玉衡|冰魂雪魄|冰肌绰约|冰肌雪肤|冰肌玉骨|冰洁渊清|冰解雪释|冰瓯雪碗|冰清水冷|冰清玉洁|冰山难恃|冰炭不容|冰炭同器|冰天雪地|冰弦玉柱|冰消冻释|冰消瓦解|冰消雾散|冰雪聪明
❷雕冰画脂|践冰履炭|镂冰裁玉|镂冰雕朽
❸冻解冰释|涣然冰释|涣若冰释|冷若冰霜|冷似冰霜|凛若冰霜|六出冰花|瓦解冰销|雪窖冰天|雪释冰融
❹滴水成冰|画脂镂冰|煎水作冰|刻脂镂冰|镂玉裁冰|履霜坚冰|如履薄冰|夏虫语冰 冰 bīng(6画)
  【提示】水,第二笔是横撇,不是一横、一撇两笔。  *冰〔氷〕bīng6画 冫部 (1) 水因冷而凝成的固体:~雹|~窖|溜~|~天雪地。 (2) 纯洁;清白:~心。 (3) 凉的东西让人感到寒冷:冬天坐公共汽车,处处~手。 (4) 用冰、凉水或机械使东西变凉:~箱|~柜|汽水~过了|把啤酒~一~。 (5) 像冰的东西:~糖|~片。 冰 ☚ 仌 凍 ☛ 冰水bīng商周金文陶文及小篆都有冫字,即冰的本字,象形。象冰凝结状。春秋金文及小篆有冰字,会意字,从冫从水,水坚义。《说文》以冫为冰的本字,冰为凝的本字。中古以后,冫字渐不用。以冰为结冰字,以凝为凝结字。凝是形声字,疑与凝声母同,韵母疑无鼻音尾,凝有鼻音尾,阴阳对转。现代说冰是水因冷凝结成的固体。引申指使人感到寒冷。如:河里的水有点冰手。再引申指用冰贴近东西使变凉。如:把汽水冰上。 冰氷★异◎异★常◎常
bīnɡ金文1、小篆1为象形,象冰面裂纹之形,隶定为“氷”,作构字的左偏旁时省作“冫”。金文2、小篆2为表意,从水从冫,表示水冻结而坚硬,是“凝”的本字,隶定为“冰”。本义为水冻结而成的固体,引申为接触凉的东西而感到寒冷、用冰或凉水使东西变凉等。《异体字表》以“氷”为异体字。冰 (níng)古“凝”字。从水、仌。 冰 ☚ 仌 北 ☛ 000000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