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农药残留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农药残留pesticide residue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生物体、农副产品和环境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残存的数量称残留量,以每千克样本中有多少毫克(或微克、纳克等)表示。农药残留是施药后的必然现象,但如果超过最大残留限量,对人畜产生不良影响或通过食物链对生态系中的生物造成毒害,则称为农药残留毒性(简称残毒)。研究农药残留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科学合理用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及对人类和生态系的不良影响。
(据F.Matsumura et al.,1972.) 药在作物上的原始沉积量随作物种类而异,在相同施药条件下主要决定于作物可食部位的表面积大小,在蔬菜、茶叶、牧草等叶用作物上农药的原始沉积量,较黄瓜、茄子、苹果等果菜类大得多,如以40%乐果乳油800倍液喷施于茶叶上,原始沉积量为103~158毫克/千克,相同浓度喷黄瓜,黄瓜上的原始沉积量为0.38~0.85毫克/千克。目前使用的农药大都是亲脂性的,沉积在作物表面的农药很快溶入蜡质层,不再以物理方式消失,大多积存于果皮、糠和麸皮中,因此除去农产品的外皮,可以去除大部分残留。表2是几种农药在农产品上的分布。 ❸施药方法、用量和时期。不 表2 几种农药在部分农产品上的分布
❹环境因子。作物和土壤中的农药可通过各种途径消失,消失速度除与农药本身性质有关外,环境因子影响很大,如光对农药降解影响大,辛硫磷在茶叶上3天后已低于残留限量,但在土壤中的药效可维持10天。土壤中的农药还可被微生物降解和随水淋溶,这些消解因素又随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水分含量、pH和温度而变化;有机质含量高,粘粒多的土壤,农药易被吸附而保留于土壤中;大多数农药在碱性条件下易分解,水分对土壤中的农药残留起重要作用,在渍水条件下促进农药降解;温度升高,亦加快农药分解。(见农药环境毒理) 危害 已知农药残留的组分、数量和影响因素,为了减少它们对非靶标生物的危害,应从农畜产品和环境两方面探讨农药残留的危害。 农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危害 大多数农药按照推荐的剂量、方法和时间施药,农畜产品中不会有残留毒性问题;无机砷和有机汞制剂等高残留农药已停止使用;六六六、滴滴涕和杀虫脒等是易污染作物的农药,使用后它们在农畜产品中的最终残留往往超过最大残留限量,这些农药的特点是:❶不仅原药有毒,其代谢物或杂质的慢性毒性与原药相当或更严重。如滴滴涕和杀虫脒的代谢物滴滴依和4-氯邻甲苯胺,工业六六六中的乙体六六六等; ❷残留量是以原药及有毒的代谢物的总残留计,所以残留时间很长; ❸可以通过食物链富集,农药在鱼、禽、畜体的富集,使农药污染更为严重,在食物链中处于最高位置的人体中往往富集较大剂量的高残留农药,这些农药从其慢性毒性和残留性方面,都不能用于食用作物。此外剧毒内吸性杀虫剂对硫磷、甲拌磷、甲胺磷和涕灭威等常因不按规定使用,污染了农副产品,而使食用者中毒,这类农药必须严格规定使用范围,禁止用于瓜果和蔬菜。 环境中农药残留的危害 直接喷洒的农药除部分着落于作物上或飘移至附近农田外,大部分落入土壤中,土壤杀虫剂、杀菌剂和大部分除草剂则是直接施入土壤中。在土壤中连年使用某种农药,由于各种降解因素的影响,其残留主要是由于当年使用的农药。土壤中的农药残留,一般不会直接引起人们中毒,但它是农药的贮存库和污染源,土壤中的农药可被作物吸收,可蒸发逸失进入大气,亦可经雨水或灌溉水流入河流和渗入地下水中,残留期长的六六六可被胡萝卜、花生等吸收,均三氮苯类除草剂在土壤中残留期很长,玉米地除草如使用不当,对下茬作物小麦有药害;麦田中使用的高效除草剂绿磺隆,虽用量很少,但对下茬玉米、油菜、大豆和水稻等作物生长有影响。滴滴涕和六六六等脂溶性强、持久性杀虫剂停止使用后,以非持久性的杀虫剂取代,又引起了新的问题,其中最主要是由于它们在水中溶解度大,易于被雨水淋溶而污染地下水,如涕灭威、克百威、莠去津、甲草胺、二溴乙烷、二溴氯丙烷、乐果等在地下水中都有检出,各国对地下水中农药残留的规定很严格,如欧洲一些国家规定单个农药不得超过0.0001毫克/升,几种农药同时存在,其总浓度不得超过0.0005毫克/升,有的地区地下水温低,微生物活动弱,进入地下水的涕灭威需2~3年才降解一半。许多国家都以地下水为主要饮用水源,所以开展了大规模地下水污染调查,并要求申请农药登记时,提供此农药对地下水影响的数据和资料。 控制 农药在农副产品和环境中的残留关系到人类的健康,人们要求没有被农药污染的食物和环境,因此必须研究控制和减少农药残留的措施。为了制定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和了解它们在作物上的残留动态和最终残留量,必须进行田间试验。FAO农药残留法典委员会(CCPR)于1981年公布了《为农药登记和制定最大残留限量提供数据的田间试验准则》,中国亦于1984年颁布了《为登记提供资料的农药残留试验准则(试行)》,规定了田间试验原则、设计、采样、样本预处理、分析和结果整理等,并在农业部领导下为研究农药的安全合理使用,组织了协作组,进行农药在农作物、土壤和水体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试验,进行施药量、施药方法、施药次数、最后一次施药与残留量的关系研究,已制订了四批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或农药安全使用标准)。控制农药残留的措施有:❶严格遵守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施药,防止和减少农药对作物、农畜产品和环境的污染; ❷禁止或限制使用剧毒和高残留农药,严防不按规定范围使用农药; ❸对主要农副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进行监测,以保证食品卫生和保护人体健康;监测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还可以检查施药质量和施药量。 农药残留pesticide residue农药在施用一定时间后仍以原型残存在环境及生物体内者,叫农药残留。农药施用后经风吹、日晒、雨淋及被植物吸收,绝大部分逐渐分解、消失,但仍可有小部分保留在水体、土壤里;被植物吸收的大部分被植物体内酶分解,亦可有小量残留,尤其是汞、砷、铅等金属制剂残留量较大,对人和牲畜危害较大。故对生产的农药及使用农药都应严格掌握、合理使用、加强监测。 农药残留农药使用后在农作物、土壤、水分、食品中残存的农药母体、衍生物、代谢物、降解物等的统称。其种类与数量和农药的化学性质有关。农药残留性愈大,对人的危害也愈大。 农药残留toxicity of pesticide residue指施用农药后,农药的母体、衍生物、代谢物、降解物等在作物、土壤和水体中的残留。在食品中的残留意义最大。残留的种类和数量与其化学性质有关。有机氯制剂在环境中难以降解,产物亦较稳定,为高残留性农药。有机磷较易降解,属低残留或无残留性农药。残留性越大,对人的危害性也越大。因此应对高残留农药限制使用。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