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清洁生产技术
可满足农业生产需要,又可合理利用资源并保护环境的实用农业生产技术。其实质是根据农业生产完全依赖于农业生态环境的特点,针对农业生态系统既是系统外环境污染的受体又是污染物产生源头的特点,将整体预防农业生态系统内外污染的环境策略持续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和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将可持续发展战略变成可实际操作的措施。
农业清洁生产有两个全过程控制: 一是农业生产的全过程控制,即从整地、播种、育苗、培育、收获的全过程,采取必要的措施,预防污染的发生。在农业生产全过程中,通过生产和使用对环境有益的 “绿色” 农用化学品 (化肥、农药、地膜等),达到改善农业生产技术,减少农业污染的产生,降低农业生产及其产品和服务过程对环境和人类的风险,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农民增收,以及农村整个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持续发展的目的。它并不完全排除农用化学品,而是在使用时考虑其生态安全性。二是农产品的生命周期全过程控制,即从种子、幼苗、壮苗、果实、农产品的食用与加工各环节采取必要措施,实现污染预防和控制。
农业清洁生产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
❶清洁的投入,即清洁的原料、农用设备和能源的投入,特别是清洁的能源;
❷清洁的产出,即清洁的农产品,在食用和加工过程中不致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
❸清洁的生产过程,即采用清洁的生产程序、技术与管理,尽量少用 (或不用) 化学农用品,确保农产品具有科学的营养价值及无毒、无害。
农业清洁生产主要追求两个目标。一是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短缺资源的代用和二次能源利用,以及资源的循环利用等节能降耗和节流开源措施,实现农用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对化石能源的投入和依赖,提高物能利用效率,节省稀缺资源和不可替代资源,延缓资源的枯竭,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是减少农业污染的产生、迁移、转化与排放,提高农产品在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中与环境相融的程度,降低整个农业生产活动给人类和环境带来的风险,既要减少甚至消除废物和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又要防止有毒物质进入农产品中危害人类健康。农业清洁生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清洁投入、清洁产出、清洁生产过程是同传统生产相比较而言的,也是从农业生态经济大系统整体优化出发,对物质转化和能量流动的全过程不断采取战略性、综合性、预防性措施,以提高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减少或消除农业污染,降低农业生产活动对资源的过度使用及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风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科学的进步,农业生产需要适时提出更新目标,争取达到更高水平,实现农业污染持续预防,促进农业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