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冬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冬眠dōngmián

某些动物冬季进入睡眠状态,不吃不动。

冬眠dōngmián

〈名〉某些动植物到了冬季,为适应寒冷而出现的不吃不动或停止生长的现象:冬眠状态│处于冬眠时期。

冬眠dōngmián

某些动物在生存条件不利的情况下的一种适应方式。
【组词】冬眠状态︱冬眠的动物︱开始冬眠
【例句】青蛙说:“我要冬眠了。整个冬天,我们青蛙都睡在洞里,不吃也不动,到明年春天再出来。”
 ❍ 我决定把刺猬带回家,看看它怎样冬眠。
【近义】休眠︱睡眠
【反义】苏醒︱清醒

冬眠dōngmián

【释义】
指在冬天某些动物僵卧在洞穴里几乎停止生命活动的现象,是生物适应环境变化的自然反应。

【色彩】
中性。

【近义】
休眠。

【反义】
活动︱生长。

【扩词】
开始冬眠︱冬眠时期。

【造句】
 ❍ 到了冬天,乌龟躲进自己的窝里,闭上眼睛,身子一动也不动,它在~呢。
 ❍ 在漫长的~期里,许多调皮的动物都在呼呼大睡,森林里安静极了。

冬眠dongmian

是某些动物(如青蛙、蛇、乌龟等)为适应冬季不利的生活条件(如寒冷和食物不足)而出现的一种生理现象主要表现为不活动,僵卧在洞里,机能减弱,体温下降:一到冬天,蛇便进入~状态。

冬眠dōng mián

某些动物在冬季时生命活动处于极度降低的状态。1906年《博物学教科书》第一编:“蟾蜍……至秋凉时,即潜伏土中而为冬眠。”1909年钟观光《理科通证·动物篇·蛇》:“蛇为热带动物,故产温带者形小,且非暖期不现。晚秋以后天气渐寒,即潜伏土中而为冬眠。”1931年《英汉对照百科名汇》:“Winter sleep,冬眠。”鲁迅在《人生象学》(1909年)中称冬眠为“冬蛰”。

人或动物的整个生理组织

人或动物的整个生理组织

纤质
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生态
牛马等动物的反刍:倒嚼
某些动物在某阶段不吃不动:眠(蚕~)
某些动物为适应环境的变化,生命活动几乎到了停止状态:休眠
某些动物在寒冷的冬季休眠:蛰(蛰伏;冬蛰) 冬眠
虫类藏伏冬眠:闭蛰
发育成熟的女子周期性子宫出血的生理现象:月经 经水 程姬之疾
雌性高等动物卵子成熟前后,生理上要求交配:发情
狗发情:走草
牲畜发情:起窠
从生物体的某些细胞、组织或器官里产生出某些物质:泌(~尿;~乳;分泌)
消化:克(克化) 化 运化
帮助消化食物:克食
生物体的组织或功能逐渐衰退:老化
生理、心理的不正常状态:变态 病态
(身体的生命活动和体内各器官功能:生理)

另见:器官 生机 器官功能

☚ 生理   生命 ☛

冬眠

有些动物在冬季环境条件不利时以不活动状态度过这一时期,称为冬眠。冬眠型动物的年度周期可分为非冬眠季节与冬眠季节。北京地区的刺猬约于3月底出眠,并立即进行生殖活动,完成生殖后便转入肥育期,一直到10月初,是非冬眠季节;10月~翌年3月是冬眠季节。在非冬眠季节里其体温也有2~5℃的波动,而与其亲缘相近的非冬眠型动物的体温波动仅0.5℃左右。人的致死低体温是29~26℃,大鼠是15~13℃,而冬眠型动物则可耐受接近0℃的低体温,甚至超冷状态,如蝙蝠超冷到-9℃仍可复苏,自动产热使体温上升到正常。冬眠过程可分为入眠、深眠和出眠3个阶段。各种动物入眠的环境温度上限相差很大:蝙蝠是24~28℃、刺猬27℃左右、黄鼠20~22℃、仓鼠9~10℃。深眠呼吸明显减少,如刺猬的呼吸运动,从常温的每1min6~18次,降到每1min1~3次(18~28℃)。与此同时,循环系统亦发生显著变化,心率极度减慢,冬眠蝙蝠的心率由正常的每1min330~920次降到每1min30次,蜂鸟由每1min480~1200次降到每1min48次,黄鼠由每1min300次降到每1min4~7次。同时血压亦极低,仓鼠和土拨鼠的血压从常温状态的100mm汞柱降到50mm汞柱,刺猬从113mm汞柱降到35mm汞柱。刺猬的出眠温度为6~9℃,达乌尔黄鼠约为10℃。除这种自发性激醒外,其他外因,如电、机械、寒冷或加温、化学刺激以及注射药物或激素都可以使冬眠动物激醒。激醒初期刺猬呼吸频率可达每1min60次,待苏醒后又趋向平静,变成每1min36~40次。冬眠动物在长达100多d的冬眠季节内不吃不喝而仍维持生命,是由于有充足的能量储备,而代谢又降到最低水平,为活动时的1%~2%。其呼吸商接近0.7,主要靠氧化脂肪来供给能量和水分。冬眠型动物在肥育期内便储存了相当于体重30%~50%的脂肪,大多数集中于皮下,不仅供给能量还有保温作用。

冬眠

冬眠dongmian

温带和寒带地区的多种无脊椎动物、两栖类、爬行类和一些哺乳类(如蝙蝠、刺猬、旱獭、黄鼠、跳鼠等异温动物),在冬季不利的外界环境条件下,则不再活动,或心跳缓慢,体温下降和呈昏睡状态,此种现象称为冬眠。冬眠是动物对寒冷和食物不足等的一种适应。此外,黑熊和棕熊等大型哺乳动物,冬季也在树洞或岩穴中进行“冬眠”,但这是一种假睡,一遇惊动即可醒来,有时还能移换新址继续假睡,这种现象,实非真正的“冬眠”。

☚ 储存宿主   异化作用 ☛
冬眠

冬眠dongmian

生活在温带、寒带的许多动物,对冬季环境中不利生活条件的一种适应。表现为蛰伏在泥土或洞中,不吃不动,循环和呼吸都极为缓慢,体温下降,处于睡眠状态。一般无脊椎动物、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由于体温较低且不恒定,多以此种方式过冬;比如青蛙在冬季体温降低,就潜伏在淤泥里冬眠;还有一些哺乳动物,冬季体温虽然不降低,但因自然条件改变也不得不冬眠,如熊冬季里缺乏食物,整个秋季吃了大量食物后就蜷伏在树洞里,酣睡一个冬季。此外,其他如刺猬、蝙蝠、旱獭等也以冬眠的方式过冬。

☚ 蚯蚓   再生 ☛

冬眠

又称“冬蛰”。动物对冬季严寒、缺食等极端环境的适应现象。主要表现为活动停止、体温下降、不易觉醒的昏睡等。参见“休眠”。

冬眠

hibernation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5: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