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系统
农村中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经济元素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广义的农村经济系统,是指物质生产系统和非物质生产系统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经济元素组成的有机整体。狭义的农村经济系统,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各环节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经济元素所组成的有机整体,这四个环节分别承担着若干部分的工作,分别完成特定的功能。
农村经济系统的宏观特点:
❶整体性。农村经济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经济元素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各个经济元素与农村经济系统之间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各经济元素在功能上必须与农村经济系统整体适应,居于农村经济系统整体的从属地位。
❷层次性。局部的独立性构成系统的层次性。农村经济系统的层次性,是指农村经济系统中各经济元素之间的地位、等级关系。反映了农村经济系统是可以组合的,也是可以分解的。农村经济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既可以自成系统,又可以互为系统。
❸结构性。农村经济系统的结构性,是指农村经济系统内部各个经济元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结合形式。它反映了农村经济系统中各经济元素之间的比例关系、排列顺序和结合方式。
❹开放性。开放性是针对封闭性而言的。农村经济系统的开放性,是指农村经济系统与物质、能量、信息等的相互关系。如果一个农村经济系统开放性很强,说明它与环境交换的物质、能量、信息的数量大,范围广泛,种类繁多。开放的农村经济系统既受到国内自然条件、生态环境、资源数量等自然环境的制约,又受到人口状况、经济体制和政策等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农村经济系统的微观特点:
❶农村中农业生产力占据绝对地位,以生产农产品满足自身需求和非农居民需求为主,农村非农活动的规模、程度、范围和水平都较低,主要是一些农村住宅建设、农村手工艺品以及简单的服务活动,将它定义为Z种财货生产,包括诸如纺织、服装、供农民消费的食品加工业等。
❷农村经济系统中生产要素的配置处于非均衡分布中。一方面,人多地少、劳动力资源丰富; 另一方面,人均收入较低,系统内部积累投资能力弱,储蓄水平低,资金严重短缺。
❸生产要素的使用方向被政府的各种政策严格地限定在农产品生产领域,农村经济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为城市工业化提供农产品和工业原料。
❹农民的货币收入主要来自于为非农经济系统提供的农副产品。非农活动一方面因规模小,另一方面又因主要是自给自足的非贸易型的活动,因此不能成为农民货币收入的主要来源。
❺农业技术进步速度缓慢,资本效率和劳动效率都很低,有限的生产要素被捆绑在土地上,用来生产农民自身需要的和城市工业化所需要的农副产品,非农产业扩张缺乏必要的农业效率的基础。
❻农业生产与非农产业活动之间缺乏必要的技术经济关联和组织体制关联性,即农业生产的扩张不能推动非农产业的必要的扩张,同时传统的自给自足的非农产业活动又不能拉动农业生产的扩张,它们之间缺少产业关联的技术基础和市场组织基础。
❼农村经济系统中所需要的主要生产资料 (如农机、化肥等) 以及高档的工业品甚至日用生活工业品均从该系统的外部输入,即由城市工业体系生产和提供,农民用出售农产品的收入换回工业制成品,农村非农产业不能在数量及质量等方面提供满足农村所需要的工业制成品。
❽农村非农产业仅生产传统型非农产品,但农民的消费及投资活动不仅需要这种传统型非农产品,也需要现代工业制成品,后者在很大程度上对前者有一种需求替代关系。农业生产商品化率的提高以及农民务农的货币收入扩张,决定这种替代关系的发生和替代程度。
❾工农产品的交换价格由政府决定。为了支撑迅速实现工业化的目标,政府往往采取不等价交换方式从农村经济系统中抽取利益,积累城市工业扩张所需要的资本。工农产品交换的贸易条件极其不利于农村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同时,工农产品交换的贸易条件因双方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朝着越来越不利于农村经济系统的方向演化,城市工业的扩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不等价交换所获取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