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财务学研究农业生产部门财务活动规律的科学。 农业财务学的研究领域是农业生产部门财务活动的全过程。它的研究对象是农业生产部门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与监督的规律性。学科基本任务是: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依据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紧密联系农业部门财务活动的实际,揭示整个农业生产部门资金运动的一般规律性; 正确处理农业财务活动中的各种经济关系,做好“生财、聚财、用财”工作,为提高农业活动的经济效益提供理论和方法; 通过对农业部门财务关系和财务活动规律的研究,为国家制订农业财务管理制度,提高农业财务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运用最新科学成果,加强对农业财务活动实践的检查和测算,使农业财务主管部门能够及时了解农业资金运用状况、遵守财务纪律情况,不断提高农业投资效益,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 农业财务学的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 (1)农业资金的筹集。包括:我国农业资金状况的宏观分析; 农业资金来源的渠道,各种渠道资金的性质、特点及其在农业部门资金运动中的地位; 进一步扩大农业资金来源的原则和方法。(2)农业资金的分配。包括:合理分配农业资金的基本原理,正确确定农业投资结构的主要原则; 农业投资前景的预测,扩大农业投资规模的途径,制订农业投资方案最优化的方法; 搞好农业投资中财政、信贷、物资的综合平衡。(3) 农业资金在各部门的分配和使用。包括: 农业内部各主要部门资金投放的数量、投放的方向、投放的重点项目; 农业资金在地区、行业、生产要素、产前产后的投放及其比例关系; 管好用好各部门农业资金的理论和方法。(4)农业资金使用的监督与检查。主要包括: 农业资金使用监督与检查的内容和方法; 评价农业投资效益的标准,农业投资效果的综合指标及其计算方法; 提高农业投资效益的主要途径。 财务活动是与商品货币关系相联系的经济范畴。农业中的商品货币关系虽已存在了数千年,但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农业生产中占统治地位,人们并不怎么关心农业中的财务活动,因而没有建立独立的农业财务学科。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农业资本家最关心的是自己的企业能够获得尽可能多的高额利润,农场主极其重视本农场的财务状况,资本主义农场的农业财务学应运而生。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农村先后建立了全民所有制的国营农(牧)场和各种形式的集体所有制农业企业(例如苏联的集体农庄,我国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农村人民公社生产队等)。为了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农业企业的财务关系,提高农业企业资金运用的经济效益,从微观角度研究社会主义农业企业财务活动规律性的社会主义农业企业财务学,便在各社会主义国家先后建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更好地研究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整个农业部门资金运动的规律性,加强对农业财务活动的监督与检查,便由湖北财经学院农业经济学系牵头,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开始建立研究整个农业生产部门财务活动规律的新学科——农业财务学(或称农业财务概论)。 农业财务学是一门正在建立的新学科。有关本学科的研究范围、研究内容和学科体系等重大理论问题,尚无定论。对于如何运用数学方法和数学模型对农业资金运动进行定量分析,尚存在意见分歧。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农业财务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进行深入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