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发展的美国式道路
用革命手段废除农奴制大地产,摧毁封建主义基础,发展小农经济,在农民两极分化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资本主义农业的道路。它与普鲁士式道路同是资本主义在农业中发展的两种方式。美国农业的发展是这种农业资本主义化方式的典型,因此,列宁称它为“美国式道路”。美国农业中的封建基础原来就较为薄弱,1863年,美国颁布《奴隶解放令》后,南部,普遍建立农民土地所有制; 西北部,通过西进运动,强占印第安人的土地,发展小农经济。与此同时,国内外对农产品需求量越来越大,农业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地区专业化与农业机械化进程加快,西部广大新垦区为资本主义大农场的经营提供有利条件,促使普遍建立起来的小农经济不断向贫富两极分化,从富裕农民中逐渐产生出资本主义农场主。独立战争后,美国一方面没收了殖民主义者扶植的亲英派封建大地主的地产,另一方面在向西扩张的“西进运动”中,用屠杀、驱逐和讹诈等方式,又大肆掠夺土著印第安人的土地,并大量移民垦荒。之后,又通过战争和“购买”,强占了英、法和西班牙等国大片的北美殖民地和墨西哥的领土,使美国的领土增加到建国时的三倍以上。美国政府将大量的土地以廉价的方式出售,从而形成了范围广大的小农经济。南北战争后,南部废除了农奴制,获得“解放”的奴隶租佃到了小块土地,小农经济发展很快。随着农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业地区专业化和机械化的进程加快,普遍建立起来的小农经济不断两极分化,出现了构成资本主义社会骨架的三个并存而又互相对立的阶级——雇佣工人、产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资本主义农业得到迅速发展。美国式道路彻底摆脱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桎梏,农业资本主义化的进程较之“普鲁士式道路”要快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