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能源建设development of rural energy为满足农村生产和生活用能需求,开发利用农村能源资源和商品能源的基本建设。农村能源建设是一项增加农村能源有效供给、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的重要措施,是整个农村建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发展简况 中国农村能源建设是在20世纪50年代从推广沼气技术开始的。1965年为解决农村炊事燃料短缺问题而开展了改灶节柴工作。之后,农村能源研究和建设逐步开展。1979年成立了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并设置农村能源专业组,同年,召开了中国能源研究会筹备会。在一系列国家级学术活动中,许多专家学者对中国农村生产和生活用能状况及其在农业生态环境中引发的恶果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解决农村能源问题的途径。自1980年至1982年通过全国农村能源资源调查和综合区划,进行了农村能源政策研究。根据中国农村能源资源分布规律和开发利用特点,建议以“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为方针,被国家正式采纳。于1983年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第六个五年计划,将发展省柴节煤灶、农户沼气池、小水电和薪炭林四项作为指导性计划下达,同时提出应积极作好太阳能、风能及地热能的利用。在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农村能源建设在科研、推广、产业、服务体系及管理机构方面都得到进一步发展。 建设内容 涉及农村当地能源资源合理开发和国家供应商品能源有效利用等各个方面,包括能源生产建设,能源利用设施推广,节能技术推广,技术服务和管理机构建设等。 能源开发 根据当地资源与能源供求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当地可利用的能源资源,以增加能源供应量。主要开发项目有:❶修建小水电站; ❷小煤矿建设; ❸营造薪炭林; ❹沼气工程建设; ❺开发太阳能,包括太阳房及太阳能烘干、保温等工程建设; ❻开发风能,包括风力发电、风力提水等; ❼开展用于农业的地热工程建设; ❽其他新能源开发利用。 能源节约 应用适用技术改造原有农村能源设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包括生产用能节约和生活用能节约两大方面。中国农村生产节能工作主要有: ❶乡镇企业生产节能。按能源品种分有节电、节煤、节油及生产用柴草的节约。主要节能措施有电力无功补偿、锅炉改造、窑炉改造等。 ❷农牧渔业生产节能。主要是电力和油品,包括灌溉节能(直接节能和省水节能)和各种农业机械在田间作业、农副产品加工、运输等节能的技术改造。 ❸农村电网的降损改造。 产业和服务体系建设 农村能源产品的工业产业开发和技术服务体系的建立,是农村能源建设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农村能源工业产业包括小水电机组、省柴节煤炉灶、沼气炉灶、生物质气化炉、生物质燃料压块机、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房建筑材料、小型风力发电机、风力提水机等产品工业。农村能源服务体系包括为推广农村能源产品及使用修理技术的各种服务公司、专业队、门市部等。 建设方法和形式 在中国农村能源建设按研究、试点、示范、推广的程序进行。以科学研究为基础进行试点,成功后在一定范围内示范,然后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单项技术推广 选择不同类型地区,在一定范围内,研究和引进某项农村能源技术加以推广。类型区的选择主要依据农村能源资源状况,当地经济技术水平等。例如在中国南方适于推广户用沼气,西北高原推广太阳灶、太阳房,在水力资源丰高区建设电气化县; 在山区建设薪炭林等。另外,在全国普遍开展了推广省柴节煤灶工作。单项技术是农村能源建设的基础,它的推广应用为综合建设创造了条件。 综合建设 在农村能源建设方针指引下,应用大系统的观点和综合发展的构思,通过区划和规划选择建设项目,制定总体方案,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当地各种能源资源,有效地利用商品能源,建立起合理的用能供能结构,建立农村能源管理、产业及服务体系,将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同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同时取得能源、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综合建设更加准确地体现了农村能源建设的“十六字”方针,使人、财、物的应用优化组合,产出最佳效益,是农村能源建设的有效途径。 中国的农村能源建设从村级、乡级发展到县级规模。农村能源建设主要是开发利用当地能源资源,遵循建设、管理和受益统一的原则,建设资金由当地自筹为主,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动员广大农民群众完成。县是中国政权的基本单元,具有相对独立的行政职能和经济实力,能够运用立法、行政、经济和教育等一系列手段解决农村能源建设中的各种问题。以县为单元开展农村能源建设符合中国国情,能够取得规模效益。到1990年,中国已在县级规模开展了改灶节柴、推广沼气、营造薪炭林、电气化试点,以及综合建设试点等农村能源建设工作,均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