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农村社会救济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农村社会救济 农村社会救济1953年前,农村社会救济主要用于分散居住的孤老残废不定期的临时救济。1953年后,农业生产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均实行“五保”制度,政府主要对遇特殊困难者给予适当照顾,对全省农村41万血吸虫病患者给予生活补助。1956年后,农村救济重点是老灾区和基础较差的农村中困难户,对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区、农村非灾区和小集镇的困难户也适当救济。当年,全省拨发农村社会救济费204.6万元,救济人数584771人,占农村人口的2.43%,1957年拨发380万元,救济人数为127.2万人。1959年后,进入三年困难时期,农村特重贫困户和各种病患人数剧增,救济工作穷于应付。至1962年,全省农村有“五保”户26万余户,39.5万多人,困难户92.7万户,322.3万多人,占当年农村人口的11.7%。1959年至1962年,全省除拨6000多万元救灾专款和大量棉衣、被外,还拨发农村救济款955万余元。1963年后,农村救济才趋于正常。“文革”十年动乱期间,农村困难面扩大,但农村救济基本落空。1979年后,农村救济工作进入一个新时期,逐步采取扶持困难户发展生产,把治标和治本结合起来的做法。 ☚ 城市社会救济 特殊救济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