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冯延巳《谒金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冯延巳《谒金门》《谒金门》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1。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2。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3。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冯延巳《谒金门》冯延巳《谒金门》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1。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2。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3。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注释】 1.乍起:初起。 2.挼(音nuo):用手揉搓。这两句系倒装句法。 3.斗鸭阑干:古人用栏干圈养一些鸭,使之相斗以为戏。搔头:古时妇女发饰。可以用来搔头痒。玉搔头:玉簪。坠:垂下。 今译 春风乍起, 吹皱了平静的一池春水, 荡起道道涟漪。 她走在春意芳菲的小径里, 洁白的手搓揉着红杏花蕊, 悠闲地逗引鸳鸯为戏。 独自倚着斗鸭栏杆, 头上的碧玉簪子斜垂。 整日里思念你呵, 你却全无消息, 忽抬头,听到了鹊儿报喜。…… 冯延巳《谒金门》《谒金门》 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①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②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③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④ 【注释】 ①乍起:初起。②挼(nuo挪):用手揉搓。这两句系倒装句法。③斗鸭阑干:古人用栏干圈养一些鸭,使之相斗以为戏。《三国志·吴书·陆逊传》:“时建昌侯虑於堂前作斗鸭栏。”又伶玄《赵飞燕外传》:“忆在江都时,阳华李姑畜斗鸭水池上。”后者虽系小说,但斗鸭风尚相传已久。搔头:古时妇女发饰,可用以搔头痒。玉搔头:玉簪。《西京杂记》卷二:“武帝过李夫人,就取玉簪搔头,自此后宫人搔头皆用玉。” 坠:垂下。在本词中形容斜露玉簪,仿佛欲落下。④鹊喜:《淮南子·汜论训》高注: “乾鹄,鹊也,人将有来客,忧喜之征则鸣。”《开元天宝遗事》:“时人之家闻鹊声皆以为喜兆,故谓灵鹊报喜。”俗传喜鹊是报喜信的。《西京杂记》卷三引陆贾对樊哙语:“乾鹊噪而行人至,蜘蛛集百事喜。” 【译文】 春风乍起,吹绉了平静的一池春水,荡起道道涟漪。她走在春意芳菲的小径里,洁白的手搓揉着红杏花蕊,悠闲地逗引鸳鸯为戏。 独自猗着斗鸭栏杆,头上的碧玉簪子斜垂。整日里思念你呵!你却全无消息,忽抬头,听到了鹊儿报喜。…… (王 洪译) 【集评】 宋·马令:“元宗乐府词云:‘小楼吹彻玉笙寒。’延巳有‘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之句,皆为警策。元宗尝戏延巳:‘吹绉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延巳曰: ‘未如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元宗悦。”(《南唐书》卷二十一) 明·沈际飞:“起语与前词同一况味,闻鹊报喜,须知喜中还有疑在,无非望幸希宠之心,而语自清隽。”(《草堂诗馀正集》) 清·贺裳:“南唐主语冯延巳曰:“‘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何与卿事?’冯曰: ‘未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不可使闻于邻国。然细看词意,含蓄尚多。又云: ‘无凭谐鹊语,犹觉暂心宽’,韩偓语也。冯延巳去偓不多时,用其语曰: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虽窃其意,而语加蕴藉。”(《皱水轩词筌》) 近代·俞陛云:“‘风乍起’二句,破空而来,在有意无意间。如絮浮水,似沾非著,宜后主盛加称赏。此在南唐全盛时作。‘喜闻鹊报’,及‘为君起舞’句,殆有束带弹冠之庆,及效忠尽瘁之思也。”(《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总案】 《南唐书》记载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和延巳“戏谑”之事,词坛一直传为佳话。有的人认为是对南唐政务荒疏不满情绪之流露,所谓“言在此而意在彼也”,可备一说。倘若句句比附,必失之于牵强附会。此诗写闺情确实极妙,起首二句既是写风动波生涟漪,又巧妙地蕴含人物内心的不平静,恰切而又形象。这种象征手法给人以别开生面的特殊享受。春风乍起,春色诱人,春意盎然,春情滋扰,自必勾动思春愁绪,由景入情,景中寓情。熔铸一个“绉”字,把死水写活,化静景为动,尤其切合在封建礼教束缚下闺中少妇那典型的心态,诚然“诗眼”也。上片后二句和过片二句“闲引”、“手挼”、“斗鸭”、“独倚”一系列动作,看似闲逸,实则百无聊赖,苦闷无从排解。冠一“闲”字,把女主人的无所事事、无所用心和懒散愁闷、惆怅空虚情态活现出来。一“绉”一“闲”,展示闺中少妇心灵深处的细微变化,恰到好处。然后点明其原因是“终日望君君不至”,本已失望,但结句陡生波澜,忽闻灵鹊报喜,又萌生新的希望,真神来之笔。它以其纤细宛曲为人传诵、历久不衰。整首词层次井然、丝丝入扣,无论细节的刻画、情境的拓开,意境的渲染,都使人物更加典型、丰满。 冯延巳《谒金门》
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冯延巳(903-960),字正中,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南唐宰相。其词深婉含蓄,对北宋词的影响很大。闲引:逗弄。挼:揉搓。斗鸭:古代有斗鸭取乐的风俗。搔头:首饰,玉簪的别称。 入选理由: “风乍起”两句当时就很有名,还有故事流传;写女子的神态和心理都细腻入微。 诗词赏析 开头两句描写春水很是生动,为当时的人赏爱,据说皇帝李璟曾和作者开玩笑说:“‘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言下之意是春风吹水与你何干呢,你再写得好那也是风和水的现象。当然,作者也顺势将李璟的词句借来调侃,于是成为文坛佳话。 这首词写闺中女子的春日情状。题材虽不新,但和许多同类作品相比,它有很多优秀之处。首先从选材的角度说,它侧重表现的是女子由愁到喜的过程,超越了许多以哀伤结尾的模式。其次,词中对人物刻画很注重性情心理,使人物更有可感的特点。词中的女子思念情人,显得有些焦躁、烦恼,但作者并没有直接写,而是通过她的动作和侧面描写来表现。当春风吹动她的春心后,为了避免孤独相思,她来到庭院中逗弄鸳鸯消遣;她手上不知不觉地揉搓着杏花花瓣,心里肯定在想着远方的情人,作者只写动作而已透入内心。她百无聊赖,只能看斗鸭来转移心思,连首饰都歪斜了。就在已经忘情之间,突然听见喜鹊叫,她一下就高兴起来了,因为这预示着情人将要回来。第三,词的起句和结句前后呼应,使主人公的情感变化一脉相承,使词的结构浑然一体。起句风吹春水,暗示女子春情泛起;结句“喜”字收住,也在春情之中。第四,词的余韵不断。虽然女子听见喜鹊叫了,但并非情人已至,情人必至,以后怎么变化,作者没有交代,读者自可想去,想象就没有定格,于是生出许多猜测来。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