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农村社会保障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农村社会保障

041 农村社会保障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阶段农村已普遍建立了以一院(敬老院)、一厂(社会福利厂)、一会(互助储金会)为主干的农村社会保障网络,为各种社会救济对象提供了可靠保障。至1990年,全国农村已有1万4千多个乡镇建立了这种社会保障网络,占全国乡镇总数的25.1%。各种形式的社会保障基金会数以十万计。它们对保障农村优抚救济对象的生活安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 社区服务   福利企业 ☛
农村社会保障

农村社会保障

是指为提高社会生活质量而在农村设立的一系列保障措施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社会保障体系。目前,在新的体制下,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管理应考虑以下几点:
❶建立新的农村基层社会保障体制,不能重复 “包揽一切” 的老办法。在管理上,主要依靠社会化管理,管理人员要通过民主选举,实行任期制,实行基金组织非官方化。在资金不断积累的同时,使其增值。要先尽义务,后享权利。
❷社会保障基金提取的比例,应根据每个分散经营的经济单位所占有生产资料,为社会总供给的总产品和纯收入的多少来确定,而不应均摊。
❸考虑到各地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农村社会保障的管理也应因地而异。贫困地区,可以把重点放在帮助低收入家庭先摆脱贫困地位,这时的社会保障仍以国家的收入补贴为主。中等地区,可以建立较全面的农村社会保障体制,使基金来源有保证,逐步做到依靠农民保险缴纳来维持社会保障制度的存在。在富裕地区,则可以建立起较高水平的保障体系,使农村社会保障趋于完善。
❹农村社会保障事业,还应包括农村雇工的社会保障在内。

☚ 社会生活质量改善的长期性和阶段性   城市社会保障 ☛

农村社会保障

当代中国一个特有的概念。指在当前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结构转型时期,以农业人口为对象,以地方政府管理为主,以农村基层社区 (乡、镇和村) 为依托,通过国家、社区和个人三方面共同努力,对全体社区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社会保障总体设计。由于中国目前现实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以及由此而导致的种种差别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持续下去,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在社会保障方面的需求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别,而国家和社会对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提供社会保障的能力则差别更大,鉴于此,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将不会是大一统的,而是要根据城市和农村具体的社会一经济环境和不同的保障对象设计不同的社会保障方案。农村社会保障对象是执有非城市户口且不由国家供应商品粮的 “农业户”或 “农业人口”,据统计,中国的农业人口约为8亿多人,将近占全国总人口的80%。但是,中国的农业人口并非都是农业劳动者,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调查,其中包括了农村干部、乡镇企业管理者、乡镇企业职工、农业劳动者、农村智力型劳动者、私营企业主、雇工、个体工商户等若干阶层。
根据 “七五”计划对中国社会保障外延的界定,社会保障可分为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保障。农村社会保障自然也应包括这些内容。其中农村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等; 农村社会救助包括扶贫、“五保”供养、互助储金会和救灾救济等等;农村社会福利包括福利企业、敬老院、农村社区服务等等; 农村优抚保障包括国家抚恤和补助、群众优待、退伍义务兵和志愿兵的接收安置等等。从社会保障的理论上说: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保障并不是在同一个平面上的,理想的社会保障模式应该以社会保险为主,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辅 (见 “社会保障体系”)。
建国之初,通过土改,中国农民家家户户分得了土地,其基本生存权有了保证。同时,政府建立了社会救助和优抚保障制度,对遭遇天灾人祸的农民给予最起码的生活保障,对优抚对象实施优待和抚恤。自1987年以来,在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民政部门在中国农村开展基层社会保障探索。根据以上理论设想提出了十项实践原则: (1)社会保障立足于保障基本生活的原则; (2)社区和个人共同筹资的原则; (3)在地方政府的统一管理下,以基层社区为依托的原则;(4) 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5) 公平和效率相统一的原则;(6) 社会保障资金实行自治,财政独立的原则; (7)社会保障基金可用于投资以增值保值的原则;8.社会保障同家庭保障相结合的原则;(9) 资金保障和服务保障相结合的原则;(10)社会保障与社会、经济同步发展的原则。
由于中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差异极大,经济发展也就极不平衡。尤其在农村,甚至相邻的两个村之间,经济收入都会有极大的差别。因此,在今后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农村社会保障的管理体制,不能强求全国统一,而应以地方政府管理为主,目前主要是以县级管理为主。同时,要以农村的基层社区(乡镇或村)为依托。另外,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各类地区,还必须强调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在富裕的农村地区,农民需要的是对付潜在的经济风险,使富裕起来的农民不至于因为遭遇风险而再次重返贫困,因此,应以建立“保险型”的较为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为主要目标。在中等或者贫困的农村地区,农民需要是对付现实的贫困现象,使还处在贫困状态的或刚刚获得温饱的农民能脱贫致富,因此,应以建立“救助型”的层次较低的社会保障体系为主要目标。民政部门自1987年以来,已由点到面,逐步推开,基本上建立起范围不同,标准有别的农村基层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即不发达地区以扶贫扶优为主,变以往消极的“输血” 为积极的 “造血”,搞好救灾救济、优抚安置; 初步发展的地区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发展福利生产,安置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举办福利事业,收养孤寡老人,开展群众性的互助储金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达到互助、互保的目的;富裕地区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开展以社区为单位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救灾合作保险。经过80年代中以来的不懈努力,截止到1991年底,中国农村有四分之一的乡镇(13000个) 建立了以一厂 (福利厂)、一院 (敬老院)、一会 (社会保障基金会)为主干的农村社会保障网络,群众性的救灾扶贫互助储金会约达19万个,积累资金近17亿元,乡镇办的福利厂和敬老院的覆盖率均已超过50%; 到1992年上半年已有700个县进行了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其中有300个县已建立了机构并开展工作; 在1个省8个地市进行了救灾合作保险连片试点,加上分散试点的县,全国已达到200个县的规模。总而言之,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效益是显著的:(1) 有了一套地方政府、基层社区和集体经济、农民个人和家庭三方面共同努力对付社会风险的社会保障机制; (2)有了社区型的社会保障组织体系; (3) 有了一笔社区的社会保障基金; (4) 试点社区的农民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实惠。从民政部门的工作实践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有可能从现在开始就向建立较为完整的有机整体的方向努力,这就是向建立在资金保障方面以社会保险为主,以社会救助为辅;而以社会福利提供必要的设施和服务,以优抚保障对特殊对象提供特殊保障的农村社会保障的理想模式的方向努力,具体的步骤是: 富裕地区先行一步,从现在就着手建立比较接近理想模式的“保险型”体制,中等和不发达地区则先建立主要是立足现实,但又考虑到将来能够顺利地向理想模式过渡的 “救助型”体制。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4: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