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农业机器维修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农业机器维修repairs and maintenance of agricultural machine农业机器技术维护和修理的总称。前者是保持机器正常技术状态、预防恶化的技术措施;后者是恢复机器正常技术状态的技术措施。 农业机器维修的内容和类别 中国在农机修理行业中有大、中、小修的概念。但在技术标准中规定拖拉机只有大、小修;犁、耙、播种机等农机具是在使用季节结束后检修入库,而无大、中、小修之分。罗马尼亚的拖拉机日常修理分为中修和小修两种。中修时的发动机部分为大修,底盘部分为一般检修。 平衡性修理 亦称日常修理。机器各零部件寿命的相对平衡,是保证机器正常工作的重要条件。但由于制造工艺上的波动,机器使用条件和保养、修理质量上的差异,各零部件寿命的不平衡性是绝对的。为保持机器中各总成的技术状态相互协调或平衡,需要对机器的局部或某一总成进行修理。按工作量大小又分为中修和小修。 恢复性修理 机器主要总成(发动机、底盘)中零件已接近磨损极限时,进行的全面修理,也称大修。大修时,机器用高压水或蒸汽清洗外部后,全面拆卸。零件经清洗(见清洗技术)后进行鉴定。磨损超过技术标准的应进行修理或更换。修理时可采用零件修理尺寸法。更换用新零件或修复零件。而后装配、磨合(见修理技术)、调试、喷漆出厂。 机器只在大修时才能恢复壳体、梁架等基础零件上座孔间的同心度、垂直度、平行度、相互位置关系和零件的尺寸链,如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中,曲轴轴瓦间隙、连杆大、小端孔中心距、活塞销孔中心线至塞顶距离所构成的尺寸链,它的封闭环就是活塞顶至缸盖平面距离,对气缸的压缩比和发动机的功率有重大影响。合格的大修可以使机器的性能全面恢复,并且使修后的使用费用明显降低。大修是农业固定资产的简单再生产方式。在财政管理中,它是拨款的依据。 改造性修理 对旧型机器进行局部结构改进,提高其性能的修理。是农业固定资产扩大再生产方式;是机械工业不能提供更新换代新机型前,提高农业机器使用经济效益的战略措施。它可以结合机器的大修进行。中国黑龙江省的一国营农场对东方红-54拖拉机进行改造修理,使发动机功率提高了20.3%;燃油消耗率降低了4.7%。四川省对手扶拖拉机的改造性修理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果。 周期结构 机器由使用开始到报废为止,各类维护和修理进行的时间程序,可用图表表示。例如,一种典型的拖拉机维修周期结构如下: 新机—Ip(5)—Rt—Ip (5)—Rt—Ip (5)—Rc—Ip (5)—Rt—Ip (5)—Rc—Ip (5)—Rt—Ip (5)—Rk—Ip(5)—Rt—Ip (5)—Rc—Ip (5)一Rt—Ip (5)—Rk—Ip(5) —Rt—Ip (5) —Rc—Ip (5) —Rc—Ip(5) —Rt—Ip(5)—报废。其中 Ip (5)表示5次定期技术保养;Rt为技术检修或小修;Rc为中修;Rk为大修。这种机器维修的周期结构反映了机器的可靠性,是机器制造企业在机器研究试制阶段同步进行研究制定的技术标准。 修理周期与全寿命周期 修理周期以大修划界,即新机器到第一次大修之间、或两次大修之间、或最后一次大修到报废之间的使用期限均称为修理周期。各修理周期之和称为全寿命周期。修理周期中的使用期限是递减的,如拖拉机新机到第一次大修的使用期限为6 300公顷(或44 100升燃油),以后两次修理周期降至5 400公顷(或35 100升燃油)。递减的原因是机器的基础零件磨损变形。修理企业的设备、技术水平与制造企业不同,因此,机器无止境地进行大修是不合理的,应及时报废后更新(见农业机器更新)。 维修现代化 包括维修技术、维修方式和维修管理等各个方面的现代化。其主要内容有:❶广泛应用原子吸收光谱和铁谱技术,通过对零件磨损情况的连续监测,准确掌握机器的技术状态,及时维修,使机群的技术状态完好率不断提高; ❷开发并引进维修新技术,如:有快速加热锅炉的高压蒸汽清洗机,水基清洗剂,静电喷漆与远红外烘干,用硫化机油或导电磨合缩短发动机磨合时间,曲轴轴颈肩部圆角和轴瓦、铜套工作表面的滚压强化,不断提高机器的修理质量; ❸开发与应用强化零件表面性能的热处理和涂覆技术,如激光热处理、合金堆焊、复合电镀与无污液排放镀铬、合金喷涂等零件修复工艺,降低机器修理成本,减少制造零件数量,节约金属与能源,突破修理的机器性能一定低于新机的传统观念; ❹推行总成换修法,实行专业化修理,将落后的手工业修理生产方式转化为大生产方式,取得高的维修规模效益; ❺应用电子计算机及通讯设备,实现维修企业管理现代化。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