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冯国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冯国用1323—1358

明初将领。濠州定远(今属安徽)人。元末与其弟冯胜结寨自保。后投朱元璋,建议先取金陵(今南京),然后四出征伐;倡仁义,收人心,定天下。因此甚得信任,居幕府,从攻滁州、和州等地有功。渡江取太平后,管带亲兵,成为朱元璋心腹。后南下攻取镇江、丹阳、金华、绍兴等地,累擢至亲军都指挥使。不久死于军中,年三十六。洪武三年追封郢国公,肖像列功臣庙,位第八。

冯国用1322—1357

明初将领。定远(今属安徽省)人。喜读书,通兵法。元末,与其弟冯国胜(冯胜)组织地主武装以防农民军。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与其弟同投朱元璋。建议朱元璋取金陵(今南京)为根本以成帝业,朱元璋大悦,俾居幕府。并从克滁州(今滁县)、和州(今和县),皆有功。十五年(1355年),从渡江,取太平(今当涂),命其典亲兵,视为心腹。蛮子海牙据采石,他破擒蛮子海牙,降其众三万余人。朱元璋择骁勇者五百人为亲军,命他率之,在攻集庆(今南京)时,争先立功。后又从征镇江。十七年(1357年)从征宁国(宣成)等地,擢亲军都指挥使。不久即卒于军。洪武三年(1370年)追封郢国公。

冯国用1323—1358

明初将领。濠州定远(今属安徽)人。回族。又名用。元末与弟胜于濠州起兵,后投朱元璋。提出统一天下的基本战略: “金陵龙蟠虎踞,帝王之都,愿先拔之以为根本。然后四出征伐,倡仁义,牧人心,勿贪子女玉帛,天下不足定也。”为朱元璋所器重,后随军南下,攻取镇江、丹阳、宁国等地,累官至亲军都指挥使, 后卒军中。洪武三年(1370)追封郢国公。

冯国用1322~1357

明初将领。濠州定远(今属安徽)人。喜读书,通兵法。元末,与其弟冯国胜(冯胜)组织地主武装以防农民军。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与其弟同投朱元璋。并从克滁州(今滁县)、和州(今和县), 皆有功。十五年,从渡江,取太平(今当涂),命其典亲兵,视为心腹。朱元璋择骁勇者500人为亲军,命他率之,在攻集庆(今南京)时,争先立功。后又从征镇江。十七年,从征宁国(宣成)等地,擢亲军都指挥使。不久即卒于军。洪武三年(1370年)追封郢国公。

冯国用

冯国用1323~1358

与弟胜俱喜读书,通兵法。朱元璋率兵至妙山,国用与弟率兵来归,甚见亲信。首劝朱元璋攻占金陵,为朱采纳。留居幕府,典亲兵委以心腹。破蛮子海牙,擒陈兆先,下镇江诸郡。累擢亲军都指挥使,卒于军。明洪武三年(1370),追封郢国公。肖像功臣庙,位第八。

☚ 郭天叙   缪大亨 ☛

冯国用

元末起义军将领。濠州定运(今安徽定运县)人。回族。自幼喜读兵书,讲论兵法,以谋略见长。元末与弟冯胜起兵归朱元璋,为谋士。曾随从破滁州、和州、采石、太平,屡建功勋,力谏朱元璋攻集庆(今南京),被采纳,至正十六年(1356),陷此城,降军民50余万,立首功。旋南下攻占镇江、丹阳、宁国等地。同年七月,擢帐前总制亲军都指挥使。至正十九年(1359)正月,随朱元璋攻占浙江诸暨、绍兴等地。不久病卒军中。后有人评说,朱元璋初期创业成就,与其“救民涂炭,除暴去苛,纵还妇女,不贪玉帛”之谋略,有一定关系。

冯国用1333—1358

明初将领。濠州定远(今属安徽)人。元末与弟冯胜起兵,后归朱元璋,劝其攻占集庆(今江苏南京)。后随军南下,取镇江、丹阳、宁国等地。累升至亲军都指挥使。不久死于军中。

冯国用1323—1358

明初将领。濠州定远(安徽定远)人。元末与其弟冯胜组织武装结寨自保。朱元璋略地至妙山,国用偕胜来归。太祖询天下大计,国用劝其先取集庆(今南京),然后四出征伐。太祖大悦,俾居幕府。后随军南下,攻取镇江、丹阳、宁国等地。累升至亲军都指挥使。不久,卒于军中。洪武三年(1370)追封郢国公。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5: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