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农业劳动力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农业劳动力agricultural labour force以其体力和智力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 是农业生产力中的决定因素。农业劳动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生产的一种资源, 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农业劳动力的数量, 指能够参加农业劳动的人数; 农业劳动力的质量, 指劳动者的体力、智力、技术熟练程度、文化教育水平以及思想觉悟、道德品质等方面的状况。 在中国农村, 通常按性别、年龄、体力、技术等条件, 将农业劳动力分为整劳动力、半劳动力和辅助劳动力。一般规定:男整劳动力为18岁至55岁,女整劳动力为18岁至50岁; 男半劳动力为16岁至17岁和56岁至60岁,女半劳动力为16岁至17岁和51岁至55岁;男辅助劳动力为不满16岁的少年和超过60岁的男子, 女辅助劳动力为不满16岁的少女和超过55岁的妇女。中国的农业劳动力资源丰富, 按1988年底统计, 有3.15亿人, 比1952年增长87.7%。总的来说, 中国农业劳动力是过剩的, 但在不同地区、不同单位、不同时期,农业劳动力的余缺状况很不平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农业劳动力的绝对数每年以2.1%的速度递增, 农业劳动力在全国总人口、农业人口中所占比重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见表)。 中国农业劳动力数量变化表
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 中国农业劳动力占总人口的比重,不仅远远高于经济发达的国家,而且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中国农业劳动力占农业人口的比重除高于少数国家外,则低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主要是由于1960年以来农村人口出生率较高,农业人口构成中劳动适龄人口的比重较小。 农业劳动力的质量,在以手工劳动为主的条件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者的体力强弱。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平及技术熟练程度,即逐渐成为衡量农业劳动力质量的主要标志。在文化、科学技术水平方面, 中国农业劳动力的素质亟待提高。据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中国农业劳动者文盲和半文盲的比率达36.5%,小学文化程度的农业劳动力占37.2%, 中等文化程度的占26.3%,高等文化程度的仅占0.01%。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善于经营管理的人才尤为缺乏。 近代以来, 由于科学技术进步,生产力迅速发展,农业劳动力资源的形成和利用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经济发达和比较发达的国家,农业劳动力在社会总劳动力中所占的比重和绝对数都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其原因:首先,工业的发展为农业提供了现代化的技术装备,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其次,过去许多在农业中进行的劳动过程,现已能采用工业方式进行;一些新兴工业的发展,使过去用作农业生产资料的农产品,有的被工业品所替代。再次, 各项农村公用事业、服务行业的发展,特别是生产专业化、社会化水平的提高,使若干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的作业从农业中独立出来。农业劳动力的相对数和绝对数减少,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人类经济、社会进步的共同特征。 农业劳动力agriculture labour force参加农业劳动并从中取得收入的人,或这部分人所具有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是农业生产中必须具备而且起主导作用的要素。在中国农村中,通常用男、女,整、半和辅助劳力的划分,大致反映农业劳动力的状况。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劳动力的智力水平,尤其是科技文化水平显得更加重要。 农业劳动力 农业劳动力农业劳动力指达到一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的农业劳动者。它是农业生产力中的决定因素。 ☚ 农业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 农业劳动生产率 ☛ 农业劳动力 农业劳动力指具有从事农业劳动能力的人。在我国农业企业中,为了掌握农业劳动力构成,合理组织劳动分工,通常按性别、年龄、体力、技术等条件,将劳动力分为整劳动力、半劳动力和辅助劳动力。为了掌握农业劳动力的部门分布,通常按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渔业等分别统计。 ☚ 农村劳动力 主体劳动者 ☛ 农业劳动力 农业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劳动力”在狭义上被当作人的劳动能力,即人们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所运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在广义上被当作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即劳动力资源。农业劳动力,一般指的是农业劳动力资源的具体形态。它是农业生产力的首要的、能动的要素。农业劳动力资源,是指能够参加农业劳动的劳动力数量和质量。从数量上讲,是指已达到劳动年龄的人数和未达到劳动年龄或超过劳动年龄但经常参加劳动的人数。从质量上讲,是指劳动者的体力和智力,它包括劳动者的体力强弱、思想水平、科学文化水平、技术熟练程度等。农业劳动力具有不同于其他经济部门劳动力的一些特点: 农业生产是在广阔的土地上进行的,引起了农业劳动力在使用上的分散性; 农业生产的多样性要求农业劳动力必须掌握多种劳动技能; 农业生产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农业劳动力在生产经营中必须具有自主权和灵活性。中国农业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农业劳动力占总人口的比重不仅高于经济发达国家,而且也高于一些农业劳动力占总人口比重较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把众多的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转移,是我国面临的一项战略大计。和农业劳动力数量相比,我国农业劳动力的质量不高。根据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中国农业者文盲和半文盲劳动的比率达36.5%,小学文化程度的农业劳动力占37.2%,中等文化程度占26.3%,高等文化程度的仅占万分之一,掌握现代化科学技术和善于经营管理的人才尤为缺乏。根据现阶段农业劳动力资源的状况,从战略的高度出发,我国必须通过控制人口增长来抑制农业劳动力的增长速度,使农产品的再生产同农业劳动力的再生产协调起来,同时通过大力发展农业中的多种经营和农村中的非农产业促进农业劳动力的合理转移;此外,必须重视发展农村的基础教育和劳动力的职业培训,提高农业劳动力的素质,这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我国丰富的农业劳动力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 农业再生产 农业劳动生产率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