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农田防护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农田防护林shelterforest in farmland为了保护农田,以减轻或免受风沙、干旱等自然灾害而设置的人工林。在平原农业区,主要为护田林带纵横交错形成的农田林网,其中也常含有小片林。在平原丘陵岗地,农田防护林常由农田林网和各种水土保持林交错分布于不同的地形部位,由林带、林网和片林相结合而成。它可以降低农田风速,减轻各种害风对作物的危害,可以调节水流和近地面的湿度和温度,预防土壤侵蚀,使农田小气候和土壤条件得到改善,促进农业增产。大面积的农田防护林体系,其防护和增产作用尤其明显。除此之外,农田防护林还可生产部分木材和其他林产品。营造农田防护林是农田基本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田防护林保护农田的防护林。中国北方主林带间距约200 m,副林带间距300~500 m,每条林带由4~8行树木组成。林带结构分3种类型:❶紧密结构,透风系数0.3以下,由2~3个林层组成; 农田防护林 农田防护林Nongtian fanghulin指以改造旧有农业生态系统为目标的农田防护林体系。这项工程我国从50年代就已开始,至今,我国已营造各种形式的农田防护林约200万公顷。建设范围从风沙灾害较重的农业边缘地带进一步发展到牧区和农业条件较好的广大农业腹地。根据农田防护林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大体可以分成7个区: ☚ “三北”防护林 沿海防护林 ☛ 农田防护林 农田防护林甘肃农田防护林有两类: 一类是河西绿洲灌溉农业区的农田防护林, 由绿洲周边林带、农田林网和绿洲的内部的小片林三部分组成。该区包括酒泉、武威、张掖、金昌、嘉峪关、白银6个地、市, 总面积2 800万公顷, 其中耕地66.35万公顷,内有效灌溉面积50万公顷,保灌面积40.97万公顷。另一类是黄土高原区的山地地埂防护林, 原面、川道农田林网与庆阳、平凉、天水等地的林粮间作等。河西绿洲农田林网建设始于50年代末, 到1990年,林网保存面积5.2万公顷,连同“四旁”树在内共2 130万株, 保护着31. 67万公顷农田和果园, 占全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的63. 3%,保灌面积的77.3%, 基本形成带、片、网相结合的绿洲灌溉农业区防护林体系。林网采用窄林带、小网格的形式,每网格防护面积16.67~26.27公顷,主要树种有二白杨、新疆杨、箭杆杨、白蜡、枣树等。大部分林网内实行果粮间作, 有各种经济林2.13万公顷。凡已实现农田林网化的乡村,通过林网的间伐更新,基本实现民用材的自给。到1995年底,全省共营造农田防护林9.33万公顷,保护农田面积86.67万公顷。 ☚ 治沙工程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效益 ☛ 农田防护林 农田防护林以一定的树种组成、成带状或网状的结构配置在田块四周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可以抵御自然灾害,改善农田小气候环境,给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创造有利条件,保证作物高产稳产。 ☚ 沿海特殊立地类型造林技术 农田防护林布局 ☛ 农田防护林 农田防护林为降低风速,改善农田小气候和土壤水分状况,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收而营造的防护林。一般采用带状形式营造,故又称“农田防护林带”。由主林带和副林带纵横相交,构成农田防护林网,网眼是被保护的农田。主林带走向与主要风害方向垂直时防护效果最好,其间距视自然条件、灾害轻重、防护要求及林带作用大小而定; 副林带一般与主林带垂直,其间距取决于次要风害的大小和耕作上的要求。通常以农作物产量增长率和防护林带年投资效果系数等指标来评价农田防护林经济效益。 ☚ 防风固沙林 三北防护林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