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农田防护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农田防护林shelterforest in farmland

为了保护农田,以减轻或免受风沙、干旱等自然灾害而设置的人工林。在平原农业区,主要为护田林带纵横交错形成的农田林网,其中也常含有小片林。在平原丘陵岗地,农田防护林常由农田林网和各种水土保持林交错分布于不同的地形部位,由林带、林网和片林相结合而成。它可以降低农田风速,减轻各种害风对作物的危害,可以调节水流和近地面的湿度和温度,预防土壤侵蚀,使农田小气候和土壤条件得到改善,促进农业增产。大面积的农田防护林体系,其防护和增产作用尤其明显。除此之外,农田防护林还可生产部分木材和其他林产品。营造农田防护林是农田基本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田防护林

保护农田的防护林。中国北方主林带间距约200 m,副林带间距300~500 m,每条林带由4~8行树木组成。林带结构分3种类型:❶紧密结构,透风系数0.3以下,由2~3个林层组成;
❷疏透结构,最适宜透光度0.3~0.4,透风系数0.3~0.5;
❸透风结构,透光度0.4~0.6,透风系数0.5以上。农田防护林为重要的农田基本建设项目。

农田防护林

农田防护林Nongtian fanghulin

指以改造旧有农业生态系统为目标的农田防护林体系。这项工程我国从50年代就已开始,至今,我国已营造各种形式的农田防护林约200万公顷。建设范围从风沙灾害较重的农业边缘地带进一步发展到牧区和农业条件较好的广大农业腹地。根据农田防护林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大体可以分成7个区:
❶东北西部、内蒙古东北农田防护林区。它是我国最大的农田防护林区,其保存面积已超过80万公顷,防护面积约超过1 000万公顷。防护林内主要乔木树种为乡土杨、欧美杨类杂交杨、北京杨等杨树及旱柳、白榆、油松、紫穗槐、山杏等。
❷华北北部农田防护林区,防护林面积超过30万公顷,防护林乔木树种有青杨、小叶杨、钻天杨、旱柳、白榆、樟子松、落叶松、云冷杉等。
❸华北中部农田防护林区:总营造面积超过40万公顷。防护林乔木树种为小叶杨、毛白杨、箭杆杨等杨树和刺槐、榆树、泡桐等。
❹西北农田防护林区:防护林面积超过15万公顷。防护林主要乔木有小叶杨、新疆杨、白榆、白柳、沙枣、桑、杏、核桃等。
❺长江中下游农田防护林区:防护林面积约20万公顷,树种独特而丰富,主要有国槐、刺槐、旱柳、桑、池杉、乌桕、水杉、柏木等。
❻东南沿海农田防护林区:以海岸和胶园防护林为主,还有部分桔园及经济作物防护林,林地面积20万公顷,主要树种有大叶桉、台湾相思、湿地松、加勒比松、大叶合欢、苦楝等。
❼西藏拉萨河谷农田防护林区:规模较小。主要树种有银白杨、藏青杨、榆树、刺槐等。

☚ “三北”防护林   沿海防护林 ☛
农田防护林

农田防护林

甘肃农田防护林有两类: 一类是河西绿洲灌溉农业区的农田防护林, 由绿洲周边林带、农田林网和绿洲的内部的小片林三部分组成。该区包括酒泉、武威、张掖、金昌、嘉峪关、白银6个地、市, 总面积2 800万公顷, 其中耕地66.35万公顷,内有效灌溉面积50万公顷,保灌面积40.97万公顷。另一类是黄土高原区的山地地埂防护林, 原面、川道农田林网与庆阳、平凉、天水等地的林粮间作等。河西绿洲农田林网建设始于50年代末, 到1990年,林网保存面积5.2万公顷,连同“四旁”树在内共2 130万株, 保护着31. 67万公顷农田和果园, 占全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的63. 3%,保灌面积的77.3%, 基本形成带、片、网相结合的绿洲灌溉农业区防护林体系。林网采用窄林带、小网格的形式,每网格防护面积16.67~26.27公顷,主要树种有二白杨、新疆杨、箭杆杨、白蜡、枣树等。大部分林网内实行果粮间作, 有各种经济林2.13万公顷。凡已实现农田林网化的乡村,通过林网的间伐更新,基本实现民用材的自给。到1995年底,全省共营造农田防护林9.33万公顷,保护农田面积86.67万公顷。

☚ 治沙工程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效益 ☛
农田防护林

农田防护林

以一定的树种组成、成带状或网状的结构配置在田块四周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可以抵御自然灾害,改善农田小气候环境,给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创造有利条件,保证作物高产稳产。
农田防护林抵御的自然灾害有:
❶沙尘暴。是风沙危害的主要形式。强烈的风沙常导致侵蚀表土,吹带走或刮露出肥料、种子,甚至是发芽的幼苗。沙土吹入农田,又可造成沙压,使种子不能出土。有时也由于沙割 (沙粒不断抽打叶片),而使幼苗枯萎。我国沙尘暴主要发生在春季,不仅延误农时,造成作物减产,而且导致土地沙漠化,甚至失去耕种价值。
❷干热风。是指气温为32—35℃,相对湿度25%—30%时,风速≥3米/秒的风导致农作物强烈蒸腾,因生理干旱而严重减产,减产幅度10%—30%。
❸风灾。指由于风力过大,导致作物生理干旱而萎蔫或枯死。当风速≥10米/秒时,作物同化作用降低,机械损伤,如倒伏、落花落果、成熟籽粒脱落等。风灾以东北西部、西北、内蒙古和沿海较多。
❹低温冷害。是气温在0℃以上,有时甚至接近20℃的条件下对农作物产生的危害。多发生于秋季水稻抽穗扬花期。当冷空气入侵,气温降低到20℃以下,花蕾不能开裂,15℃以下开花停止,造成不育或灌浆不饱满而致减产。
❺其他自然灾害,如涝、土壤盐渍化、霜冻及冰雹等。

☚ 沿海特殊立地类型造林技术   农田防护林布局 ☛
农田防护林

农田防护林

为降低风速,改善农田小气候和土壤水分状况,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收而营造的防护林。一般采用带状形式营造,故又称“农田防护林带”。由主林带和副林带纵横相交,构成农田防护林网,网眼是被保护的农田。主林带走向与主要风害方向垂直时防护效果最好,其间距视自然条件、灾害轻重、防护要求及林带作用大小而定; 副林带一般与主林带垂直,其间距取决于次要风害的大小和耕作上的要求。通常以农作物产量增长率和防护林带年投资效果系数等指标来评价农田防护林经济效益。

☚ 防风固沙林   三北防护林 ☛
0000517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0:3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