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土壤环境的石油污染及防治
石油化工品的使用对农业土壤环境的污染及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石油烃类污染土壤环境的主要途径有:
❶污水灌溉。引用被石油烃污染的水源进行农田灌溉是大面积土壤受石油污染的最主要原因。含油工业污水中的矿物油主要来自石油开采、运输和炼油等加工部门。试验表明,随着污水灌溉时间的延续,土壤矿物油含量增高。
❷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沉降是土壤矿物油含量增加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工业发达、大气污染严重的区域尤为突出。如英格兰南部某区因大气污染物沉降而进入土壤的多环芳烃量明显高于土壤多环芳烃的输出量,致使土壤剖面各层次的多环芳烃含量在100年间增加了2—4倍,其中表层土壤增加4倍以上。大气中的多环芳烃部分来自煤的燃烧。
❸溢油事故。在运输、使用、储存石油及其产品过程中,渗漏、溢油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在原油开采过程中发生井喷等事故,造成大量石油烃类直接进入土壤。
❹车辆污染。汽车尾气含有各种不同的矿物油成分,尤其是多环芳烃,使车辆繁多的公路两侧的土壤受到相当于或超过污水灌溉、大气污染造成的矿物油污染。矿物油进入土壤后,虽经土壤生态系统的一系列净化作用,但在土壤、作物各部分都有残留,其残留量与输入量呈显著直线正相关。有些作物如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受矿物油的影响较小,但其作物体和果实内的矿物油残留却很高,不利于人畜食用。适量引用低浓度含矿物油污水灌溉农田或适量施用含矿物油的污泥对农作物生长是无害的,甚至可以利用其中的某些养分,并增加土壤微生物的碳源。但大量的矿物油进入土壤,对土壤微生物有抑制作用,对土壤酶活性也有抑制作用。在草甸棕壤土中,矿物油对细菌的抑制作用较明显,对真菌、放线菌的抑制作用较弱。低浓度矿物油对固氮菌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则有抑制作用。矿物油对硝化细菌的代谢作用有明显的抑制效应。
防止土壤遭受石油污染最主要的措施是: 加强含矿物油污水的治理和严格控制农田灌溉用水质,以及施用含矿物油污泥、垃圾时严格控制其中矿物油的浓度和施用量。我国的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规定其中矿物油含量不得超过10毫克/升。在水稻田施用含油污泥时,一般每公顷隔年施用应小于30000千克,其浓度不能超过5000毫克/千克。若每年施用,其浓度不能超过3000毫克/千克。此外,防止输油管道的渗漏,也是防止土壤石油污染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