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能源开发建设
对农村的能源供应、补给及新能源开发进行的建设。农村能源开发建设的正确选择是走低碳环保、生态文明、绿色生产、循环经济的科学发展道路。主要措施为:
❶实施省柴节煤灶的农村生活节能工程。我国农村地区生活能源的消耗,秸秆占31%,薪材占25%,传统的炉灶秸秆薪柴的能源利用率只有10%—15%。经过炉灶改造工程的实施,至2006年,全国已累计建设省柴节煤灶1.89亿户,秸秆和薪柴的能源利用率提高到20%—25%,形成了年节约能力4700万吨标准煤。
❷实施农村沼气能源生态工程。至2006年,全国农村户用沼气总数已经达到了2200万户,年产沼气85亿立方米,相当于1330万吨标准煤,替代薪柴相当于511万公顷的林地年积蓄量,年可为农户直接增收节支110亿元,使7500户农民直接受益。同时,全国已经建成畜禽养殖场的大中型沼气工程5200多户。农村沼气的发展对解决农村生活用能,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循环农业发展的综合效益是显著的。
❸积极开发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在农村工业化、城市化时期,商品能源需求日益增加,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大规模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缓解能源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可再生能源大多是清洁的能源。他的开发利用不但能改善环境而且能大幅度提高农村能源的自给率,促进农村向城市化的演变进程。我国农村地域辽阔,资源种类较多,分布较广。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农村能源结构应向农村现代化需要方向演变。至2006年年底,全国太阳能及热气保有量达到7500万平方米,太阳灶正常使用保有量60万台,小风电装机达到了12421千瓦。
❹坚持推进秸秆能源化和开发能源。至2008年,我国建成秸秆汽化供应站602处,建立了一批秸秆固化成型示范点,引进育成了多种优良能源作物的新品种,为规模化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走投资少、效益高、能耗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❺加快农村电气化进程。电力是最清洁的能源,是技术进步的前提。用电力替代其他能源,具有明显的节能效果和经济效益。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从物质密集型转向信息密集型,电力将起主导作用。促进农村的工业化、城市化,电力是首选的优质能源,电气化程度的提高,将减少直接利用一次能源所带来的诸多弊病,是其他能源无法比拟的。农村电力的发展不宜停留在小厂、小网和自给自足的水平上,应及早向地方网络和高效机电设备方向靠拢,单纯发展小火电不能解决农村未来发展的需要。发展农村电力工业,要推行多渠道集资,多种方式办电的方法,以促进发电量的增长与电网的发展。制定鼓励农村向国家电网投资的政策,扩大国家电网向农村供电的规模,加快农村电气化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